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杨生

作品数:174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农业科学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4篇家蚕
  • 31篇桑叶
  • 24篇氨基丁酸
  • 18篇蛋白
  • 17篇Γ-氨基丁酸
  • 13篇滞育
  • 12篇叶粉
  • 12篇乳杆菌
  • 12篇桑叶粉
  • 10篇蛋白质
  • 9篇饲料
  • 8篇血压
  • 8篇戊糖乳杆菌
  • 8篇鲜茧
  • 8篇降血压
  • 8篇光谱
  • 8篇白质
  • 7篇活性
  • 7篇基因
  • 6篇茧壳

机构

  • 172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深圳市疾病预...
  • 4篇广东省蚕业技...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市农业科...

作者

  • 173篇钟杨生
  • 141篇林健荣
  • 110篇陈芳艳
  • 53篇王叶元
  • 35篇李文楚
  • 23篇严会超
  • 21篇林碧敏
  • 20篇廖富蘋
  • 14篇范兰芬
  • 9篇吴珊
  • 8篇倪惠波
  • 7篇孔庆明
  • 6篇徐秋云
  • 6篇陈恒文
  • 6篇谢特新
  • 6篇黎武
  • 6篇郑胜
  • 5篇刘建军
  • 5篇刘伟强
  • 5篇赵锦

