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大乔

作品数:262 被引量:981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2篇期刊文章
  • 5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6篇动脉
  • 90篇主动脉
  • 78篇腔内
  • 75篇血管
  • 43篇腔内修复
  • 41篇主动脉瘤
  • 40篇颈动脉
  • 38篇手术
  • 37篇夹层
  • 35篇外科
  • 34篇腹主动脉
  • 32篇主动脉夹层
  • 26篇腔内治疗
  • 26篇腹主动脉瘤
  • 22篇修复术
  • 21篇术后
  • 21篇缺血
  • 20篇动脉瘤
  • 18篇动脉硬化
  • 18篇人工血管

机构

  • 235篇复旦大学
  • 19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三明市第二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257篇郭大乔
  • 220篇符伟国
  • 131篇蒋俊豪
  • 129篇王玉琦
  • 118篇陈斌
  • 102篇史振宇
  • 89篇杨珏
  • 74篇唐骁
  • 67篇徐欣
  • 56篇董智慧
  • 46篇王利新
  • 39篇竺挺
  • 36篇司逸
  • 28篇石赟
  • 21篇严栋
  • 18篇高斌
  • 17篇陈福真
  • 15篇原野
  • 14篇郭宝磊
  • 13篇叶建荣

传媒

  • 36篇中华普通外科...
  • 30篇中华外科杂志
  • 18篇中国临床医学
  • 13篇中国实用外科...
  • 8篇外科理论与实...
  • 8篇中国血管外科...
  • 7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17篇2007
  • 11篇2006
  • 19篇2005
2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其防治探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相关愈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至2006年6例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其治疗经过和结果,总结其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中,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胸降主动脉瘤1例;空气栓塞1例,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2例,与术中控制性降压或低血压时间过长有关者3例;死亡3例,另3例治愈出院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虽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预后不佳。在以后工作中,需进一步总结经验,严格规范介入操作技术,积极改进相关医疗器械,以逐渐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唐骁符伟国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史振宇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手术后并发症卒中
人造血管旁路术后移植物感染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1997年
为评价人造血管旁路术后移植物感染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作者对1985年~1995年上海中山医院收诊的250例人造血管旁路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的8例进行分析。临床表现为移植物外露伴创口溢脓、大出血、移植物和/或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坏疽。移植物感染率3.2%。外科治疗包括:(1)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术;(2)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加截肢术;(3)移植物去除、清创引流加近远端动脉人造血管重建术;(4)单纯清创引流术。结果显示,8例中6例痊愈,2例因吻合口破裂出血死亡。作者认为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有:(1)糖尿病;(2)继发血肿;(3)同一部位多次手术。外科积极处理较保守治疗愈后更好。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叶建荣徐欣郭大乔陈斌杨珏
关键词:人工血管外科手术血管移植
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脉狭窄。其中1例采用球囊扩张合并血管支架植入,其余11例采用覆膜型血管支架植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全部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随访期间内无支架移位、内漏、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血管外伤的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郭大乔符伟国蒋俊豪陈斌杨珏史振宇王利新王玉琦
关键词:血管腔内修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12例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分析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完成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TEVAR术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12例(1.8%,12/650),男9例,女3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3±11)岁。6例死于并发新发破口,其中5例位于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近端,引起逆行性A型夹层;另1例位于支架远端,导致假腔进行性增大;另6例中死于缺血性脑卒中3例,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内张力1例,支架释放失败1例。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发生率较低,导致死亡的原因以支架两端新发破口最为常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竺挺石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脑脊液压力检测及引流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共8例患者接受围术期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治疗,其中5例为主动脉夹层综合征,3例为主动脉瘤。术前行蛛网膜下隙置管,检测并记录脑脊液压力的基础水平。支架释放后记录脑脊液压力峰值,对压力升高30%以上者行脑脊液引流,维持压力至术前基础水平。结果主动脉夹层综合征患者支架释放后的脑脊液压力升高(42.13±22.51)%,显著高于主动脉瘤患者的(8.33±4.04)%(P<0.05)。其中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脑脊液引流,其余患者仅行脑脊液压力检测。共6例患者接受降主动脉内2枚覆膜支架长节段覆盖,降主动脉被覆膜支架隔绝的长度平均为(24.78±5.11)cm。术后及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截瘫或下肢轻瘫,无中枢感染及低颅压并发症。结论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及术后脊髓缺血,并可有效避免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
