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伸展盆地区断裂构造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5
- 2003年
- 近十年来断裂构造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 ,强调应变与应力在断裂形成过程中的同等重要性。重点论述了断裂位移特征及影响因素 ,断裂位移在断层中部最大 ,端部最小至零 ,具有与断层规模无关的特征 ,但它受断裂分段、连接、近端过程等影响而发生变化。位移作为应变的结果 ,控制着横向褶皱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 (断裂单侧扩展时 )或沉积位置不变但范围扩大 (断裂双侧扩展时 )以及沉积充填结构等。探讨了断裂三维几何形态分类及断裂形成与形态的控制因素 :深部与浅部耦合 (基底构造的活化与沉积盖层的响应 ) ,建造与改造的耦合 ,边界条件与构造应力场 ,沉积压实和埋藏作用等。提出了断裂分级和组合规律 ,总体上伸展区断裂可分五级 ,一级控盆 ,二级控坳 ,三级控带 ,四级控圈 ,五级复杂化 ;不同级别的断裂三维组合规律可分为软连接组合和硬连接组合。伸展区断裂生长史可划分为成核、扩展、释压、连接、消亡和活化 6个阶段。
- 李三忠岳云福高振平郝德峰单业华许淑梅
- 关键词:伸展盆地应力
- 防SARS遥测智能体温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SARS遥测智能体温计。它包括手机及有RS232插头与信号缆连接的感温元件的电子体温计,该体温计内有含软件程序的8051单片机,且其RS232插头与手机的控制接口连接,感温元件固定在人体腋下。所述感温...
- 傅圣雪冯遵成赵犁丰崔国霖刘学坚龚芳扬清雷郝德峰于兆鹏扬军波王洪福
- 文献传递
- 一种遥测移动人体体温的电子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测移动人体体温的电子装置。它包括手机及有RS232插头与信号缆连接的感温元件的电子体温计,该体温计内有含软件程序的8051单片机,且其RS232插头与手机的控制接口连接,感温元件固定在人体腋下。所述感温元...
- 傅圣雪赵犁丰韩雷郝德峰于兆鹏扬军波刘学坚冯遵成崔国霖王洪福龚芳扬清雷
- 文献传递
- 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60
- 2004年
- 条痕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类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主要类型.这两类花岗岩在成因、构造环境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使得研究者对该区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不明确.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条痕状二长花岗岩以角闪石、磁铁矿等暗色矿物组成的条痕状构造为野外主要识别特征,具有弱负铕异常(Eu/Eu*=0.47~0.65);tDM变化范围为2.40~2.82 Ga;最新的测年资料表明它形成于2.175Ga左右.斑状花岗岩类以巨斑状和环斑状构造为主要识别特征,样品弱负铕异常(Eu/Eu*=0.30~0.86);tDM变化范围为2.42~2.57 Ga;最新的测年资料表明它形成于1.875Ga左右.统计的N(tDM)-t图解分析表明,胶辽地块古元古代深部地质过程经历了两幕岩浆底板垫托作用,底侵时代的峰值分别为2.5~2.4Ga和2.2Ga左右.利用εNd(t)-t图解,结合Pearce构造图解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晚期底侵加热作用导致了以早期底侵体和太古代老地壳为主的物源的熔融,并在裂谷背景下侵位形成角闪二长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斑状花岗岩类则是之后的造山运动进入后造山构造体制转换期时就位的.两幕底侵以及后期的造山运动构成了本地区在古元古代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
- 郝德峰李三忠赵国春孙敏韩宗珠赵广涛
- 关键词:古元古代花岗岩构造环境底侵
- 丹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34
- 2004年
- 新的SHRIMP定年结果表明,原先划归于古元古代的丹东花岗杂岩现在被确定为中生代岩体.其岩浆型环锆石带的年龄代表结晶年龄,为167~157 Ma;但是这些锆石的核部年龄主体为古元古代.本文侧重探讨丹东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论证其起源和产生的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丹东花岗岩体具铕异常(Eu/Eu*=0.59~1.41),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其微量元素特征与安第斯型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特征一致,其tDM和εNd(t)变化范围分别为1.93~2.30 Ga和-17.95~-21.32.εNd(t)-t图解显示丹东花岗岩的源岩以古元古代中酸性壳源岩石为主.构造环境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岩浆弧.结合中生代丹东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本文认为丹东花岗岩体的起源和侵位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有关.
