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正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玉米
  • 5篇病菌
  • 3篇抗性
  • 3篇斑病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稻瘟病菌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玉米小斑病
  • 2篇玉米小斑病菌
  • 2篇水稻
  • 2篇水稻稻瘟病
  • 2篇瘟病
  • 2篇小斑病
  • 2篇小斑病菌
  • 2篇枯草芽孢杆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系
  • 2篇病害

机构

  • 14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云南省种子管...
  • 1篇柏林洪堡大学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 1篇云南点谷农业...
  • 1篇红塔烟草(集...

作者

  • 14篇赵正龙
  • 11篇何月秋
  • 9篇何鹏飞
  • 9篇吴毅歆
  • 2篇董玉梅
  • 2篇李成云
  • 2篇何霞红
  • 2篇毛自朝
  • 2篇吴兴兴
  • 1篇周惠萍
  • 1篇康志钰
  • 1篇孔宝华
  • 1篇朱有勇
  • 1篇陈倩
  • 1篇吴景芝
  • 1篇杨敏
  • 1篇肖秋芸
  • 1篇王再强
  • 1篇苏源
  • 1篇王云月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罗平县与腾冲县两地稻瘟病菌致病类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明确滇东南和滇西水稻稻瘟病菌组成,采用苗期喷雾法将来自2012年和2013年罗平县与腾冲县2个病圃的295个单孢菌株,接种到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三套单基因系,测定它们的致病类型。结果表明,295个菌株可划分为79个致病类型,其中罗平县48个,特异类型32个;腾冲县47个,特异类型31个,两地共有类型仅16个,占5.42%;携带Pi-9(t)、Pi-2(t)、Pi-12(t)等3个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的被侵染率分别为10.13%、11.39%、11.39%,表明这些抗病基因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仍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褚晋何鹏飞赵正龙吴毅歆何朋杰何月秋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单基因系抗病基因侵染率
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被引量:12
2011年
为明确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和品种抗性,从2007—2009年在云南省玉米产区的病圃试验地和锈病常发地区对玉米锈病进行了田间病害调查和田间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锈病发病面积占云南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5.11%~19.29%,有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趋势。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始发期为6月下旬,此时正值大喇叭口期,随着雨季的到来发病逐渐加重,8月上旬发病加快,8月下旬达到高峰进入稳定期;田间抗性测定结果发现,在576份玉米品种中高抗品种仅7份,抗病品种89份,中抗品种95份,中抗以上品种占33.16%。
周惠萍李月秋吴景芝肖文祥赵正龙何月秋
关键词:玉米锈病抗性
玉米小斑病菌诱导大豆叶片胼胝质沉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菌丝染色和胼胝质特异性染色技术,研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与非寄主植物大豆互作时,能否诱导大豆产生胼胝质沉积相关的防御反应。将玉米小斑病菌接种到大豆叶片3 h后即可观察到孢子能在大豆叶片上萌发,12 h后能诱导大豆叶片细胞中胼胝质沉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表达有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作为玉米小斑病菌的非寄主植物,可受玉米小斑病菌诱导而产生胼胝质沉积的防御反应,为进一步探明作物多样性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非寄主抗性机理奠定基础。
董玉梅潘满华赵正龙杨敏李成云何霞红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大豆胼胝质非寄主抗性
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病原菌Rhizopus oryzae的生态学研究
2022年
旨在探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与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相关的生态学关联性,为制订该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组织保湿法研究了烟草叶柄、茎杆不同部位自然发病率。通过人工接种法研究了叶柄不同含水量与发病率关系。用稀释平板分离法测定了烟草地块及后茬作物根围土内的米根霉含量。结果表明烟草根围土中根霉菌主要为米根霉,并能引起烟草叶柄发病;离茎杆越近的叶柄部位发病率越高,连作烟株茎杆发病重于新种烟株,米根霉能进入茎杆内部,主要侵染植株中下部1~14节;烟草叶柄含水量低于40%时不能发病,含水量在70%~80%之间时发病最重;米根霉数量在连作田烟株根围土中大于新植田烟株根围土,在黑胫病病株根围土中大于健株根际土;米根霉在后茬作物西葫芦和花菜根围土中较多,在豌豆和蚕豆根围土中较少。本研究结果对制订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
