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美君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淋巴
  • 2篇冻干粉
  • 2篇冻干粉针
  • 2篇冻干粉针剂
  • 2篇亚硫酸钠
  • 2篇盐冻
  • 2篇针剂
  • 2篇双酚
  • 2篇染色体畸变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化学合成法
  • 2篇焦亚硫酸钠
  • 2篇合成法
  • 2篇二胺
  • 2篇粉针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邹美君
  • 5篇陈红红
  • 3篇胡昱兴
  • 2篇王全瑞
  • 2篇李惠源
  • 2篇程文英
  • 2篇谈明光
  • 2篇张桂林
  • 2篇沙先谊
  • 2篇邵松生
  • 2篇徐爱红
  • 2篇徐爱红
  • 2篇刘红珍
  • 2篇李强
  • 2篇吴元芳
  • 2篇张旭霞
  • 2篇卢建忠
  • 1篇董墨
  • 1篇贾荣飞
  • 1篇邵春林

传媒

  • 2篇微量元素与健...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化学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主要由主药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和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组成,主药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由双酚二胺四乙酸、碳酸氢钠...
陈红红王全瑞沙先谊卢建忠张旭霞李强胡昱兴徐爱红邹美君
文献传递
慢性镉染毒及联合辐射对大鼠的基因毒性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镉染毒及联合辐射对大鼠的基因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分设空白对照组、0.1mgCdCl2·kg^-1·d^-1低剂量镉染毒组、0.5mgCdCl2·kg^-1·d^-1高剂量镉染毒组、单纯照射组、低剂量镉染毒+照射组和高剂量镉染毒+照射组。腹腔注射镉染毒连续8周,1次/d,然后给予2Gy1照射。于照射后第10天或受照即日后继续染镉4周,心脏取血,采用多核细胞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hprt基因突变率,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和血镉含量。结果大鼠低剂量镉染毒8周和12周组未观察到外周血细胞损伤,而辐射诱导的微核率(F=26.74,P〈0.01和F=14.13,P〈0.05)和hprt基因突变率(F=6.60,P〈0.05)显著降低;高剂量镉染毒8周和12周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增高(F=8.74,P〈0.01和F=13.11,P=0.000),淋巴细胞微核率(F=26.74,P〈0.05和F=14.13,P=0.000)和hprt基因突变率(F=6.60,P〈0.05和F=12.83,P〈0.05)明显增加,而高剂量镉染毒+照射组的基因毒性又显著高于单纯高剂量镉染毒组或单纯照射组,表现出联合毒性效应。结论慢性、低剂量镉染毒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辐射产生适应性效应,血镉浓度增加到613~678μg/L时能刺激白细胞显著增加并与辐射联合作用加重对淋巴细胞的基因毒性。
暴一众陈红红胡昱兴邹美君徐爱红邵春林
关键词:电离辐射外周血细胞
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化学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注射用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主要由主药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和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组成,主药双酚二胺四乙酸钙钠盐由双酚二胺四乙酸、碳酸氢钠...
陈红红王全瑞沙先谊卢建忠张旭霞李强胡昱兴徐爱红邹美君
文献传递
上海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_(10)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ICP -MS分析了采自上海市桃浦工业区中PM10 的生理盐水提取液中 15种元素的含量 ,并通过对人离体血淋巴细胞的3 H -TDR掺入率、微核率和白细胞介素 2 (IL - 2 )的测试 ,研究了PM10 的遗传毒性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用于染毒的PM10 提取液浓度的增加 ,所诱发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 ,而3 H -TDR掺入率则随PM10 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两者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 ,IL - 2水平在PM10 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呈下降趋势。在离体血中加入一定量的PM10 提取液并经13 7Csγ射线照射 ,未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和3 H -TDR掺入率有明显变化 ,说明两者无明显的协同加强效应。
谈明光吴元芳李惠源李燕张桂林邵松生邹美君刘红珍
关键词:ICP-MS淋巴细胞微核率
上海市打浦路隧道内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分析及其诱发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测定隧道中空气总悬浮颗粒物 (TSP)的元素含量 ,探讨隧道中空气颗粒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日本汽车尾气标准物质 (NIES-8)为对照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AES)分析了上海市打浦路隧道中 TSP在生理盐水中的可溶和不可溶成分 ;采用颗料物的生理盐水提取物对人血细胞染毒 ,分析所诱导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结果 :在实验条件下 ,隧道空气中 TSP和 NIES-8的可溶出大多数无机成分<1 0 % ;用隧道中大气颗粒物和 NIES-8汽车尾气颗粒物的可溶成分染毒后均能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与对照组相比 ,双着丝粒体、断片和畸变细胞均有统计学差异 (P<0 .0 0 5 )。结论 :隧道空气中的 TSP能诱发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谈明光吴元芳邵松生李惠源邹美君董墨林雅萍刘红珍张桂林
关键词:空气悬浮颗粒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TSP
NPM基因在人淋巴母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性
2009年
目的:研究NPM基因与染色体不稳定性(CIN)、细胞增殖及p53的关系,为阐明恶性血液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法、常规染色体分析和G显带法检测人淋巴母细胞TK6(wtp53)、WTK1(mtp53)和正常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HNILL)的细胞增殖、染色体数量变化和5号染色体质量排,并观察Olomoucine对其的影响;用Sanger测序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NPM第12外显子的DNA序列、NPM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WTK1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和多倍体率均显著高于TK6细胞,同时WTK1细胞的NPM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亦明显高于TK6细胞,且它们均又显著高于HNILL细胞;3株细胞均未发现5号染色体的重排和NPM第12外显子编码区的突变。用Olomoucine抑制NPM蛋白磷酸化后WTK1细胞的多倍体率明显降低。结论:WTK1、TK6和HNILL细胞的增殖能力、CIN与NPM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而且与p53状态密切相关。
贾荣飞陈红红邹美君徐爱红程文英
关键词:核磷蛋白P53细胞增殖
不纯泊松分布法在6 MV X射线局部照射剂量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从离体和活体两方面探索不纯泊松分布法估算 6MVX射线局部受照射剂量和受照射份额的适用性。方法  2、4Gy 6MVX射线离体照射健康人外周血 ,受照射份额为 2 0 %、5 0 %和 80 %模拟局部照射 ;选择 2、3Gy 6MVX射线局部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 ,观察首次放射治疗前、后 2 4h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 ,估算受照射剂量和份额。结果  2Gy离体照射 5 0 %、80 %份额和 4Gy照射 2 0 %、5 0 %、80 %份额的淋巴细胞双着丝粒 +环 (dic +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 ,受照射剂量和份额估算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单次 2Gy盆腔照射、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大于 2 0 %或 3Gy全颅照射放射治疗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ic +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 ,估算的受照射份额与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相接近 ,较大剂量 3Gy放疗时估算的受照射剂量较为准确。患者局部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离体模拟的实验结果都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可以比较准确的估算离体和活体局部受照射剂量和份额 ,适用于照射剂量较高和照射份额不是太小的低LET射线 ,受照射局部红骨髓占全身的比例可大致反映局部照射的份额。
李洪选陈红红程文英邹美君徐萍
关键词:X射线染色体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