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庆庆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荒野
  • 1篇读解
  • 1篇对照手法
  • 1篇伊甸园
  • 1篇意象
  • 1篇殖民地时期
  • 1篇善恶
  • 1篇身份
  • 1篇手法
  • 1篇女勇士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观
  • 1篇文化身份
  • 1篇纳撒尼尔·霍...
  • 1篇化身
  • 1篇荒野意象
  • 1篇霍桑
  • 1篇红字
  • 1篇福克纳
  • 1篇盖茨比

机构

  • 4篇湖北大学

作者

  • 4篇郑庆庆
  • 1篇刘国枝

传媒

  • 2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被引量:16
2005年
作为早期中国移民后代,美籍华人汤亭亭是一位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特殊的双重民族文化背景虽然给她带来了尴尬困境,但也为她反观两种文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边缘视角。在《女勇士》中,汤亭亭正是利用了这一文化身份上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其跨文化观:她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中移植并培育中国神话传说;将中美文化置于平等对话状态,对二者都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在消解二元文化对立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新的中心。在此,作者表达了各民族文化应通过平等交流与对话、互补互通、和谐相处的跨文化交际思想。
郑庆庆
关键词:《女勇士》读解文化身份边缘人
论《红字》中荒野的象征与原型被引量:29
2004年
纳撒尼尔·霍桑于 1 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字》以其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引起了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评论。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森林与荒野”意象被作者赋予了善恶对立的二元意义。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一意象象征意义的基础上 ,从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两方面挖掘其“荒野”意象的原型 ,并分析宗教意识对它的深刻影响。
刘国枝郑庆庆
关键词:《红字》荒野纳撒尼尔·霍桑善恶殖民地时期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并置对照手法被引量:7
2003年
在现代小说创作中 ,将人或物并排放置 ,使之形成对比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创作的风格技巧。它使参与对照各方形成一种“对话” ,留给读者自我思考的空间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巧妙地将场景、人物、理想和现实等方面进行并置对照 ,既深化了悲剧主题 ,又赋予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郑庆庆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主题
失落的伊甸园——论《熊》中的荒野意象被引量:2
2009年
小说《熊》是福克纳"大森林三部曲"中最重要和着墨最多的一部。作品中的原始森林、老班和山姆是被赋予了具体形态的荒野意象。通过描写狩猎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仪式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生命的无限崇敬和尊重以及对于荒野的逐渐消逝的感伤与惆怅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与荒野自然的对立。
郑庆庆
关键词:福克纳荒野意象伊甸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