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瑾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艺术

主题

  • 5篇音乐
  • 5篇视唱
  • 4篇视唱练耳
  • 4篇听觉
  • 4篇练耳
  • 3篇教学
  • 2篇音乐听觉
  • 2篇审美
  • 2篇教育
  • 2篇乐教
  • 1篇德彪西
  • 1篇调式
  • 1篇多声部
  • 1篇多声部民歌
  • 1篇心智
  • 1篇信号
  • 1篇学科
  • 1篇音乐创作
  • 1篇音乐符号
  • 1篇音乐教学

机构

  • 10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10篇郝瑾

传媒

  • 3篇内蒙古艺术
  • 2篇音乐创作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唱练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研究
人的理论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既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而实现价值的过程。传统视唱练耳基础课程是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追求工具理性的分科教育体系的产物,它带来的是音乐与人的艺术审美创作实践活动的割裂、音乐与人...
郝瑾
关键词:视唱练耳审美教育实践课程音乐创作教学设计
文献传递
构建以听觉为核心的音乐审美能力
2006年
听觉,即人和动物感知声音,并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从而在大脑产生音的感觉。音乐之所以实际存在完全依赖于听觉的感应。用于音乐的声音是人耳所能接收范围内的声音。外来的音响信息被耳朵接收,传送到听觉中枢后,大脑对它进行分类,即一般的音响和音乐符号的音响,所以听觉可以分为一般听觉和音乐符号听觉两类。
郝瑾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听觉声音信号音乐符号音响大脑
浅谈视唱教学中曲式结构的重要性
2002年
视唱课是一门基础课,也是技术性较强的课,在发展学生音乐视听、音乐思维、音乐审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视唱教学不仅局限于音准、节奏等技术性问题,对曲式结构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郝瑾
关键词:曲式结构乐句乐段
音乐听觉悟性评价
2007年
音乐听觉悟性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听觉训练环节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都有一个悟的过程。悟得越快,听觉感知能力越强;悟得越慢,听觉感知能力越差。因此,悟性的差别直接影响着教学,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郝瑾
关键词:音乐听觉听觉训练听觉感知听辨听觉反应感知力
从非音乐听觉到音乐听觉的发展被引量:1
2008年
从非音乐听觉向音乐听觉的转化过程,对于研究和认识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音乐种系发生的社会遗传成果与生物遗传成果的结合,是完成儿童从非音乐听觉到音乐听觉的两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但是它们仅仅是儿童音乐听觉个体发生的可能性,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儿童后天的社会化音乐教育。
郝瑾
关键词: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听觉美学
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看德彪西钢琴曲的印象派特征
2008年
'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音乐上的印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汇集了印象主义音乐突出特点的法国杰出作曲家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在他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冲破了几个世纪以来惯用的音乐模式,
郝瑾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绘画中古调式持续音色彩性《前奏曲》
视唱中的声乐与声乐中的视唱被引量:1
2014年
视唱练耳和声乐表演这两门课程是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分工合作的产物。本文通过对视唱练耳和声乐表演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比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的关系,得出视唱练耳和声乐各自不可替代的课程本质特性。
郝瑾
关键词:视唱练耳声乐表演
发挥视唱练耳基础学科的作用
2006年
视唱练耳学科不仅仅局限于识谱,它面对的是整个音乐系统。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视唱练耳学科的奠基辐射作用。为此,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只有面对音乐实践,从音乐各个学科与视唱的交叉点去构建自身的教学理论,才能真正为音乐实践起主导作用。
郝瑾
关键词:视唱练耳听觉思维听觉记忆
数子化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数字化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被应用到音乐基础课教学中,受其影响,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辅助视唱练耳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的培养音乐教育人才。
郝瑾
关键词:数字化视唱练耳
中国多声部民歌与欧洲早期多声音乐形态之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多声部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老文化的遗存。本文从中国多声民歌与欧洲早期(奥尔加农)多声音乐客体形态之比较,存在着诸多共同特性,笔者试图从中西多声音乐的不同文化背景视野的角度加以探讨中西多声音乐发展历程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郝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