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文彬

作品数:127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7篇文学
  • 32篇小说
  • 15篇听觉
  • 12篇代文
  • 12篇叙事
  • 11篇视觉
  • 10篇历史叙事
  • 9篇当代文学
  • 8篇审美
  • 8篇女性
  • 8篇写作
  • 8篇国文
  • 7篇中国当代文学
  • 7篇中国文学
  • 7篇反抗
  • 6篇新历
  • 6篇新历史主义
  • 6篇主义
  • 5篇学史
  • 5篇文化

机构

  • 110篇北京语言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珠海教育学院
  • 1篇文学院

作者

  • 120篇路文彬
  • 2篇方守金
  • 1篇王一川

传媒

  • 8篇南方文坛
  • 8篇东方论坛(青...
  • 7篇枣庄学院学报
  • 6篇中国文化研究
  • 6篇创作评谭
  • 5篇文艺争鸣
  • 5篇文艺评论
  • 5篇玉溪师范学院...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 4篇珠海教育学院...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文学评论
  • 3篇群言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中文自学指导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钦州师范高等...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兰州学刊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被引量:12
2006年
路文彬
关键词:女性形象《霓虹灯下的哨兵》青春影视媒介视觉
“当下文化思潮中的伦理问题”笔谈之一 失重的伦理
2006年
路文彬
关键词:伦理问题文化思潮失重笔谈历史负担
忠孝:君子德性的现代省思
2012年
忠孝作为礼法一直受制于外在的力量,因此它难能回到主体的内心,只能偏离在自己的本质之外。君子们虽然不难实践忠孝之行,但却很难理解忠孝的真谛。有鉴于此,孝子英雄们争先恐后的善行在很大程度上不过就是一种个体意识严重缺席的盲从。此外,将忠孝法制化的一个明显后果是,人们可能会因此更加乐于维持表象上的行为,而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从内心去真正关怀其所忠孝的对象。故此,也就难保那众多令人感动甚而是震撼的忠孝之行不是表演性的或者说不是虚伪的。
路文彬
关键词:忠孝礼法权力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被引量:10
2002年
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看 ,羞耻感之于人类是一种具有本能自我保护作用的心理现象 ,亦是显示人类优越于动物的高贵生命意识 ,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时至今日 ,羞耻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却已经格外淡漠 ,甚至遭到了人们的蓄意敌视。这种情状的发生 ,固然是由多种原因促成 ,但文学所起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本论文的旨意就是试图明确文学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负有的责任 ,通过对 2 0世纪以降中国文学事实的剖析 ,透视出它究竟是如何参与对于人类羞耻感的解构的。
路文彬
关键词:文学羞耻感
怜悯绝不可怜——现代性与美德被引量:1
2008年
现代性的理性激情是一种冷酷的激情,它对于大众的情感属于可怜性质的,而非怜悯性质的;其中充斥的是权力所固有的傲慢情绪。正是这样的情绪导致了启蒙精英与被启蒙者之间的距离,启蒙也因此沦为苛求和施舍而不是理解和帮助的过程。
路文彬
关键词:怜悯可怜
历史的命运化写作被引量:7
2005年
路文彬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历史小说历史叙述历史题材后现代主义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审思——从审美范式和教材选编说起
2023年
现代诗歌教学面临着美育与应试的双重压力。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困境?现代诗歌的教学意义与出路又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学人视角》栏目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路文彬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华夏女子中学于佳琦老师进行了探讨。现代诗歌是对古典诗歌的批判继承,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美学范式,逐渐由听觉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现代诗歌的选编应兼顾经典性与多样性,关注其作为“歌”的特质,从而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路文彬于佳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教学意义现代诗歌审美范式
时间的声音——孙凡迪《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序
2022年
常在电视屏幕前观看孙凡迪讲述全国的天气,根据她的讲述安排出行,没想到,今天又读到了她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书写。从立春写到大寒,从故宫的雨写到京都的樱,让我看见一个俏丽的身影或者静止或者飘移,在时光中,在往事里。她在阅读,她在沉思,总之,她在倾听。所以,这个身影始终是寂静的,即便在行走,即便在歌吟。
路文彬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电视屏幕倾听
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二)
2017年
自明代中叶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冲动萌生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既往小说同历史关系的法定认可,濒于翻案重审的现实险境,小说挣脱历史之缰的意志已势不可挡;而"小说界革命"则真正促成了小说文体之于历史文本的独立。
路文彬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历史叙事小说界革命
评《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被引量:1
2007年
迟子建驰骋于今天文坛的时日已经够长,她的特色也早已引起阅读界与批评界的双重关注。然而,对于迟子建的解读,在我看来却一直是相当乏力的。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迟子建的魅力更多的是显现于她的文学性而非文化性上的。她那情感性而非理智性的的主要文本特征,对时下过于依赖文化批评的人们而言,显然成了一个难以进入的障碍。
路文彬
关键词:文化批评文本特征文化性理智性情感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