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断层扫描
  • 8篇相干断层扫描
  • 7篇黄斑
  • 7篇光学相干
  • 7篇光学相干断层
  • 7篇光学相干断层...
  • 6篇血管
  • 6篇病变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眼底
  • 4篇荧光
  • 3篇荧光素
  • 3篇视力
  • 3篇视网膜静脉
  • 3篇视网膜静脉阻...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19篇金昱
  • 15篇石安娜
  • 12篇刘维锋
  • 10篇石浔
  • 6篇曾瑛
  • 3篇王永波
  • 3篇刘淼
  • 3篇王莎莎
  • 3篇廖小捷
  • 2篇陈蔷娟
  • 1篇梅艳
  • 1篇胡爱梅
  • 1篇黄国富
  • 1篇唐琰
  • 1篇蔡淑红
  • 1篇高扬
  • 1篇朱璇
  • 1篇刘维峰

传媒

  • 7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大动脉瘤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结果12例患者中,初诊视力平均0.42,眼底出血均伴有黄白色渗出,10例通过FFA确诊,表现为动脉扩张伴管壁荧光渗漏,周围深层出血遮蔽荧光,中期管壁渗漏不断增强,后期呈强荧光团,管壁毛边状;2例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确诊,显示视网膜大动脉病损和动脉壁相连;8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个月FFA未见异常。结论视网膜大动脉瘤通过眼底观察和眼底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安全、有效。
石安娜刘维锋金昱陈蔷娟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表面麻醉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表而麻醉下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对81例96眼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实施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结果:麻醉效果Ⅰ级68例(70.82%),Ⅱ级24例(25%),Ⅲ级4例(4.26%)。术后矫正视力〈0.1者13眼(13.51%),0.1~0.4者37眼(38.57%),0.5~0.9者38眼(39.62%).≥1.0者8眼(8.34%)。术后第1天11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匪,经用药物或眼球按摩后均恢复正常;6跟发生Ⅰ~Ⅱ度浅前房和低眼压,经散瞳和加压包扎后恢复正常。结论:表面麻醉对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金昱石浔钱筱英胡爱梅
关键词:表面麻醉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分析及单次光动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图像特征,并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12例13眼,进行单次PDT治疗,随访1~24个月,平均7.7个月,观察PDT前后症状、视力以及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眼底照像的变化,探讨CNV的形态学特征及PDT治疗效果。结果 60.0%眼视物变形症状减轻或消失。末次随访时84.6%眼保持PDT前裸眼视力或不同程度提高。OCT将CNV分为类圆形、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结果示8眼类圆形CNV经过PDT治疗后6眼(占总数的46.2%)CNV瘢痕形成、2眼(占总数的15.4%)无改善,其他型CNV5眼(占总数的38.5%,包括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经过PDT后CNV消退。眼底血管造影示92.3%眼荧光素渗漏减弱或消退,7.7%眼荧光素渗漏未见减弱。眼底照像可见69.2%眼有Fuch斑;30.8%眼有灰色、扁平、较小病灶,相应处CNV形成;30.8%可见黄斑新鲜出血。结论 OCT对病理性近视CNV形态分型、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单次PDT具有抑制或消退CNV的作用和稳定视力的临床效果。
刘维锋石安娜金昱石浔曾瑛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例
目的: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8眼)FEV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36岁,病史2周~10年。其中2人为姐妹。另2人近亲属均有视力...
刘淼石安娜金昱
文献传递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诊断分析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表现为视网膜动脉主干上局限性管壁扩张,病因不明,多认为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有关。1973年首次由Robertson报道并命名,由于早期无任何眼部不适,待血管瘤突然破裂造成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
石安娜刘维锋梅艳金昱陈蔷娟王莎莎
文献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首诊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首诊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不同阶段DR的临床特征,对DR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治疗,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致盲性眼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DR住院患者72例144眼的病史资料及眼部特征。结果 1)DR患者眼科初诊时51~70岁占64%,糖尿病病史病程5年以下占40.9%。2)视力: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0.49±0.28)、重度NPDR组(0.47±0.31)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0.1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视野敏感度:轻、中度NPDR组为(28.1±2.0)dB,与重度NP-DR组为(24.7±4.4)dB和PDR组为(24.5±4.0)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 potential,VEP):44.3%眼VEP正常、55.7%眼VEP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acular imaging of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68.4%眼黄斑结构正常,31.6%眼黄斑结构不同程度水肿;81.9%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称,31.6%眼底检查联合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判断DR分期不符合。结论 DR眼科首诊以51~70岁、DM病程5年以下的轻、中度NPDR为多;重度NPDR期视力无下降但视野敏感度下降,NPDR期双眼病变的不称性、黄斑病变与周围视网膜病变的不平行性、眼底检查与FFA的不符合性应引起重视;眼底检查联合眼底照相能满足基层DR临床诊疗的基本需要。
刘维锋石安娜金昱曾瑛王莎莎蔡淑红唐琰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首诊
黄斑裂孔患者三维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与视力分析
刘维锋石安娜石浔金昱曾瑛廖小捷
三维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在鉴别诊断黄斑裂孔中的分析应用
石安娜石浔刘维峰金昱曾瑛廖小捷
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形态与眼底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视力等资料,将单纯漆纹样裂纹改变眼设为A组(5例10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B组(17例30眼;包括A组);无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C组(8例16眼);分析3组近视弧类型、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45±0.29、0.34±0.25、0.82±0.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2组近视弧形态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近视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5%可信区间分别是5.85~8.45mm2、2.67~6.79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5%可信区间分别是2.03~4.04mm2、0.08~2.07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8~0.47、0.00~0.25。75%(24/32)环形弧眼、82.7%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A、B、C3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眼底病变明显影响视力;近视弧面积超过5.85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达到2.00mm2且与近视弧面积比超过0.28以上,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的出现,均应警惕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发生。
刘维锋石安娜曾瑛金昱王莎莎石浔
关键词: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基于社区慢病档案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果的双向一致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不同诊断者(初诊医师和盲诊医师)及不同诊断方式f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1双向评估社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和摸索社区筛查DR的最优方式。方法横断面研究。横向实验由2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对932张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片(后文简称照片)进行视网膜病变程度诊断分级,评估初诊(筛查现场拍照后立即进行诊断分级)和盲诊(在完全不了解患者视敏度和眼部条件的情况下仅依据照片进行诊断分级)的诊断一致性;纵向实验由同一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对239张照片和239份FFA结果进行诊断分级.评估2种诊断方式的一致性。在诊断有或无DR的一致性方面,作为二分类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评价;在DR不同分级诊断的一致性方面,作为多分类数据,采用Kendall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横向实验中,初诊和盲诊在诊断有或无DR方面的Kappa值均为0.473。两者的DR不同分级诊断Kendall值为0.530,具有中度一致性。无明显视网膜病变671眼(72.0%),有视网膜病变261眼(28.O%)。纵向实验中,照片和FFA在诊断有或无DR方面的kappa值均为0.694。两者的DR不同分级诊断Kendall值为0.721,具有显著一致性。无明显视网膜病变92眼(38.5%),有视网膜病变147眼(61.5%)。结论由2名眼底病专业医师分别采用初诊和盲诊的方法对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片进行疾病程度诊断分级的筛查模式,可以作为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优化筛查诊断方式。
肖国蓓高扬黄国富金昱刘维锋赵雁之石浔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卫生服务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