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
-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定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保定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 acquired Staphylococcus aureus,CASA)耐药性,旨在为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病例检出并培养分离的菌株来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保定地区3家医院,包括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乡镇医院各1家,由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对样本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为CASA的菌株,再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保定地区3家医院共分离出526株CASA,3家医院病例性别、年龄、感染疾病类型、样本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分离耐甲氧西林CASA(community 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163株(30.99%),甲氧西林敏感CASA(CA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SSA)363株(69.01%),不同年份间CA-MRSA分离率下降,CA-MSSA分离率上升(P<0.05);不同医院CASA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菌株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80%,未分离出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耐药的菌株;CA-MS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80%,未分离出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耐药的菌株;CA-MRSA菌株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高于CAMSSA(均P<0.01)。结论 保定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感染的CASA以CA-MSSA为主,但CA-MRSA耐药率更高,实际应用中需据不同菌株类型并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汤鹤蒋婷婷郭欣杨晓轩李晨曦楚晶晶张东杰李欢周晶毕晶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耐药性
- 中医芳香疗法缓解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期间预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医芳香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需要接受大剂量药物联合化疗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止吐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止吐方案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芳香疗法,使用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干呕3个症状的发生频率、经历时间和发生时的严重程度。结果:最终39例病人(209次化疗)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17例(化疗104次),对照组22例(化疗105次)。两组共出现4例次预期性恶心呕吐,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次;干预组患儿恶心、呕吐和干呕3种症状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呕吐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干预组干呕症状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中医芳香疗法可以降低患儿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可以缓解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期间呕吐严重程度和干呕发生频率。
- 王旭梅王莉郭欣丁亚光赵文王希思吴心怡马晓莉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芳香疗法中医化疗
-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及其临床特征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2020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冬季在本院就诊的100例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毒病原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 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提取鼻咽分泌物样本,并借助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集中于多种病毒,涵盖RSV、AdV、RhV、hMPV、HCoV、HBoV及PTV 1~4型。利用Aanger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末端双向序列分析,对检出病毒的样本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 RSV成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检出率惊人地达到27%。数据揭示,六个月内婴儿病毒感感染阳性比例占据首位(所占比例41.67%),性别差异不对感染阳性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准确识别病菌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降低抗生素不当使用的危险、防止病情恶化以及控制病毒扩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王慧郭欣夏明倩李晨曦崔红超
-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PCR技术呼吸道合胞病毒
-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总结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4例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PubMed及CNKI等收录的12例患儿的文献资料。结果4例患儿以发热、淋巴结大起病,头痛3例,意识改变2例,抽搐1例;脑脊液改变与病毒性脑炎相似;2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出现脑实质损害;脑脊液病原学检查2例EB病毒壳抗原(EBV—VCA)-IgM阳性,2例无阳性发现;淋巴结活检均符合HNL典型改变,1例EBV编码的RNA(EBER)检测阳性。文献复习中12例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HNL,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可有头痛、意识障碍。无病原学阳性发现。头颅影像受累部位可有颞叶、海马、尾状核、软脑膜等。结论HNL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本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复发,有必要长期随诊。EBV在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郭欣陈荷英李绍英胡惠丽陈天明刘钢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儿童
- 有并发症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三例临床特点与二代测序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总结分析有并发症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LMM)的临床特点及二代测序结果。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诊断为LMM的3例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脑脊液二代测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分别为1岁女童、2岁女童、9岁男童,免疫功能均正常,发病前食用过冰箱冷藏食物或牛奶或奶制品。症状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抽搐等。例1合并败血症、肺炎,例2、3患儿分别于病初和病程中分别诊断为阑尾炎和美克尔憩室炎。3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均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脑膜或脑室周围受累。患儿均由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确诊,脑脊液二代测序送检时间较晚,送检时均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但均显示了阳性结果,比传统培养分别提前2、2、9 d回报。基因覆盖度分别为5.00%、7.00%、0.04%,序列数分别为2 561、1 011、8。3例患儿病初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仍然反复高热,相关实验室指标进一步升高,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最终好转出院。结论LMM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儿童,易合并存在消化系统症状,脑脊液病原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脑脊液中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同时不受限于采样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 李牧寒李永军胡冰郭凌云郭欣关鸿志张建昭刘钢
- 关键词:儿童
-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 2024年
-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等内容的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 王春立武莹何梦雪苏玲张洪燕郭欣程方方李丹孙丹王翠
- 关键词:护理
-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培养SAG阳性病例;结合其微生物学、放射学和临床资料对每一分离株进行详细评估,排除SAG阳性为污染和定植菌株。采集病例资料中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菌种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史分为有、无基础疾病2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梨状窝瘘、皮毛窦、先天性食管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免疫抑制,副鼻窦炎,脑性瘫痪,食管异物等。结果119例感染SAG患儿年龄33 d至16岁,中位年龄4岁(5);有基础疾病组56例(47.1%),主要包括头颈部感染27例(48.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9.6%)和血流感染10例(17.9%);头颈部感染中梨状窝瘘19/27例(70.4%);血流感染中免疫抑制6/10例(60.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先天性心脏病7/11例(63.6%),以中间链球菌为主。有、无基础疾病SAG感染患儿,住院天数、热程、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例(93.7%)SAG感染患儿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41.2%,其次为腹腔感染20.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6%、血流感染12.6%;咽峡炎链球菌44株,星座链球菌41株,中间链球菌34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分别为87.4%、93.2%、94.2%、20.2%、21.8%、100%和100%。死亡1例,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SAG感染常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最多见,有、无基础疾病的SAG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并不明显,中间链球菌是导致脑脓肿的主要SAG病原,SAG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 胡惠丽董方宁雪谢悦郭欣郭凌云刘钢
- 关键词:星座链球菌脓肿
- 儿童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并文献回顾
-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患儿,女,13岁,以不规则发热、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头痛、颈抵抗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3次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 郭欣陈荷英刘钢
- 关键词: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儿童患者药物治疗
- 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咽喉炎对患儿症状改善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咽喉炎患儿对其症状改善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咽喉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各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急性咽喉炎效果明确,能尽快改善患儿咽喉症状,减轻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促进病情好转,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应用价值。
- 楚永涛郭欣
- 关键词:急性咽喉炎复方芩兰口服液症状改善
- 儿童眶蜂窝织炎2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和文献回顾总结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2006年以来发表的141篇文献。结果按影像学分类眶隔前蜂窝织炎4例(17%)、眼眶蜂窝织炎19例(83%)。男13例(57%),女10例(43%)。<5岁19例(83%),≥5岁4例(17%),平均年龄为3.7岁。秋冬季发病15例(65%)。致病途径包括:眼眶周围组织感染蔓延17例(74%)、血流感染5例(22%)和额部撞伤1例(4%)。血培养阳性5例(24%):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星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眼/鼻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MRSA 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脓液培养阳性2例:MRSA、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屎肠球菌混合感染1例,啮蚀艾肯菌、模仿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例。所有病例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均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外科治疗3例(13%)。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2)d。检索2006年至今文献发现:儿童眶蜂窝织炎发病率低,主要病因是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结论儿童眶蜂窝织炎多见于5岁以下者,经验用药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较大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
- 耿竹馨朱亮胡冰胡惠丽郭欣陈天明董方刘钢
- 关键词:眶蜂窝织炎儿童葡萄球菌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