岳嘉宁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竺挺董智慧石赟王利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脑脊液脊髓缺血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后经股动脉导入超声探头行IVUS检查。观察真假腔的超声结构 ,判别夹层范围内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 ,将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与CT和DSA作对照。根据IVUS显像中夹层内膜片与内脏动脉开口的关系判别内脏动脉有无缺血以及缺血的原因 ,并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较。结果 通过IVUS可发现真腔外侧壁显示三层超声结构 ,而假腔外侧壁仅显示一层超声结构 ,假腔外侧壁和内膜片相接处形成一个特征性的锐角 ,假腔内可发现有血栓 ,根据这些表现可对真假腔进行鉴别。 84支内脏动脉中 ,IVUS可判别 81支与真假腔的关系 ,5 4支开口于真腔 ,2 7支开口于假腔 ,检出率为 96 .4 % ,高于CT( 70 .2 % )和DSA( 84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0 74和 6 .91,P <0 .0 1)。IVUS发现 6支内脏动脉开口受夹层累及导致狭窄 ,另有 1支因真腔明显受压 ,其开口被夹层内膜片覆盖。常规CT检查方法仅发现 2支内脏动脉开口受累。结论 IVUS可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的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 。
蒋俊豪王玉琦郭大乔符伟国陈斌杨珏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显像主动脉夹层缺血
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保护伞;圆锥体状保护伞包...
郭大乔韩同磊符伟国唐骁司逸林长泼唐涵斐沈洋方超严栋孙秀丽蔡亮朱家琦
文献传递
基于个体CT影像的胸主动脉-血管内支架数值仿真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胸主动脉和血管内支架的数值仿真,进行主动脉与支架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企盼阐明支架径向支撑力、弹性回直力及支架源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患者薄层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资料,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主动脉三维数值模型的构建,使用ABAQUS软件对主动脉及支架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对模拟支架在人体内置入及释放的过程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和运算,获得相关力学数据及其分布。结果:在胸降主动脉近段,由近端向远端截取3个横截面,观察各自周长和截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原先的周长分别为72.406mm、69.571mm和65.381mm,支架置入后分别增加至77.468mm、75.931mm和71.013mm,分别增长为6.99%、9.14%和8.61%;原先的截面积分别为410.690mm2、379.788mm2和337.648mm2,支架置入后分别增加至469.697mm2、453.749mm2和399.111mm2,增长率分别为14.37%、19.47%和18.20%。在血管支架的两端附近应力相对较大且分布不均,最大的应力靠近支架近端。结论:基于CT影像的主动脉和血管内支架的数值仿真切实可行,初步结果判断与临床表现吻合,有望为血管和支架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董智慧李永生符伟国侯凯许世雄王盛章郭大乔徐欣陈斌王玉琦
关键词:胸主动脉血管内支架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
骨桥蛋白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上调表达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应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OPN在夹层血管标本和正常对照标本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急性期的主动脉夹层标本(AD)标本12例,正常胸主动脉12例。抽提标本总RNA,以GAPDH基因为参照,采用RealtimePCR比较AD组和对照组OPN基因在RNA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OPN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两组各个标本存低倍视野下随机选择3个部位进行阳性细胞计数,比较两组OPN在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AD组OPN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5.56倍(P〈0.01),AD组OPN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3.03倍(P〈0.01)。结论AD组标本OPN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均发生上调表达;OPN的上调表达可能与AD的形成密切相关。
王利新符伟国郭大乔蒋俊豪唐骁张京王玉琦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骨桥蛋白病因
脑缺血性疾病与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关系研究(初步结果)
郭大乔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