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无菌
  • 1篇电活动
  • 1篇血清溶菌酶
  • 1篇阳性
  • 1篇阳性克隆
  • 1篇引物
  • 1篇育成率
  • 1篇溶菌酶
  • 1篇溶菌酶含量
  • 1篇绒毛
  • 1篇生发中心
  • 1篇生物学
  • 1篇饲育
  • 1篇饲育方法
  • 1篇随机引物
  • 1篇探针
  • 1篇片断
  • 1篇胃电
  • 1篇胃电活动
  • 1篇胃运动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铭
  • 3篇王荫槐
  • 2篇刘素梅
  • 2篇景绍亮
  • 2篇王安京
  • 1篇曲柏林
  • 1篇蔡有余
  • 1篇曾文红
  • 1篇程振华
  • 1篇张连峰
  • 1篇马耀文
  • 1篇孙淑华
  • 1篇曲瑞瑶
  • 1篇曾苹
  • 1篇鞠丽梅

传媒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2篇1996
  • 2篇1991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鼠小卫星DNA探针的克隆
1996年
本文以pUC19为载体构建BALB/C小鼠的部分基因文库,随机引物法标计人的小卫星探针33.6和33.15,进行两轮菌落原位杂交,确定了8个阳性克隆,齿用阳性克隆DNA片断作探针,进行DNA指纹分析,初步确定阳性克隆DNA片断V2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鼠的小卫星DNA探针。
程振华张连峰赵铭曾苹鞠丽梅马耀文蔡有余
关键词:BALB/C小鼠DNA探针基因文库阳性克隆DNA片断随机引物
无菌豚鼠的饲育方法及其特征和应用的研究
1991年
自1980年进行人工饲育无菌豚鼠的研究来,于1983年第一次在我国人工饲育无菌豚鼠获得成功。此后不断地改进饲料配方和饲育方法,使人工育成率不断地提高,目前已达98%。无菌豚鼠较普通豚鼠小;被毛松散,无光泽;腹部明显膨大。大体解剖显示:无菌豚鼠盲肠异常巨大;胸腺、脾脏,淋巴结等明显地小于普通豚鼠。超微结构和组织学观察:无菌豚鼠淋巴滤泡弥散,生发中心不发达;胸腺小体少;
景绍亮王荫槐周尚珍王安京刘素梅赵铭
关键词:小肠绒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育成率
无菌豚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1990年
溶菌酶为正常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近来由于对非特异性免疫研究逐步深入,溶菌酶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密切关系逐步得到证实。它多用于白血病的分型,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及某些炎症的治疗。本实验采取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了普通和无菌的六周龄豚鼠血清溶菌酶水平,探讨了两者免疫功能的区别。材料与方法 1.试剂: 磷酸盐缓冲液(M/15 pH6.4): 用pH6.4的PBS溶解琼脂粉配成1.1%
赵铭
关键词:打孔法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含量防御机制
无菌兔、无菌豚鼠的培育及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1991年
选用新西兰种孕兔和短毛种孕豚鼠,经剖腹产获无菌仔畜。饲养于YDG隔离器内,前期喂以人工乳,离乳后喂以固体饲料。使用的全部器材和饲料均经严格灭菌,以保证动物的无菌状态.在无菌兔和无菌豚鼠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工饲养方法和无菌状态的保持技术是成熟的。两种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并呈现多见于无菌动物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如盲肠异常增大,免疫系统不发达等.两种动物可用于宏生生物与微生生物;微生生物与微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竞争关系的研究.可用于制备血清抗体以及建立三级SPF动物和二级清洁级动物种群.
王荫槐景绍亮王安京周尚珍孙淑华刘素梅赵铭
关键词:隔离器
无菌Wistar大鼠胃电与胃运动的观察
1996年
采用自行改进的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应变片传感器记录了普通和无菌Wistar大鼠胃电和胃运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普通大鼠比较,无菌大鼠胃电快波减少,慢波及胃运动节律和振幅显著减少和下降,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胃运动乏力。胃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敏感性有所降低,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延长,反应持续时间缩短和反应幅度下降。结果提示,无菌大鼠胃的形态与生理机能可能有部分改变。
曲瑞瑶王荫槐曲柏林曾文红赵铭
关键词:胃电活动胃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