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礼
- 作品数:52 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雅俗之辨与通俗文学的泛化——评范伯群教授的两部《通俗文学史》被引量:3
- 2008年
- 范伯群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先后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以下简称《主编本》)和自著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自著本》),这两部专著对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做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做出了很大成绩,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读者的欢迎,值得祝贺。但我在研读了这两部大著之后,发现了一些带有原则性的问题。由于界定通俗文学标准的随意性,造成通俗文学的泛化,把一部历时八十年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肢解得支离破碎。该书几乎把近代全部小说、
- 郭延礼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通俗文学研究雅俗之辨近代文学史文学标准
-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初探被引量:2
- 1996年
-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是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实践中逐步产生的有关翻译的倡导、认识、标准、方式等方面的论述。在翻译理论方面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建忠、梁启超、严复、周桂笙和鲁迅兄弟,他们的翻译理论或主张,特别是严复关于翻译标准信、达、雅的主张,在近代翻译文学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近代翻译文学的实践历程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翻译理论相对来讲还比较粗疏与不完备,理论色彩不强,这都是幼年时期的翻译文学在理论表述上所难免的局限。
- 郭延礼
- 关键词:近代翻译翻译文学苏曼殊翻译标准
- 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被引量:83
- 2002年
-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近年来虽较活跃 ,但主要集中在现当代研究领域 ,中国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则至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以明清女性文学为例 ,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梳理 ,并对明清女性文学所呈现的文学现象进行了钩玄提要的论述。本文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现象的五大特点 :一是创作主体的家庭化 ;二是明清女性多才多艺 ,其创作体裁丰富多彩 ;三是女性结社的出现 ;四是女性诗人开始与男性文士交往 ;五是女性作家开始否定“内言不出于阃”的传统观念 ,重视文学的传播功能。
- 郭延礼
- 关键词:现代女性文学中国女性文学女性作家文士明清结社
- 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被引量:30
- 1999年
- 受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的影响,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报刊。报刊的出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手段,报刊成为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主要载体。近代不仅文艺报刊登载小说,而且许多非文艺性的一般报刊也登载小说,这是促成近代小说繁荣的条件之一。与此同时,近代报刊的出现,也培育了一批职业报人和报人小说家。新的媒体为他们的小说/作品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传播阵地。近代报刊平民化、通俗化、都市化和传播快的特点,使小说文体成为报刊的宠儿;近代都市的形成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又为报刊造就了一个巩固的消费和受众群体。为适应日益增多的报刊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的稿源,稿酬应运而生。20世纪初稿酬的出现,为报人小说家向职业小说家/作家的过渡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小说利作家在全社会中的地位。
- 郭延礼
- 关键词:传媒稿酬近代作家职业化
-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梁启超青壮年时代是一位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对近代文坛有极大的影响,并推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其中有些论著如《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饮冰室诗话》,不仅对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倘以1920年为界,将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分成前后两期(这里是为叙述方便所作的假设,并非梁启超一生文学活动的分期):前期的文论多侧重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索,政治色彩比较浓重;1920年后。
- 郭延礼
-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学活动文学史中国古典诗歌屈原研究中国韵文
-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二是编写书目 ;三是研究论著。此外 ,他对近代小说理论、弹词、翻译文学等 ,也多有研究。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学术个性 ,如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的治学精神 ,重视资料建设 ,重视考证 。
- 郭延礼
- 关键词:阿英中国近代文学俗文学
- 女性小说书写中的“以译代作”——兼论中西文化交流早期的一个倾向性问题被引量:5
- 2014年
-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出现了"以译代作"的文本,它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语境中新文体诞生初期的一种文学产物。当时一些女性在创作时,受到西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西方文学作品。这个过程经历了由摹拟西方小说到"以译代作"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和女性作家对西方小说阅读的深入密切相关。她们以阅读、翻译外国小说为手段,经过移植、过滤与改造,生成一种新的文本,并表现出本土化的特点。"以译代作"在思想观念上对近代女性小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启蒙意义。它拓宽了向西方文学学习的渠道,有利于本土文学/文化的发展。此现象也曾出现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中。如果再往前追溯,在近代早期一些史地著作中亦见端倪。"以译代作"现象的出现,既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代知识精英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学习西方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又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下拓展文化/学术视野、促进本土文化/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 郭延礼
- 关键词:女性小说白话诗
- 女性在20世纪初期的文学翻译成就被引量:16
- 2010年
- 20世纪之前,中国女性没有介入文学翻译,20世纪的头二十年却涌现出了20人左右的女翻译家。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大多是留学生和教会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在翻译方式上,除薛绍徽一人为"林译式"的笔受外,其余全是独立的翻译家。她们的翻译范围,涉及外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和童话。译入语主要是浅显的文言,纯白话较少,部分作品采用直译,较少增删,翻译质量较好,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 郭延礼
- 关键词:女性文学翻译
- 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被引量:16
- 2002年
- 中国翻译活动起源很早,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应当溯源于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翻译则始于近代。在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中,民族情结是突出的一点,内容上的关注民族精神、形式上的本土化选择是其主要两个侧面。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不仅制约着翻译主体的文本选择,而且它也强化了翻译文本中主体文化的渗透力度。这是20世纪第一个20年外国文学译介中凸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郭延礼
- 关键词:翻译民族情结文化选择思想启蒙
-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被引量:9
- 2003年
-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如下五方面对此进行阐释: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
- 郭延礼
- 关键词:文学启蒙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