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7篇微生物
  • 5篇黄土丘陵
  • 4篇土壤微生物
  • 3篇植物
  • 3篇生态
  • 3篇土壤蒸发
  • 3篇丘陵区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畜禽
  • 2篇畜禽饲料
  • 2篇畜禽饲料添加...
  • 2篇雨水
  • 2篇造林
  • 2篇造林方法
  • 2篇植被
  • 2篇植物生长
  • 2篇植物生长剂
  • 2篇生长剂
  • 2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5篇兰州市南北两...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钟芳
  • 5篇李正平
  • 4篇王万鹏
  • 4篇段争虎
  • 4篇肖洪浪
  • 3篇孙荣高
  • 3篇柴青
  • 3篇秦伟志
  • 3篇李春杰
  • 2篇朱恭
  • 2篇赵瑾
  • 1篇刘晓东
  • 1篇董海涛
  • 1篇武莉玉
  • 1篇谭明亮
  • 1篇张志谦
  • 1篇李彩芝
  • 1篇王文行
  • 1篇颜长珍
  • 1篇程国栋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市南北两山水热条件对侧柏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根系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之一,其分布特征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利用程度和适应性。试验采用土钻法研究了兰州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侧柏的根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侧柏根系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阴坡根系分布比阳坡深,根系生长量比阳坡大,灌溉区根系分布比无灌溉区深;在无灌溉条件下向阳立地的根系集中分布在20~30cm土层,向阴立地的根系集中分布在10~30cm土层;在灌溉条件下向阳立地的根系集中分布在10~40cm土层,向阴立地的根系集中分布在20~50cm土层;向阳立地根系生长以Ф〈1mm为主,占所有根量的61.5%。向阴立地根系生长主要以Ф≥3mm为主,占所有根量的68.5%。
钟芳王红赤李俊年段争虎
关键词:侧柏根系
不同降雨量下人工重建林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特性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分析和比较了甘肃省中部典型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量下人工重建林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随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升高,pH值变化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均表现为以400mm降水量为分界线,降水量≥400mm样地的含量显著高于降水量<400mm样地(p<0.05);降水量为500mm样地的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最高,但土壤微生物呼吸熵为200mm降水量样地最高;微生物熵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降水量梯度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特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柴晓虹吴永华钟芳
关键词:黄土丘陵林地土壤微生物降水量
油蒿在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适应性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兰州南北两山砾质红砂土和灰钙土喷播种植的油蒿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油蒿表现出对兰州南北两山瘠薄土壤非宜林地的广泛适应性.砾质红砂土生长3a生油蒿,水平沟内,油蒿地茎以5~10mm为主,高度以100~160cm为主,平均盖度达到90%以上,密度达到17株.m-2;人工整地形成的60°以上斜坡,油蒿地茎以0~5mm为主,高度以80~100cm为主,平均盖度达到80%,密度达到30株.m-2;坡度大于60°天然陡坡面,油蒿地茎以0~5mm为主,高度以20~40cm为主,平均盖度达到20%,密度达到25株.m-2;45°塌陷缓坡虚方区域,油蒿地茎以5~10mm为主,高度以60~80cm为主,平均盖度达到60%,密度达到43株.m-2.灰钙土60°人工陡削坡面5a生油蒿:油蒿地茎从上坡到下坡,上坡位地茎小于4mm,下坡位地茎接近25mm,坡面以地茎4~9mm为主,高度以40~80cm为主.油蒿盖度上坡位达到40%,密度达到16株.m-2;下坡位,油蒿盖度达到48%,密度达到12株.m-2.油蒿在兰州南北两山绿化中,随土壤水分,植物盖度和密度的关系表现为:大的覆盖度以个体大冠幅,总体密度小为特征;小的覆盖度以个体小冠幅,总体密度大为特征.
孙宏义钟芳李芳董海涛
关键词:油蒿绿化黄土高原
利用方式对兰州南部山区林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以兰州南部山区林草地不同利用方式——陡坡耕地、陡坡撂荒(1年、5年和10年)和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为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林草地主要植被种类和盖度、土壤化学特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和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种类、植被盖度差异较大,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以上)物种丰富度和盖度最高,撂荒10年次之,撂荒1年最小且形成以蒿类为主的不稳定杂类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撂荒10年>撂荒5年>撂荒1年>陡坡耕地;土壤速效磷、pH值和CaCO3含量:陡坡耕地>撂荒1年>撂荒5年>撂荒10年>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随耕地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变化趋势相似,即: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10年>撂荒5年>荒撂1年>陡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变化趋势: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陡坡耕地>撂荒10年>撂荒1年>撂荒5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有机质、全氮及碱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碳酸钙、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微生物量磷与碳酸钙呈显著负相关(P<0.05)。
吴永华钟芳
关键词:土壤化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
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发酵方法,尤其涉及利用食品行业产生的废液废渣制备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三菌组合的固体菌剂的方法和应用。一种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圆褐...
钟芳孙荣高秦伟志李春杰柴青
西部黄土丘陵雨养生态系统建植技术
2010年
1国内外需求及其科学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财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投资逾1000亿,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推动。而支撑这些工程所需的科学理论、技术体系、新材料等却亟待开发。
肖洪浪程国栋李正平段争虎钟芳李彩芝
关键词:建植技术生态系统黄土丘陵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雨养经济社会发展
兰州市郊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初探被引量:18
2006年
植物群落稳定性是生物本身与其生存环境的一种和谐,通过对南北两山人工植物群落主要树种、结构、天然植被的现状研究,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从群落稳定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南北两山人工林群落总体布局和现有林地优化改造的思路。兰州南北两山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应建立于南北两山环境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树种之间一种相互适应的基础上,南北两山近城区及兰州至中川机场绿色通道面山灌溉较好的地段,宜发展乔、灌、草复合群落结构;局部条件优越的台、坪地宜发展以经济林为主的单层乔木林;灌溉条件较差或无灌溉区域宜为灌、草两层群落结构,形成稳定的近自然群落。对适宜区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维持群落的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王万鹏李正平钟芳
关键词:人工林群落稳定性
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发酵方法,尤其涉及利用食品行业产生的废液废渣制备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三菌组合的固体菌剂的方法和应用。一种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圆褐...
钟芳孙荣高秦伟志李春杰柴青
文献传递
兰州南北两山五类乔灌木林草地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对兰州南北两山5类乔灌木林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柠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比其他类型林地显著增加(P<0.05),其土壤化学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在所研究林草地的排序为:柠条类>柽柳类>枸杞类>红砂类>侧柏类;并且柠条林地中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最多。2)由于土壤有机质等因素影响,不同林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中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占总量的47.86%。3)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
钟芳赵瑾孙荣高李正平王万鹏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蒸发实验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土壤水分越大,土壤表层保持湿润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在33d的试验观测期内,三种处理的蒸发动态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没有集中的蒸发高峰期,而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前10d。土壤累计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的回归分析说明,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的累计蒸发量存在显著差异。
钟芳李正平宋耀选肖洪浪
关键词:土壤蒸发土壤覆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