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汾
-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哥伦比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弹性波叠前有限元反时偏移被引量:10
- 1990年
- 基于反时外推的概念,我们利用有限元方法发展了弹性波叠前反时偏移算法,并在去年用这种方法对有偏移距的合成地表记录进行偏移。在本文中,我们用此方法对合成地表数据和合成VSP数据同时进行偏移。使用地表数据兼VSP数据偏移结果得到改善,偏移成像被准确地收敛于反射点的真实深度。偏移深度剖面上的另一改善是通过引入“调整场”显示技术而达到的,它将偏移剖面的垂直和水平分量结合起来。以往偏移剖面上使得每单一位移分量的偏移成像变得模糊不清的噪音现在在“调整场”偏移深度剖面上被很好地消去。随即,偏移成像更加清楚地勾划出反射点。为展示利用地表数据兼VSP记录和引入“调整场”显示技术所得的改善。这里给出二个合成实例:一个是弹性半空间上二个弹性层;另一个是弹性半空间上倾斜与水平的组合层。
- 邓玉琼戴霆范郭宗汾李权
- 关键词:弹性波有限元VSP
- 我们仍须掌握基础知识
- <正> 请允许我表达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深深谢意,他们举办这次“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来庆贺我八十岁生日,我很荣幸并深受感动。我认为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时机,让我重温并与大家分享,我对地球物理的兴趣,及我整个教学、研究...
- 郭宗汾
- 文献传递
-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被引量:20
- 1996年
-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拉雅山山脊南的帕里到康马南的萨马达共中15点(CMP)叠加剖面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②上部地壳的反射,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③下地壳的反射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④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了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⑤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s、38s、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均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 赵文津K.D.纳尔逊车敬凯L.布朗徐中信郭宗汾
- 关键词:俯冲深反射地震
-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概况被引量:10
- 1993年
- 自1980年以来,中国地质矿产部(以下简称地矿部)在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组织许多单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填图,并解决某些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1980—1983年,中、法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演化研究”,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法国科研中心共同组织的。
- 赵文津K.D.NelsonL.D.Brown郭宗汾
- 关键词:地震反射INDEPTH
-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被引量:6
- 1993年
-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的科学目标之一是追踪MCT和MBT的向北延伸,涉及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动力。
- 赵文津K.D.Nelson高锐L.D.Brown车敬凯M.L.Hauck武长得郭宗汾卢德源黄立言
- 关键词:地震反射INDEPTH
- τ-p深度偏移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τ-P变换的新的叠后深度偏移方法。这一方法是在均匀介质条件下根据波动方程推导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τ-p域中,当波场分解为它的平面波成分时,改变其τ、p值,再通过τ-p反变换回到深度域中,从而完成了地下界面的偏移归位。 方法所需的计算时间基本是与完成τ-p正、反变换所需时间相同,是一种快速的偏移方法。它可用于任意形状的地下界面,甚至在强干扰背景的条件下,也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信号的连续性。这一方法是在深度域中进行τ-p变换,故它能适应速度存在纵、横变化的地区。为了论证本方法的效果,本文给出了不同的正演理论模型和偏移结果的例子。
- 聂勋碧郭宗汾何玉春苏午四
- 关键词:Τ-P变换地震勘探
- 应用特征积分法生成无多次波反射数据
- 1994年
- 尽管特征积分(C-I)法最初是为反演而开发出的,但它也可作为一种高度精确的正演方法。与基于特征法的其它类似方法相比,C-I法给出了下行和上行波场更明确的描述。由此我们可以导出消除非均匀介质产生的全部多次波的正演公式。
- 陈乃懋郭宗汾王炳章
- 关键词:波场地震勘探反射波
- 利用重力资料反演京津唐张地区震质中被引量:21
- 2003年
- 流动重力观测结果显示 ,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最大处往往不与震中重合 ,美国科学家J .T .Kuo(郭宗汾 )提出了孕震体质量变化中心震质源 (hypocentroid)和其在地表的投影震质中 (epicentroid)的概念 .本文采用球、椭球和圆柱体等 3种旋转体模型模拟孕震体 ,分别计算孕震体均匀膨胀引起的表面重力变化模型 ,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 1981~ 2 0 0 0年发生在京津唐张测网内 16次M >4 .0地震进行震质中迭代反演 .计算精度表明 ,圆柱体模型为三者中的最隹模型 .研究了震中、震质中与断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发现京津唐张地区M 4~ 5地震震质中与震中的距离在 0~ 4 0km之间 ,震中一般发生在断层末端 ,或断层交汇处 ;而震质中大都发生在断层间的块体内 ,且成丛分布 .这意味着区域内存在小范围的构造地震孵化区 ,一次次地震在孵化区内孵化 ,但却在其周围发生 .其间 。
- 郑金涵宋胜合刘克人卢红艳郭宗汾
- 关键词: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