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亮

作品数:36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创伤
  • 16篇颅脑
  • 13篇颅脑创伤
  • 13篇脑创伤
  • 10篇亚低温
  • 10篇细胞
  • 8篇重型
  • 8篇重型颅脑
  • 7篇重型颅脑创伤
  • 7篇脑损伤
  • 7篇干细胞
  • 6篇创伤后
  • 5篇脐带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5篇颅脑创伤后
  • 5篇内皮
  • 5篇间充质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血管

机构

  • 22篇武警后勤学院...
  • 9篇武警后勤学院
  • 8篇武警部队
  • 4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36篇赵明亮
  • 23篇张赛
  • 20篇涂悦
  • 9篇杨细平
  • 8篇陈翀
  • 8篇董化江
  • 6篇孙洪涛
  • 6篇胡群亮
  • 5篇单云官
  • 5篇梁海乾
  • 4篇徐海环
  • 4篇李晓红
  • 4篇李伯森
  • 4篇单娜娜
  • 3篇程世翔
  • 3篇商崇智
  • 2篇臧照辉
  • 2篇薛德友
  • 2篇孙世中
  • 2篇马铁柱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新乡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第四届世界中...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二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高颅压被引量:53
2011年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TBI)后顽固性高颅压的作用及实施DC的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资料,根据伤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将其分为良好组(GOS 4~5分,n=55),不良组(GOS 2~3分,n=46)和死亡组(GOS 1分,n=31).研究DC对于sTBI患者伤后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治疗作用及不同时间实施DC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病例的死亡率为23.5%(31/132),恢复良好率41.7%(55/132).DC前后的ICP平均值为(35.0±12.8)mmHg和(18.3±12.0)mmHg(P<0.05)、CPP平均值为(50.2±12.4)mmHg和(60.6±12.0)mmHg(P<0.05),在恢复良好组,DC前后这两个指标变化则更为显著.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实施DC与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C对于sTBI后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所致顽固性高颅压患者在存活组比死亡组更能有效地降低ICP和升高CPP,而伤后实施DC的时间对于预后影响不明显.DC后持续存在ICP≥25 mmHg是预测死亡的敏感指标.
张赛涂悦赵明亮孙洪涛胡群亮梁海乾汤锋武常斌鸽张文彬陈宝友
关键词:颅脑创伤脑肿胀脑水肿
亚低温后脑损伤组织提取液对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从化学微环境的角度探讨亚低温(MHT)对颅脑创伤(TBI)后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颅脑创伤(TBI)模型,给予亚低温处理后,获取损伤区域脑组织的提取液,同样获得单纯TBI及假手术...
陈以胜赵明亮梁海乾陈翀涂悦张赛孙洪涛
关键词:亚低温脑组织提取液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驻海南武警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我国热带地区武警官兵皮肤病发病的特点与规律,为热区官兵皮肤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数字支持。方法2011年3月、5月分两次对海南三亚、海口两地武警某部进行整群抽样,由皮肤科专科主治医师进行普查。结果共调查974人,其中皮肤患病322人次,患病率33.06%。病种构成上以真菌性皮肤病为主,占50%,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皮肤附属器疾病。军龄越长,皮肤患病率越低,一年新兵患病率高达44.53%。南方籍战士总患病率为32.28%,低于北方籍战士皮肤病患病率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热区官兵皮肤发病具有自身特点,发病较高的为各种癣类、湿疹、虫咬性和日晒性皮炎等皮肤病;且受籍贯和军龄影响。应着重对北方新兵进行皮肤防病知识教育,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减少皮肤病发生。
徐海环刘淑红卢涛刘洁赵明亮
关键词:热区武警官兵皮肤病
MRI-三维重建动态测量颅脑创伤模型大鼠的空腔变化被引量:7
2016年
背景:目前针对颅脑创伤后空腔的研究工作大多采用尸体标本或者针对实验动物取材后进行观察,无法实现动态评估空腔变化。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在颅脑创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5只雄性SD大鼠,使用电子脑皮质挫伤撞击仪制备颅脑创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获取大鼠颅脑MRI扫描数据,应用Mimics16.0软件重建颅脑创伤后空腔三维模型,在Meshmixer软件中分析颅脑创伤后空腔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重建模型图像轮廓清晰,均能从不同侧面和视角进行颅脑创伤空腔的观察和测量;(2)颅脑创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空腔体积及空腔表面积,除了第2个月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他各个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空腔变化结果提示,颅脑创伤后第3个月空腔形状逐渐规则;(4)基于MRI扫描数据,结合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与模型分析软件Meshmixer,可方便、快捷地获取空腔模型,为动态评估颅脑创伤后空腔变化提供一种直观的方法。
符锋赵明亮李晓红陈翀王丽娜孙洪涛涂悦张赛
关键词:三维重建MIMICS颅脑创伤空腔DICOM表面积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治(附三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行保守治疗1例,行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术2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结论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低,易误诊,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合理应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患者预后的关键.
彭定伟彭定伟涂悦赵明亮薛德友高培龙张子良张赛
关键词:脑血管损伤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创伤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77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均于伤后24 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亚低温及依达拉奉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脑脊液TNF-α及IL-6含量,同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并于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伤后1 d治疗组患者脑脊液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3 d明显升高,7 d开始下降,14达谷值,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TNF-α(μg/L):2.43±0.39比3.12±0.47,IL-6(ng/L):83.53±11.48比101.69±13.64,均P<0.01〕;两组治疗前I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 d两组患者ICP逐渐升高,至伤后3 d达峰值,7 d开始下降,且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mmHg(1 mmHg=0.133 kPa):14.88±3.73比21.76±4.78,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9%(14/39)比21.1%(8/38),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8.2%(11/39)比42.1%(16/38), 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sTBI患者脑脊液TNF-α及IL-6表达水平,降低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赵明亮杨细平田竺侯志勇张赛
关键词:颅脑创伤重型亚低温依达拉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RIPK3蛋白对SH-SY5Y细胞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赵明亮张国禄衣泰龙程世翔张赛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颅脑创伤大鼠的实验研究
赵明亮商崇智董化江
七叶皂苷钠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及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每日20 m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变化,并在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判断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及伤后1d脑脊液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均P> 0.05),伤后3、7及14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前及伤后1d,治疗组IC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 0.05),在伤后3、7、14 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7.03%比38.89%,P<0.05),预后改善明显.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TNF-α及IL-6表达水平,降低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杨细平涂悦张赛赵明亮董化江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3例sTBI合并ATC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IT)、凝血时问(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PT、AFIT、Tr、FIB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不会增加sTBI合并ATC患者出现凝血障碍及纤溶亢进的风险,并且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杨细平涂悦孙洪涛赵明亮刁云锋张赛
关键词:外伤性脑损伤亚低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