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南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像学诊断治疗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被引量:1
- 2010年
- 易国琼邹南安王爱华刘峰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影像学
- 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神经内科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A)10例及常规剂量组(B)9例,管电压、碘对比剂分别为80k V、50ml和120k V、80ml进行血管CTA成像,并进行相应后处理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强化程度、X线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患者检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狭窄的能力、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直径及斑块成分,并对其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作出较精确的判断。最大能降低约58.3%的X线辐射剂量及37.5%碘对剂摄入量,有效的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总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因此颈部动脉血管低剂量CTA评价血管斑块稳定性及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 李丰章巫启恒胡含明邹南安刘霞熊建忠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对比剂剂量粥样斑块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2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诸多因素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早期预防、早期开颅减压才能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切除梗死灶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及重残率。
- 冯清亮邹南安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
- 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及动脉期碘基图,分别观察评价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对肺癌肿块与肺不张分界的正确辨别率,比较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不张的碘浓度(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显示68例患者均为中央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不张,肿瘤所在位置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对应部位肺段及肺叶体积减小,肺不张位置与肿瘤区域均呈片状实性密度增高影,未能得到清晰区分;增强扫描后图像显示上瘤组织呈现轻度、中度强化,肺不张组织呈现显著均匀强化,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53例,正确分辨率为77.94%;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可较好清晰分辨肺癌与肺不张边界,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62例,正确辨别率为91.18%,动脉期单能量图像正确辨别率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正确辨别率(χ^(2)=4.561,P=0.033);肺癌肿块的IC、衰减曲线斜率、Eff-Z均低于肺不张(P<0.05);IC、衰减曲线斜率与Eff-Z诊断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时,以衰减曲线斜率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18%、86.76%,衰减曲线斜率的AUC高于Eff-Z(P<0.05),但与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对于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可对肺癌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指导。
- 傅志颖陈亮邹南安李丰章刘天笑万红
-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阻塞性肺不张计算机体层成像能谱
- 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伴有认知障碍的23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伴有认知障碍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对病灶部位进行测量,观察病灶数目、病灶体积,合并脑萎缩情况及伴有脑白质疏松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病灶数目和平均病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侧脑室旁、额叶、丘脑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头颅MRI的哈氏值和侧脑室体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χ2=5.02,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在头颅MRI中可见病灶数目明显增多,病灶体积较大,伴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严重。
- 邹南安刘小红王爱华刘锋李丰章易国琼王奕崔钢王敬鹏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 MR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再开通术疗效的评估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MR波普(MR spectroscopy,MRS)在介入再开通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MRS检查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常规保守治疗。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MRS检查灵敏度为98.87%。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6.43%,对照组为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6,P<0.05)。治疗后9个月,观察组再次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3,P<0.05)。结论:MRS是评估介入再开通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有效手段,安全、无创、准确,推荐使用。
- 张志强王奕邹南安丁绍纯崔甜甜刘峰
- 关键词:MRS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探究16排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析在直肠癌中应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术前均对所有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检查,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术前CT-TNM分期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其诊断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并分析CT评估与手术选择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在CT-TNM分期中,CT-Ⅰ期、CT-Ⅱ期、CT-Ⅲ期、CT-Ⅳ期分别为9例、13例、9例、9例。术后病理学诊断pⅠ期、pⅡ期、pⅢ期、pⅣ期分别为7例、10例、12例、11例。术前CT预测手术准确性为92.50%;术前CT-TNM分期准确度为73.40%;CT-Ⅳ期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100.00%、100.00%、96.17%;术前CT-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一致性分析中,Kappa值为0.76(P<0.05);而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齿状线与肿瘤下缘距离、肿瘤厚度、CT-M分期以及CT-TNM分期4项;而后三者与手术选择方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16排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术前CT-TNM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且术前CT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肿瘤厚度、CT-M、CT-TNM分期等临床资料。
- 刘伟刘伟萍曾堂宏邹南安刘小红刘锋
- 关键词:16排螺旋CT直肠癌敏感度特异度
- 能谱CT在肺结节分子影像诊断及微循环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肺结节分子影像诊断及微循环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临床行肺部CT首诊查出肺部结节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能谱CT对肺部结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分子影像学表现及结节内微循环情况,评价能谱CT诊断肺结节性质的效能。结果:80例患者中良性肺结节17例,恶性肺结节63例,研究结果表明能谱CT显示良恶性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的能力与传统混合能量CT相仿,鉴别良恶性肺结节均具有较高特异性,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肺结节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形态不规则概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传统CT模式及能谱CT增强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肺良、恶性结节内微循环差异的存在;但能谱CT显示肺结节内微循环差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传统CT模式高,特别是在低能量KeV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行一致性的检验,能谱CT技术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2.06%、76.47%、93.55%、72.22%、0.6793,明显高于传统CT诊断效能。结论:能谱CT技术更有助于肺结节分子形态学及病变内微循环情况的准确评估,为临床肺结节的精确诊断及鉴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 李丰章文翠邹南安陈亮章金强
- 关键词:能谱CT肺结节微循环
-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CT、MRI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结果7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x线、CT、MRI的检出率分别为21.62%、74.32%、87.84%。X线检查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优于x线与CT,但扫描时间长、价格高也成为其短板。CT则更加适用于临床,其较x线更加灵敏。当CT检查结果出入较大时,应结合MRI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以提高检出率。
- 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巫启恒王爱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 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 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 黄元发杜红刘峰邹南安胡含明王敬朋王爱华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