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毅

作品数:87 被引量:51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4篇推拿
  • 12篇按摩
  • 10篇推拿手法
  • 8篇小儿推拿
  • 7篇手法
  • 6篇红外
  • 5篇一指禅
  • 5篇少林
  • 5篇少林内功
  • 5篇中医
  • 5篇温度
  • 4篇导引
  • 4篇腰痛
  • 4篇一指禅推拿
  • 4篇针灸
  • 4篇乳痈
  • 4篇推拿疗法
  • 4篇推拿学
  • 4篇外吹乳痈
  • 4篇泌乳

机构

  • 87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中医医...
  • 2篇上海市中医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汉川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87篇赵毅
  • 24篇郑娟娟
  • 19篇安光辉
  • 18篇姚斐
  • 14篇陆萍
  • 9篇沈雪勇
  • 8篇秦元
  • 7篇孙鹏
  • 6篇瞿筱逸
  • 5篇徐俊
  • 4篇严隽陶
  • 4篇王晓宇
  • 4篇尤艳利
  • 4篇赵吉忠
  • 4篇程珂
  • 3篇龚利
  • 3篇金道鹏
  • 2篇赵玲
  • 2篇房敏
  • 2篇周信文

传媒

  • 6篇中国针灸
  • 5篇中医文献杂志
  • 5篇按摩与导引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医药文化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医学信息(中...
  • 2篇第十届全国推...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World ...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型号传统银质针温针灸在人体内的温度特性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在艾球加热条件下,观察长180 mm、160 mm两种型号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的温度特性差异。方法将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1.1 mm×180 mm单针组)、B组(1.1 mm×160 mm单针组)、C组(1.1 mm×180 mm多针组)和D组(1.1 mm×160 mm多针组),每组18例。4组受试者均在臀部测温点(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 cm,后正中线旁开7 cm)分别刺入测温银质针,C组和D组在臀部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配针点(距测温点2 cm)再刺入4根与测温银质针等长的银质针,针尾均装有1.3 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处银质针的温度。结果 A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规格银质针温针灸的针尖针身最高温度在单针针刺时均达41℃以上,多针针刺时均达43℃以上;在加热源及进针深度相同的条件下,人体内银质针的最高温度受银质针长短及针刺方式的影响,银质针越短,其最高温度越高,多针针刺的最高温度高于单针针刺方式。
秦元赵毅沈雪勇安光辉郑娟娟程珂赵玲
关键词:针灸疗法温针疗法银质针
双后肢腰椎退行性变大鼠椎间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
2006年
目的:观察双后肢腰椎退行性变大鼠模型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将20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2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离断双肩关节,模拟直立行走,正常组不干预。3个月后,拉颈处死动物,取腰椎L3~4和L4~5椎间盘,使用电镜观察腰椎间盘细胞微观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阳性表达为棕黄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内,用平均灰度值和平均吸光度对阳性信号进行量化(灰度值越小表达信号越强,平均吸光度则反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实验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正常组未见有明显凋亡细胞,而模型组椎间盘出现明显凋亡。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平均灰度值:134.67±11.12,178.10±1.08,P<0.01;平均吸光度:0.282±0.034,0.155±0.005,P<0.01)。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2.642±0.365,0.172±0.028,P<0.01)。结论:双后肢腰椎退行性变大鼠模型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增高,细胞凋亡增多。
孙鹏赵毅安光辉
关键词:椎间盘
银质针温针灸在人体内的温度分布特点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艾球加热条件下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针身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法:将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单针组和多针组,每组18例。在两组志愿者臀部进针点(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cm,后正中线旁开7cm)刺入测温银质针(长18cm、直径1.1mm),多针组则在测温银质针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配针点(距测温银质针进针点2cm)刺入传统银质针(长18cm、直径1.1mm),针尖皆进皮下6cm,针尾均装有1.3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mm、33mm、63mm处针身的最高温度。结果:单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1℃左右,多针组3个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均在43℃左右,多针组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单针组(均P<0.05),同组银质针上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针组单个艾球燃烧时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11.16±6.91)℃,5个艾球同时燃烧时中央的艾球最高温度为(628.9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的导热性良好,温针灸时艾球的热量从针尾传向针尖,银质针多针针刺方式的针尖、针身各点最高温度均高于单针针刺方式,多个艾球同时燃烧时的最高温度高于单个艾球燃烧时的最高温度。
