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青振

作品数:59 被引量:81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黄土
  • 11篇古土壤
  • 9篇地层学
  • 9篇古环境
  • 8篇黄土高原
  • 8篇磁性地层
  • 7篇地层
  • 7篇气候
  • 7篇间冰期
  • 7篇冰期
  • 6篇环境意义
  • 6篇古气候
  • 6篇风尘堆积
  • 5篇地层学研究
  • 5篇第四纪
  • 5篇黄土-古土壤
  • 5篇黄土-古土壤...
  • 5篇季风
  • 5篇古土壤序列
  • 5篇磁性地层学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泰山学院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同济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泰安师范专科...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作者

  • 59篇郝青振
  • 31篇郭正堂
  • 15篇彭淑贞
  • 12篇乔彦松
  • 11篇袁宝印
  • 10篇葛俊逸
  • 8篇肖国桥
  • 6篇刘东生
  • 6篇吴海斌
  • 5篇尹秋珍
  • 4篇姚政权
  • 4篇张伟
  • 4篇张伟
  • 3篇朱日祥
  • 3篇许冰
  • 3篇周鑫
  • 3篇魏建晶
  • 3篇秦利
  • 3篇邵永新
  • 3篇丁敏

传媒

  • 20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沙漠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2005青藏...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峰风尘堆积的伊利石结晶度及古环境指示被引量:3
2017年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是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指标,但以前对该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沉积。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西峰第四纪黄土(0~2.6MaB.P.)和三趾马红土上部(2.6~3.6MaB.P.)代表性样品的粘土矿物(〈21μm)进行了测试,结合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对伊利石结晶度KObler指数(KI值)指示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主要继承了原始风尘特征,而第四纪古土壤伊利石结晶度指数KI值均显著高于相邻黄土,与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和成壤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KI指数可以有效地指示整个第四纪黄土沉积的风化成壤强度,对研究东亚夏季风长期演化具有重要的潜力;上新世三趾马红土KI值较高的特征表明上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夏季风环流整体上较第四纪时期强盛。进一步分析KI值与I(002)/I(001)值的关系后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表明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是由于风尘堆积在风化成壤过程中,伴随着Fe—Mg离子的不断淋失,伊利石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何超朱丽东彭淑贞林海意张伟丁敏郝青振郭正堂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黄土-古土壤古气候
黄土研究解析当前间冰期气候自然趋势
<正>第四纪时期(自260万年前以来)地球环境呈现冰期(寒冷期)和间冰期(温暖期)气候交替出现的特征。我们现在生活在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全新世。在全新世气候未来变化的自然趋势是什么?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一问题...
郝青振旺罗Oldfield F彭淑贞秦利宋扬许冰乔彦松Bloemendal J郭正堂
文献传递
晚新生代风尘堆积反映的环境时空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郭正堂郝青振吴海斌乔彦松朱日祥彭淑贞魏建晶袁宝印
该项目获得如下成果:将中国黄土的下界推进到2200万年前,并通过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化石研究,建立了2200~620万年前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地层框架;通过对620万年以来风尘堆积的研究,揭示出北极冰盖形成以来,亚洲...
关键词:
关键词:风尘堆积青藏高原荒漠化
地文期及其在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侵蚀循环理论和地文期理论是地貌学的重要的基本理论。中国大陆在古近纪之前构造比较稳定,以低平的准平原地貌为主。白垩纪末至古近纪初,喜马拉雅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高原、高山和盆地构成的复杂地貌景观。侵蚀循环和地文期理论是研究上述地质历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在讨论侵蚀循环问题的一些新认识、新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地文期在中国新生代黄土和古地理环境研究中的意义,希望加强研究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袁宝印郭正堂乔彦松郝青振
关键词:地文期准平原
陇西第三纪红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在六盘山以西广泛分布着一套第三纪红色土状沉积,对这套沉积的成因及性质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对陇西红土磁学性质的研究发现,该地红土的剩磁载体由主到次依次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赤铁矿对剩磁有比较显著的贡献;特征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一些古土壤中的赤铁矿也携带了部分特征剩磁,磁赤铁矿的存在不影响特征剩磁的稳定性。与六盘山以东宝鸡红土最显著的差异是陇西红土中的赤铁矿对磁学性质有明显的影响。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热磁学性质的差异在于陇西红土在高温下仅产生少量或不产生强磁性矿物。这可能暗示着红土中含铁硅酸盐和粘土等矿物(可能在高温下产生磁铁矿)处于与黄土-古土壤的相应矿物不同的演化阶段。
郝青振郭正堂彭淑贞
关键词:红土岩石磁学第三纪
2009年度地质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姚玉鹏刘羽张进江熊巨华郝青振张晓东
关键词:地质学
22Ma以来我国北方风尘沉积中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变化:磁学和漫反射光谱证据
郝青振Frank OldfieldJan BloemendalJose Torrent郭正堂
特征时期黄土高原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特征与气候梯度被引量:26
2006年
文章基于15个剖面,采用土壤学使用的风化成壤强度指数(游离铁FeD/全铁FeT),对黄土高原S0,L1,S1,S4,S5-1层位的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与磁化率反映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期(黄土层)和间冰期(古土壤层)的风化成壤强度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弱的特征,与现代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一致。然而,冰期时(以L1为代表)整个黄土高原南北气候梯度很弱,间冰期南北气候梯度远大于冰期,反映了冰期时夏季风环流对黄土高原影响很小,南北气候梯度更多体现了气候带的纬度效应。结果同时表明,间冰期时黄土高原地区风化成壤强度和南北气候梯度不具严格的对应关系。S1和S5-1指示了当时较强的夏季风环流,冬季风的影响相对亦较强,而S0和S4发育时期高原南北风化成壤强度的梯度明显减小,反映了当时黄土高原在夏季风影响的背景下,冬季风的影响亦减弱,导致南北梯度的减小。因此,黄土高原风化成壤强度的空间变化指示了冬、夏季风环流不同的消长关系,对研究高低纬度气候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葛俊逸郭正堂郝青振
关键词:黄土
22Ma以来我国北方风尘沉积中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变化
郝青振Frank OldfieldJan BloemendalJose Torrent郭正堂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24
2007年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生
关键词:地貌演化黄土堆积中新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