- 李三忠郝德峰赵国春孙敏韩宗珠郭晓玉
- 关键词:ND同位素辽东半岛中生代
- 基于GSM网络的小区供热站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本文利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现有短消息的数据传输建立了应用于小区供热站的温度采集系统。可在供暖舒适度达标的状况下,实现对热能流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以及精确控制,为我国当前解决既有建筑采暖高耗能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基于...
- 郝德峰
- 关键词:小区供热短消息业务嵌入式开发温度采集系统
- 文献传递
- Kohonen网络与NNFR模型的集成应用
- 2005年
- 本文通过对小区供热站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分析,将其化分为两个子系统:燃烧换能子系统和热网负荷子系统;并对NNFR模糊系统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到小区供热站关键控制参数预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郝德峰傅圣雪毕海军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KOHONEN神经网络
- 洋中脊分段性及其拓展和叠接机制被引量:10
- 2004年
- 各种扩张速率下的洋中脊被转换断层和非转换断层分成许多段(长10到100km不等),而且这种岩浆活动和构造的分段特性在大西洋中脊表现特别明显。洋脊分段特征可以划分为4级。其中,转换断层是1级间断,其错断洋脊距离大于30km,其长度可达1000km左右,存在寿命可达10Ma。相邻转换断层之间的距离间隔也与扩张速率有关:扩张速率最慢处的距离间隔小于200km,中速—快速扩张脊为600~1000km,扩张速率大于140mm a的脊段上未发现转换断层,总体上转换断层间距随扩张速率而增加。叠接拓展中心、斜向剪切带、火山间隔和横向断错等分别为2~4级间断,出现在两条转换断层之间,使洋中脊错断距离逐渐减少。2~4级区段的洋中脊长度也越来越小,存在的寿命也越来越短,直至4级区段的洋中脊长度一般小于10km,存在寿命为102~104a。这种分段性无论在超快速、快速、中速、慢速扩张脊,还是超慢速扩张脊都存在,其分段机制都与洋中脊拓展、叠接、跃迁(或废弃)、死亡过程密切相关,而拓展、叠接过程又受多种动力要素控制。正是洋中脊分段的动力机制控制了中央裂谷的存在与否。
- 李三忠郭晓玉侯方辉吕海青郝德峰刘保华
- 关键词:分段性大洋中脊岩浆作用
- 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演化
- 条痕状角闪二长花岗岩类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主要类型.这两类花岗岩在成因、构造环境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使得研究者对该区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不明确.该文着重研究了这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条痕状二长花岗岩以角闪石、磁铁矿...
- 郝德峰
- 关键词:古元古代花岗岩构造环境岩浆底侵
- 文献传递
- 张性环境中与断裂相关的褶皱类型及特征被引量:8
- 2003年
- 张性环境下与断裂相关的褶皱作用 (包括纵向褶皱作用和横向褶皱作用 )的研究刚刚起步 ,以往的研究都将后者归因于走滑扭动或挤压反转的结果。但最新研究表明 ,横向褶皱多与张性环境下正断层作用相关的位移变化密切相关 ,也即横向褶皱是应变控制的构造 ,而不是应力控制的构造。根据相关断裂级别 ,横向褶皱级别也分为 5类 :盆地级别 (一级 )的横向褶皱、控坳及控隆横向褶皱、控凹及控凸横向褶皱、控制断鼻的横向褶皱、小尺度孤立横向褶皱 ,并与断裂分级对应。对张性环境下褶皱同时的干涉和先后的叠加 (统称复合作用 )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复合褶皱样式进行创新与探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伸展区发现新的圈闭类型 ,指导油气勘探 ;而且在于可创新性地在平面构造图上进行断裂生长顺序和组合规律的定性分析 ,同时还可对沉积相分布、沉积厚度变化等进行对应分析。
- 岳云福李三忠高振平郝德峰单业华许淑梅
- 关键词:褶皱作用大地构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