朱自萍何鹏飞刘迎龙赵正龙吴毅歆何鹏搏蔡永占MUNIR Shahzad田阳阳王军伟何月秋
关键词:烟草米根霉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L1-21、防治蔬菜病毒病的生物制剂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L1‑21、防治蔬菜病毒病的生物制剂和应用,涉及生物防治领域。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L1‑21为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726的菌株。本...
何月秋何鹏搏何鹏飞赵正龙罗艳莲孔宝华吴毅歆唐萍王再强亢波
3套水稻近等基因系对两个病圃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苗期喷雾法,评价了丽江新团黑谷、CO39和IRBL系列等3套近等基因系水稻品种对云南省腾冲县和罗平县两个病圃稻瘟病菌的抗性水平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C101A51(Pi-2(t))、IRBL-22(Pi-9(t))和IRBL-23(Pi-12(t))等3个品系的抗性最强,抗病频率分别为:94.22%、93.50%、90.61%。对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病性分析表明,Pi-2+Pi-9基因、Pi-2+Pi-12基因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达0.88和0.86,在抗病育种中适于聚合应用。
褚晋何鹏飞赵正龙吴毅歆何朋杰何月秋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近等基因系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2024年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何鹏搏何鹏飞吴毅歆陈倩赵正龙亢波MUNIR Shahzai唐萍谭万忠何月秋王云月
关键词:病害症状
一种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菌株SK2021-1及其防控旱地蜗牛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菌株SK2021‑1,所述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菌株SK2021‑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分类命名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菌株SK2021‑1,保藏编...
何鹏搏赵正龙何月秋何鹏飞吴毅歆梁承罗培繁余义发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后期病害的防治及稳产效果研究
2023年
为有效防控玉米后期病害,本试验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小斑病菌菌丝的毒力和玉米灰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室内毒力,并以5种杀菌剂各150 g/667 m^(2)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混细土施入喇叭口内,在收获前调查防控玉米灰斑病、茎基腐病和冷害青枯效果与挽回产量。结果表明,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大斑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191 3 mg/L、0.534 9 mg/L、0.534 9 mg/L,对玉米小斑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244.493 1 mg/L、0.448 4 mg/L、8.585 4 mg/L;对灰斑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2 5 mg/L、2.926 9 mg/L、48.418 5 mg/L。噻呋酰胺和甲基硫菌灵对3种病菌的EC50值略偏高。30%嘧菌酯SC对灰斑病、茎基腐病和冷害青枯的防效分别达68.12%,38.59%和88.62%;30%苯醚甲环唑SC的对应防效分别达55.04%,17.52%和79.65%,显著地提高了玉米的耐寒性。30%嘧菌酯SC、30%苯醚甲环唑SC、25%咪鲜胺EC、240 g/L噻呋酰胺SC和500 g/L甲基硫菌灵分别较对照增产22.87%,20.39%,8.16%,14.93%和13.13%。本研究对化学农药施用方法及防控玉米后期病害和挽回产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秀祥杨彪赵正龙亢波窦体寿何鹏飞何鹏搏
关键词:杀菌剂毒力测定田间防效
4个PGPR菌株拌种对干旱条件下蚕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于播种前,以5×108CFU/mL浓度的PGPR菌株B9601-Y2,FZB42,B2和B9拌种蚕豆,在全生育期土壤重度干旱条件下,与清水拌种相比,它们均能提早出苗,促进幼苗生长,增加植株地上和地下重量与荚果数,B9601-Y2,FZB42,B2和B9菌株分别增加蚕豆株荚数0.65个、0.50个、0.05个和0.33个,有效荚数0.68个、0.53个、0.08个、0.28个,果荚重4.56 g、3.36 g、2.13 g、0.36 g,株粒数1.18粒、1.55粒、0.80粒、0.15粒,百粒重5.28 g,5.75 g,3.72 g,2.50 g,豆粒产量14.49%,12.04%,6.28%,2.21%。
吴兴兴吴毅歆赵正龙Rainer BORRISS毛自朝陈晓华何月秋
关键词:拌种干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