传媒

  • 44篇广东蚕业
  • 1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0篇蚕业科学
  • 6篇昆虫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丝绸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蚕业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第十二届家(...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6篇2017
  • 13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滞育人工解除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家蚕是卵滞育的昆虫,其滞育与滞育解除对蚕业生产密切相关。综述分析了近年国内外有关家蚕滞育人工解除的研究方法,包括低温处理、浸酸处理和H2O2处理等,并对滞育解除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范兰芬林健荣王叶元钟杨生倪惠波
关键词:家蚕浸酸过氧化氢滞育解除
一种丝绵、蚕蛹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丝绵、蚕蛹干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锅炉、丝绵干燥室、蚕蛹干燥装置、离心通风机和第一贮水箱;所述丝绵干燥室内设有空气加热器、热空气管、烟道管和第二贮水箱。所述锅炉通过管道与空气加热器相连,空气加热器通过烟...
陈芳艳黎武钟杨生林健荣郑胜
文献传递
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桑叶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桑叶粉,其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混合桑叶粉:将新鲜桑叶洗净、干燥、粉碎后得到桑叶粉,以桑叶粉为基质,添加占桑叶粉总重量的0~14%蔗糖,4~8%蛋白胨,0.4~3% L‑谷氨酸钠,0....
陈芳艳钟杨生吴珊林健荣
家蚕滞育卵与非滞育卵中几种关键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3
2011年
家蚕Bombyxmori是卵滞育的昆虫,在滞育期间无形态变化,也不存在器官发育和组织分化,然而其生理代谢过程仍在进行。为进一步研究家蚕滞育的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家蚕滞育卵、即时浸酸处理的滞育卵及非滞育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EC1.15.1.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EC2.7.1.40)、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EC3.1.1.7)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EC1.1.1.28)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1-7d,即时浸酸处理的滞育卵,SOD活性由56517.00U/g提高到81986.94U/g,CAT活性由14.98U/g提高到106.90U/g,PK活性由25.19U/g提高到181.70U/g,AChE活性由17.88U/g提高到287.86U/g,而LDH活性由169.96U/g下降到122.82U/g。而在非滞育卵中,SOD活性由86417.99U/g下降到66024.19U/g,LDH活性由169.07U/g下降到135.02U/g;CAT活性由1.47U/g提高到44.37U/g,PK活性由20.56U/g提高到92.09U/g,AChE活性由21.40U/g提高到99.17U/g。在滞育卵中,SOD和AChE活性较稳定;CAT活性随发育上升,而LDH活性随发育而下降;PK活性在胚胎发育的前4d呈上升趋势,随后基本保持稳定。通过了解家蚕滞育卵、非滞育卵与即时浸酸卵的相关酶活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家蚕滞育的机理。
范兰芬钟杨生林健荣
关键词:家蚕滞育滞育卵酶活性
CP7菌株的抗菌活性及菌种鉴定被引量:15
2007年
经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高效分泌抗菌物质的CP7菌株,从该菌株中提取的抗菌产物,对大肠杆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瓜类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生物分子的分类,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类芽孢杆菌属的34个细菌的同源性为96%~99%,与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学的方法对CP7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多粘类芽孢杆菌的特征特性相一致。表明CP7菌株属于多粘类芽孢杆菌。
陈海英廖富蘋林健荣宋家清李文楚钟杨生
关键词:抗菌活性多粘类芽孢杆菌
SDS-PAGE与MALDI-TOF-MS质谱联用分析家蚕胚胎程序化发育差异蛋白
利用SDS-PAGE与MALDI-TOF-MS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提取蚕卵浸酸处理后直至胚胎发育为蚁蚕的易溶性蛋白及难溶性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了蛋白组分的差异与变化,选...
范兰芬钟杨生林健荣
关键词:家蚕蛋白组分
文献传递
一株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SG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SG5,该植物乳杆菌SG5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是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6年3月16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20;利用该菌进行发酵G...
林健荣何梦秀陈芳艳钟杨生
文献传递
桑叶粉的润肠通便作用
2023年
为了研究桑叶粉的润肠通便作用,文中对便秘模型小鼠给食低、中、高剂量桑叶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10%、15%桑叶粉),通过测定小鼠采食量、体重增加、粪便数、粪便含水率、血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含量、胃动素(motilin, MTL)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研究桑叶粉的润肠通便作用。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的粪便数和粪便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便秘模型组(P<0.05),且3个剂量组的粪便数均达到或超过正常对照组的水平;低、中剂量桑叶粉组血清Ach和MTL含量显著高于便秘模型组(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同时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桑叶粉对小鼠的采食量无影响,但会影响小鼠体重。本研究可为桑叶润肠通便功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韩伟林冼俊思李容娣杨玉莲钟杨生陈芳艳
关键词:桑叶粉盐酸洛哌丁胺润肠通便
一种含γ‑氨基丁酸的桑豆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γ‑氨基丁酸的桑豆乳的制备方法,是以超微桑叶粉、大豆粉、葡萄糖、谷氨酸和水,经过均质、灭菌、接种、发酵和后熟工艺制备得到,发酵获得的桑豆乳中GABA的含量高,具有桑叶辅助降压、降糖...
陈芳艳何梦秀钟杨生林健荣
文献传递
家蚕浸酸活化滞育卵早期胚胎发育的难溶性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用盐酸刺激活化家蚕滞育卵的孵化,是蚕种生产长期沿用的一项人工孵化技术,但盐酸能活化滞育卵的机制却有许多未明之处,为此,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盐酸对蚕卵滞育解除的作用关系。【方法】用双向电泳技术和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分析冷藏45d的滞育卵浸酸前后的难溶性卵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根据双向电泳图谱分析,在浸酸前的图谱中共检测到296个蛋白点,浸酸后的检测到302个蛋白点,两者相匹配的蛋白斑点有265个,匹配率为88.6%。特异性的蛋白点,浸酸前有31个,浸酸后有37个。对浸酸前存在、经浸酸处理后消失的2个特异性差异的高丰度蛋白点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作分析,NO.1蛋白序列与浆膜蛋白(chorion protein[Bombyx mori])有55个氨基酸的肽段相匹配,NO.2蛋白序列与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19.9[Bombyx mori])只有15个氨基酸的肽段相匹配,推测是一种未知蛋白。【结论】滞育性蚕卵经浸酸后,难溶性卵蛋白有差异表达,浸酸前后的一些蛋白种类或分子量发生了变化。
赵峰林健荣霍永康毛立明孔庆明徐秋云钟杨生王叶元
关键词:家蚕卵浸酸电泳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