赵毅秦元郑娟娟安光辉程珂赵玲沈雪勇
关键词:银质针温度温针灸
推拿针刺手法频率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拿针刺手法频率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力学传感器、传感器支架、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传感器支架具有适应推拿手指大小的指环腔,指环腔和力学传感器相连,力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将推拿过程的振动和频率信号输出到数据...
赵毅孙鹏安光辉郑娟娟
文献传递
推拿掌振法对局部皮肤温度场红外热像的影响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分析确定振法的热效应及操作时间的客观化标准。方法:利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初学者、低年资医师及高年资医师三组操作者采用的空置、掌振及空振法所得的相应红外热像数据,比较不同组别的温度差异。结果:三组操作者在空置后3min,心俞穴和大杼穴处温度均出现变化,且与操作前温度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置3min后,被操作者的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呈自然下降趋势;而在行掌振法时,被操作者心俞处以及大杼处的温度变化,不仅发生在3min后,而且可延续到振法停止后的1min到3min内,与操作前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在空振中,高年资医师的劳宫处和中冲处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振法进行到90 s时,中冲处温度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而劳宫处的温度则是在120 s时,出现显著变化,与开始温度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推拿手法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振法产热不仅仅是热传导作用,还有可能是激发了受试者体内的某种产热机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空振试验模块推拿医师手部的升温现象分析,振法的持续操作时间至少应该达到90 s,最佳操作时间可能在3min以上。
赵毅孙鹏郑娟娟程珂安光辉
关键词:推拿温度红外热像
经穴推拿为主治疗外吹乳痈初起的疗效观察
郑娟娟瞿筱逸沈雪勇陆萍赵毅
关键词:推拿乳痈乳汁淤积经穴
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本文介绍了产后缺乳的中医分型,归纳总结了推拿治疗产后缺乳操作的手法和时间,并提出推拿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认为在产后缺乳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推拿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规范的推拿操作能推动产后按摩护理的发展,同时能为推拿进入妇产科及扩大推拿治疗的范围作出一定贡献。
郑娟娟陆萍赵毅
关键词:泌乳障碍推拿辨证论治
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应用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总结国内近年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192.168.50.3/yixueshujuku/chongqingweipu.as-px.检索,检索方法((题名或关键词=颈椎病)(题名或关键词=夹脊穴))(题名或关键词=治疗)全部期刊年=1989-2005),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到102篇文献报道,选出80篇有关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论文。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文献。②干预措施:针灸治疗或针刺配合其他疗法(如药物疗法),并对行针手法,取穴及用针材料不加以区别。排除标准:①针刺作为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镇痛辅助疗法。②动物实验。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根据是否使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筛选出21篇。根据文献所述颈椎病症型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未提及分型者则归为颈椎病类。资料综合: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诊断和评估依据多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文献中有23.8%的研究仍然采用症状来作为标准,为整体综合评估夹脊穴的作用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刺激夹脊穴的方式中,以针刺和电针为主要方法,占到85.7%,而2种方法以上的综合刺激占到47.6%。治愈率在60%以下的文献占到52.38%,只有3篇文献其治愈率达到90%以上。21篇文献中,有随访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认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主要有:①经络腧穴理论依据。②改善椎动脉的血流循环。③缓解疼痛症状。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治疗前景广阔。循证医学的方法应当引进到临床实验研究中,定位应当规范化,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
安光辉赵毅孙鹏
关键词:夹脊
浅析小儿推拿直推五经方向补泻被引量:4
2017年
比较不同版本教科书及相关医籍对直推五经方向补泻的不同观点,分析其与流派传承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开展的临床试验及迎随补泻理论,认为在直推五经操作上,肝、心、脾、肺四经"向指根直推为补,向指尖直推为泻";而肾经反之,即"向指根直推为泻,向指尖直推为补"。
郑娟娟赵毅
关键词:五经小儿推拿补泻迎随补泻
浅谈传统功法少林内功的时代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少林内功源于武术强身的基本功法,是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锻炼时,以意运气,以气生劲,循经络而达于四肢。由于练功后增劲明显,强身健体作用大,清末以来被中医"内功推拿"流派所采用,经历代相传,至今已形成一套以"静力性"下肢裆势练习为主,
姚斐赵毅房敏
关键词:少林内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