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宁
- 作品数:98 被引量:3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法 2002年-2009年采用前路减压、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累及前、中柱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全瘫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平均3...
- 乔永东司建炜刘建波王自立丁惠强赵浩宁
-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胸腰段骨折
- 文献传递
-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 12 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 ,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对 12 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 ,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 6周至 2年的术后随访 (平均 8个月 )。结果 12 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 ,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 ,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 ,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 ,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 ,植骨融合效果很好 ,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 ;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 ,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 5 0 % ,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 乔永东王自立丁惠强赵浩宁司建炜金卫东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手术方法
- 后纵韧带切除与保留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中的疗效比较
-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后纵韧带(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应用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68例,后纵韧带切除组27例,保留组41例,观察和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
- 乔永东刘建波吕会强王自立丁惠强赵浩宁
- 关键词:后纵韧带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
- 文献传递
- 经侧前方肋间隙胸膜外入路切除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胸椎管减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侧前方经肋间隙胸膜外入路手术切除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12年9月,对18例明确诊断为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肋间隙胸膜外入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男12例,女6例;年龄33~61岁,平均46岁。影像学证实均为单一节段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且不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及后纵韧带骨化。病变节段:T7/82例,T8/94例,T9/105例,T10/117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C 级6例,D级12例;JOA 评分6.6±1.3分。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3.5h,平均出血量420ml (350~620ml),术后无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周发生肺炎,5例术后第2天复查胸片时发现邻近肋骨骨折,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6年。疗效参照Epstein标准评价,优1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4%(17/18)。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的患者1例无明显改善,1例改善至D级,4例改善为E级;12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 JOA评分改善到9.4±1.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CT见椎间植骨区表面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和植骨不融合现象。结论:对于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肋间隙胸膜外入路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切除减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黑龙袁海峰赵浩宁乔永东王自立丁惠强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胸膜外入路
- 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2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病椎间手术组(内固定在病变侵及的运动单元中完成,共191例),男91例、女100例,平均年龄41.53岁;非病椎间手术组(采用长节段、短节段内固定,共131例),男6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2.72岁。两组患者术中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减压均在病变运动节段内完成。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结核病灶治愈率、畸形矫正程度、神经功能及疼痛的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5.52个月、76.21个月。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总病变节段数分别为277个、218个,平均病变节段数分别为每例1.45个、1.66个,总固定节段数分别为277个、485个,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每例1.45个、3.70个。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结核病灶治愈率术后6个月分别为85.86%、85.4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95%、9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分别为89.00%、89.3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38%、9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腰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2.4°、13.1°,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1.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9°、11.1°,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椎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2°、12.7°,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椎间手术组与非病椎间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45 min、270.3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26.12 ml、848.2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4%、1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椎间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
- 施建党刘园国王骞金卫东王自立马文鑫陈军丁惠强乔永东赵浩宁蔺治凯戈朝晖司建炜耿广起牛宁奎孙国良杨宗强
-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移植
- 俯卧位脊柱手术后失明4例报告被引量:2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俯卧位脊柱手术后失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4例俯卧位脊柱手术后失明的病人资料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个月,4例患者视力无恢复,视神经萎缩,1例内直肌的功能逐渐恢复。结论术中俯卧位的体位原因所致失明一旦出现,极难医治。失明的原因有病人和手术两方面的因素。早期认识,才能更好地防止此灾难性的并发症。
- 施建党王自立赵浩宁陈军
- 关键词:失明脊柱俯卧位手术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长期疗效以及原因分析
- 目的方法:1989年7月至2004年4月,对手术治疗的10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患者进行随访。包括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检查和疗效评定等方面。结果:手术治疗的10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中,83例获得家中随访,失访...
- 袁海峰王自立丁惠强赵浩宁乔永东
-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远期疗效
- 文献传递
-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8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4~T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戈朝晖赵浩宁詹学华朱禧丁惠强王自立
- 关键词:骨质疏松后凸成形椎体压缩骨折单侧
- 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我院9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混合内固定)与对照组(双侧内固定),每组各48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椎体融合率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椎体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各时点腰痛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内固定与双侧内固定对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更加微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朱禧夏根付斌赵浩宁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 术中颈椎间盘造影的初步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并检验MRI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7年2月,对30例颈椎损伤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摘除(含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105个椎间盘,切除45个椎间盘,术中观察前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造影观察颈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13例颈椎病患者,术中对41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切除15个椎间盘。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名放射科有经验的主任医师阅读MRI片,对颈椎损伤情况做出诊断。造影由术者执行。结果MRI诊断前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93.75%;诊断椎间盘损伤: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75%。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1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13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诊断病变间盘13个,术造影椎间盘41个,诊断病变间盘15个,手术切除15个。结果发现漏诊2例,误诊0例。因颈椎病患者病例数较少,本研究未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仅对其造影图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所有造影图像分析发现,后纵韧带断裂和椎间盘损伤均有特征性改变。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节段的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术中椎间盘造影是X线、CT和MRI检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 丁惠强李树文黑龙赵浩宁乔永东王自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椎椎间盘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