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毅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3篇重症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溃疡
  • 2篇淀粉酶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钛夹
  • 2篇内镜
  • 2篇结肠炎
  • 2篇金属钛夹
  • 2篇溃疡性

机构

  • 12篇常熟市第二人...
  • 8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市立医院
  • 3篇太仓市第一人...
  • 3篇昆山市第二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吴江市第二人...

作者

  • 15篇赵毅
  • 9篇陆志平
  • 7篇陈卫昌
  • 3篇田元军
  • 3篇肖龙
  • 3篇聂锦山
  • 3篇庞智
  • 2篇张光波
  • 2篇蔡笃雄
  • 2篇许春芳
  • 2篇高楠
  • 2篇戴娟
  • 2篇曾远程
  • 2篇曹剑凡
  • 2篇黄国进
  • 1篇李锐
  • 1篇栾富娟
  • 1篇成翠娥
  • 1篇陆芬英
  • 1篇张金坤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胰腺病学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镜与CT诊断在胃癌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肿瘤发生率第3位,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1]。胃癌诱因较多,可有遗传、亚硝酸盐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胃窦部、胃小弯及胃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2]。
田元军陆志平赵毅黄国进丁庆国
关键词:胃镜胃癌手术方法
Rockall危险性积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Rockall危险性积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262例按Rockall危险性积分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中危组(4~7)、高危组(≥8)。结果: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毅陆志平曹剑凡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CD40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2011-10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结果:CD40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vs20.00%,χ2=6.2217,P<0.05).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相比,CD40阳性表达率在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明显升高(90.00%vs39.28%,P<0.05).结论: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
赵毅陆志平曹建凡陈卫昌
关键词:CD40溃疡性结肠炎
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使用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4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无钛夹组80例和钛夹组60例。钛夹组应用钛夹结合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无钛夹组仅应用电凝电切术。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 min,无肽夹组术后发生结肠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4例;肽夹组无术后穿孔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在内镜下电切结肠息肉的治疗中,金属钛夹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作用。
肖龙陆志平曾远程赵毅
关键词:金属钛夹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应。 方法 5 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 (SAP)、SOD治疗组 (SOD +SAP)。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 5 %牛磺胆酸钠 0 .1ml/10 0 g建立SAP模型。SOD治疗组在建立SAP模型前 30min按 2 0 0 0 0U/kg体重给大鼠后肢肌注给药。在建模后 3h、6h、12h 3个时间点分批 (每组每批 6只 )将大鼠处死 ,经心脏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 SOD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 (3h时 ,P <0 .0 1,6h、12h时 ,P <0 .0 5 )。SOD治疗组 3h、6h点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 (P <0 .0 1) ,12h点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OD治疗组血清MDA水平在 3h、6h点明显低于SAP组 (P <0 .0 1) ,12h点则与SAP组相近 (P >0 .0 5 )。SOD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 3h点明显低于SAP组 (P <0 .0 5 ) ,6h、12h点则趋于一致 (P >0 .0 5 )。结论 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赵毅陈卫昌许春芳蔡笃雄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急性胰腺炎床边指数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常需要危重症监护、内科、外科在内的多学科协调诊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而且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应尽早对 AP 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判断,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朱一凡栾富娟唐文张金坤庞智陈志荣赵毅聂锦山汤金海赵坚敏陈卫昌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预后危重症监护
重症急性胰腺炎NF-κB活化及维生素C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NF-kB活化情况及VitC干预治疗对NF-kB活性的影响。方法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VitC预处理组(VitC+SAP)。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3.5%牛黄胆酸钠0.1ml/100g。VitC预处理组在建立模型前1h按VitC注射液1g/kg肌注给药。分别于建模后3h、6h、12h将大鼠分批处死,检测血淀粉酶,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NF-kB的表达。常规病理并按Jan'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VitC预处理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下降(3h,P<0.01,6h、12h,P<0.05)。VitC预处理组胰腺炎症范围、腺泡坏死程度及血管变化均较SAP组明显减轻,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SAP组(P<0.01或P<0.05)。假手术组可见胰腺组织NF-kB少量表达,VitC预处理组胰腺细胞NF-kB阳性率在各时间点均较SAP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抗氧化剂VitC能抑制胰腺细胞NF-kB活化,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SAP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陈卫昌赵毅许春芳蔡笃雄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维生素C血清淀粉酶细胞活化
金属钛夹在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钛夹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药物治疗组相比,钛夹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升高而再出血率明显下降(均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金属钛夹在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方面安全有效。
赵毅陆志平田元军肖龙陈卫昌
关键词:金属钛夹
奥曲肽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奥曲肽有明确的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曲肽对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肖龙陆志平赵毅
关键词:奥曲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仍未明确。目的:研究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IB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比例,分析单核样MDSCs与IBD活动性的关系,从而初步探讨单核样MDSCs在IB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IBD患者60例,分为克罗恩病(CD)组(n=33)和溃疡性结肠炎(UC)组(n=27),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组、UC组、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分析单核样MDSCs与IBD患者WBC、PLT、ESR、CRP的相关性。结果:CD组和UC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43.7±23.0)%、(49.1±27.2)%对(10.7±7.4)%](P<0.01),CD组与U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CD和UC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均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60.3±16.8)%、(66.3±17.6)%对(28.1±16.2)%、(19.9±9.0)%](P<0.01)。IBD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与WBC计数、PLT计数呈正相关(r=0.44,P=0.02;r=0.43,P=0.02),与ESR、CRP不相关(r=0.33,P=0.08;r=0.30,P=0.12)。结论:IBD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比例明显升高,与IBD活动性密切相关。单核样MDSCs在IB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戴娟陈卫昌高楠张光波庞智赵毅赵坚敏聂锦山
关键词:CROHN病结肠炎溃疡性髓源性抑制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