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堃
-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病人肾存活率。方法分析8例肾移植的术前准备、术式、术中用药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8例患者术后人/肾存活率为1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CsA中毒,背部真菌感染各1例。结论肾移植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置,熟练的外科技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加强对患者的随防和康复期指导的治疗是肾移植长期存活重要环节。
- 刘思平黄健杜秀华林双容杨健英蔡爱莲李春花魏雪梅曾安祥张华罗伟雄丘媚妮郭丽堃
- 关键词:肾移植并发症存活率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rhTPO治疗。监测两组患者4、8、12、24d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化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化疗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8、12d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30×10^9/L的持续时间与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其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黎民君郭丽堃钟缨红冯思琼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1 9例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无病存活率,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R为13例(68 4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PR为5例(45.45%),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4,P<0.05);观察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8.95%(15/19)和26 67%(4/15)与对照组的45 45%(5/11)、40.00%(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急性髓性白血病,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对照组,能降低移植后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 钟樱红罗华山黎民君郭丽堃冯思琼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64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CHOP方案治疗。治疗后随访6~60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随访6~60个月后,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25%、50.0%、12.5%,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8.75%、34.38%、0.0%,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损害、贫血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优于单用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上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 郭丽堃黎民君罗华山钟樱红冯思琼
- 关键词: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2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为完全缓解组,20例初次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初治组,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 黎民君郭丽堃陈利媚冯思琼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肿瘤细胞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对照组(46例)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对两组患者诱导缓解治疗间相关指标及相关预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缓解期间相关指标完全缓解(CR)率、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及诱导治疗结束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维A酸受体(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进行比较,除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跟踪随访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比较,除1年生存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CR率及长期生存率。
- 黎民君郭丽堃陈利媚冯思琼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
- 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对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单采术,比较手术前后的外周血计数变化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与单采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或消失,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白细胞单采术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黎民君郭丽堃陈利媚钟缨红
- 关键词:白细胞单采术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 T-VA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VAD与VAD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就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平分为T-VAD方案治疗组及VAD方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VAD方案治疗组中,显效的有6例,有效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86.1%;VAD方案治疗组中,显效的有2例,有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58.3%。T-VAD方案治疗组中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占22.2%;VAD方案治疗组中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30.6%。T-VAD方案治疗组比VAD方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AD方案相比,T-VAD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郭丽堃黎民君罗华山钟樱红冯思琼
- 关键词: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临床中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未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ANC>0.5×109/L恢复时间、血小板>20.0×109/L恢复时间以及住层流病房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ANC>0.5×109/L恢复时间、血小板>20.0×109/L恢复时间以及住层流病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时间为(1.3±0.5)年,对照组患者复发时间为(0.6±0.2)年,研究组患者复发时间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给予自体骨移植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造血重建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罗华山黎民君钟樱红郭丽堃冯思琼
-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临床疗效
- 血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采用血细胞去除术、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外先进行血细胞去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均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为(3.6±0.5)d,较对照组(14.2±1.0)d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1例患者发生心血管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郭丽堃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Α-干扰素羟基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