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方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病
  • 3篇粒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急性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血液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亚群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0篇惠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郑方英
  • 4篇胡俊
  • 4篇王春莲
  • 3篇龙潺
  • 3篇唐雪元
  • 2篇冯茹
  • 2篇江千里
  • 2篇张晓玲
  • 2篇魏永强
  • 1篇徐兵
  • 1篇刘顺妹
  • 1篇范志平
  • 1篇张钰
  • 1篇刘晓力
  • 1篇许先吟
  • 1篇曲红
  • 1篇李丹
  • 1篇黄芬
  • 1篇朱丹
  • 1篇张晓玲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CEL)是一种不常见的髓系恶性增生性疾病,随着CEL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的研究深入,伊马替尼被用于CEL的治疗。现结合一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和相关文献,对CEL诊疗相关进展做一回顾。
郑方英魏永强孙海燕曲红江千里朱丹冯茹
关键词: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文献复习伊马替尼诊疗过程增生性疾病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菌(63.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0.6%))。结论:恶性血液病是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并选择敏感抗菌素进行早期治疗。
郑方英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败血症
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发热期间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7例患者行预防性或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其中16例伴有粒细胞缺乏症。血培养结果主要为热带念珠菌(11例)。共7例(38.9%)死亡,11例病情好转。共7例发生休克,其中5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良,易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积极正规反复多次行真菌血培养,及时合理抗真菌药治疗和积极抗休克治疗,是降低真菌性败血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郑方英冯茹魏永强张钰黄芬范志平江千里徐兵刘晓力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真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治疗安全性,随访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2例患者中CR 5例,PR 7例,NR 20例,总缓解率为37.50%,核型为良、中等、不良患者的缓解率依次降低(P<0.05)。WBC减少、PLT减少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75%、93.75%,其次为肝肾损伤和感染。治疗后随访2年,32例患者中死亡28例,存活4例,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2~21.8个月,平均(8.1±1.6)个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ML,早期治疗缓解率不高,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远期疗效不佳。
龙潺唐雪元胡俊郑方英
关键词:地西他滨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标准剂量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6例原发性难治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100 mg/m2,连用4周;B组34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375 mg/m2,连用4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小板、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结果 A组中完全反应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B组中完全反应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A组和B组药物治疗后均未发生输液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B组的55.8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抗GPⅡb/Ⅲa抗体水平和抗GPⅠb/Ⅸ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成本较低。
李丹胡俊刘顺妹郑方英许先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小剂量
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维甲酸诱导结合化疗,实验组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对比其效果。结果实验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年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达完全缓解率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高白细胞、骨髓抑制、心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会引起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郑方英
关键词:维甲酸亚砷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
比较脂质体阿霉素与普通阿霉素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阿霉素对比普通阿霉素治疗方案对淋巴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脂质体阿霉素结合翘普(CHOP)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阿霉素结合CHO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心律失常和左室功能(LVEF)%降低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平均生存时间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阿霉素对NHL患者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比普通阿霉素更低,安全可靠。
郑方英张晓玲王春莲
关键词:脂质体阿霉素非霍奇金淋巴瘤
miRNA-19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iRNA-19b对Notch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miRNA-19b调控下的Notch1信号通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iRNA-19b和Notch1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分别利用miRNA-19b前体片段及miRNA-19b anti-sense片段过表达及干扰miRNA-19b的表达,MTT法检测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后Notch1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iRNA-19b和Notch1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及Hes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后MTT结果显示miRNA-19b可上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单个核细胞的数量。(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miRNA-19b过表达可促进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及Hes5的表达,而miRNA-19b干扰后两分子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miRNA-19b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
龙潺唐雪元郑方英王春莲胡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TCH1信号通路
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不同治疗方式或不同治疗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治疗2周后两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及CD4/CD8的差异更为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效果显著优于糖皮质激素单独用药,能够增加血小板数量,调节T淋巴细胞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龙潺唐雪元郑方英王春莲胡俊
关键词:苦参碱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淋巴细胞亚群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ALC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MM患者50例。根据中位ALC水平(1.46×109/L),将其分为ALC低水平组(ALC<1.46×109/L)和ALC高水平组(ALC≥1.46×109/L)各25例。根据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ALC与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LC低水平组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指标均低于ALC高水平组(均P<0.05)。ALC低水平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指标均高于ALC高水平组(均P<0.05)。ALC低水平组和ALC高水平组治疗后缓解例数分别为13例(52.0%)和18例(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ALC低水平组患者生存率低于ALC高水平组(56.0%vs 80.0%,P<0.05)。结论初诊ALC水平低的患者生存率较低。ALC水平与MM的多个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MM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郑方英张晓玲王春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计数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