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秀娟

作品数:37 被引量:84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污染
  • 11篇气象
  • 7篇气象条件
  • 6篇污染物
  • 6篇PM2.5
  • 5篇京津
  • 5篇京津冀
  • 5篇雾霾
  • 4篇散射
  • 4篇散射系数
  • 4篇酸雨
  • 4篇气溶胶
  • 4篇颗粒物
  • 4篇空气质量
  • 4篇PH值
  • 4篇PM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数值模拟

机构

  • 36篇中国气象局北...
  • 12篇京津冀环境气...
  • 6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市人工影...

作者

  • 37篇赵秀娟
  • 26篇张小玲
  • 19篇徐敬
  • 14篇蒲维维
  • 10篇孟伟
  • 9篇徐晓峰
  • 7篇马志强
  • 6篇何迪
  • 4篇董璠
  • 4篇孙兆彬
  • 3篇唐宜西
  • 3篇赵普生
  • 3篇熊亚军
  • 3篇廖晓农
  • 3篇张自银
  • 2篇吴蒙
  • 2篇刘伟东
  • 2篇温维
  • 2篇古月
  • 2篇孟燕军

传媒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八届海峡两...
  • 1篇第十届全国气...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局地环流对北京下风向地区O_3输送的影响被引量:55
2009年
于2007年6-9月,北京地区环流背景属于局地“山谷风”环流期间,在沿主导风向路径分布的4个代表性测点开展了地面O3浓度观测,并采用Models-3/CMAQ模式对典型个例进行模拟,以研究城市对下风向地区O3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下风向测点上甸子本底站O3平均浓度、超标率最高,上风向测点超标率最低,O3小时极大值出现在城区站,为271.56×10^-9;不同测点O3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浓度日峰值出现时间呈现自城市至下风向地区逐渐滞后的规律;各测点主导风向下O3浓度分布具有沿输送路径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两主导风向下的浓度差值也具有沿西南输送路径逐渐升高的趋势;本底地区O3的浓度受来自清洁地区和城市污染地区不同气流影响,观测资料估算得出城市对区域背景地区的输送贡献为36.7×10^-9;模拟结果验证了北京地区城市对下风向地区O3的输送影响.
徐敬张小玲赵秀娟徐晓峰孟伟
关键词:局地环流O3
北京机动车限行前后污染气体和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在2007年8月17日至20日,北京实行单双号、错峰上下班等方式削减行驶车辆,以分析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是否改善空气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利用固定大气成分站和环境气象移动观测系统以及边界层气象探测系统实施...
张小玲刘洁徐敬徐晓峰赵秀娟孟伟何迪
关键词:空气质量臭氧细粒子
文献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对区域本底大气成分的影响评估
张小玲赵秀娟赵普生马志强徐敬蒲维维孟伟韩素芹张文宗姚青赵春雷王耀庭何迪董璠
研究目的:综合利用京津冀区域大气成分的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城市化信息,采用统计学和数值模拟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获得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站和代表城市主要大气成分的现状水平及长期变化趋势;确定影响区...
关键词: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
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奥运前后北京地区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宝联站及上甸子站2006—2008年7—9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对奥运前后的PM2.5浓度、日变化及气象条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比2008年6月,奥运会期间宝联站与上...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
关键词:奥运会PM2.5日变化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北京一次持续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75
2013年
2013年1月10—14日,北京平原地区出现了水平能见度在2 km以下、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持续5 d维持在重度以上污染水平的霾天气。综合分析此次霾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北京地区常规和加密气象站资料以及城郊连续观测的PM2.5浓度资料。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期间,北京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受西北偏西气流控制,没有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北京地区,地面多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小(日平均风速小于2 m·s-1)、相对湿度较大(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逆温频率高且强度大,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北京城区及南部的京津冀地区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强度大。在相对稳定和高湿的天气背景下,受地形和城市局地环流的影响,北京本地污染物累积和区域污染物输送以及PM2.5在高湿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转化等过程共同作用造成此次北京城区及平原地区污染物浓度快速增长并持续偏高,高浓度PM2.5对大气消光有显著影响,造成低能见度和持续霾天气。
唐宜西张小玲熊亚军赵秀娟范广洲王京丽
关键词:重污染气象条件污染物输送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三个酸雨观测站(观象台、昌平、上甸子)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降水pH值及酸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赵秀娟徐晓峰
关键词:酸雨特征PH值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
文献传递
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PM_(2.5)预报检验被引量:42
2016年
基于北京地区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BJ-RUC)、WRF-Chem模式和优选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建立了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对2014年全年PM_(2.5)浓度、能见度和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期间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浓度的预报效果较好,大部分站点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特别足北京的部分站点可达0.8以上,预报结果相比观测总体偏低,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24 h之后预报效果略有下降。相比人工观测,能见度预报结果与自动观测能见度更加接近,对持续性低能见度过程预报与实况吻合较好,对于小时能见度低于10 km的分级检验显示,预报准确率从77%左右逐级下降,2 km以下在40%左右。2014年APEC期间,系统很好地预报出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指数、PM_(2.5)浓度和能见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为APEC期间环境气象预报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赵秀娟徐敬张自银张小玲范水勇苏捷
关键词:环境气象能见度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2003008年北京地区三个酸雨观测站(观象台、昌平、上甸子)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降水pH值及酸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赵秀娟徐晓峰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大气消光特征及参数化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为了研究大气消光系数的特征及规律,从2013~2014年在北京地区对大气能见度、气溶胶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黑碳质量浓度、反应性气体以及气象要素开展了系统加强观测,并对已发表的气溶胶光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拟合方案进行了对比,系统分析了大气消光特征和影响大气消光能力的关键因子,最终建立了大气消光系数参数化模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污染条件下参数化方案的特征.结果表明,气溶胶散射作用占环境总消光作用的94%以上,在夏秋季,相对湿度可以使气溶胶的散射能力提升70%~80%.包含气溶胶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两个因子的参数化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气溶胶和相对湿度对大气消光系数的影响机制,以及消光能力的季节差异.
陈一娜赵普生何迪董璠董璠张小玲
关键词:消光系数散射系数气溶胶参数化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6
2010年
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北京市观象台、昌平站、上甸子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5.6,且近6年来,降水pH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平均pH值及K值较春、冬季节低;pH值及K值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强酸雨频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偏南气流影响下,降水酸度增强且酸沉降量大,酸雨污染严重;当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增大;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赵秀娟徐晓峰董璠于波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