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赫晓燕

作品数:161 被引量:39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0篇农业科学
  • 35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0篇羊驼
  • 25篇细胞
  • 22篇小鼠
  • 21篇毛囊
  • 19篇皮肤
  • 16篇动物
  • 16篇毛色
  • 16篇免疫
  • 14篇基因
  • 11篇羊驼皮肤
  • 11篇毛发
  • 8篇养殖
  • 8篇受体
  • 8篇组织化学
  • 8篇纤维细胞
  • 8篇绵羊
  • 8篇免疫组织
  • 8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黑色素
  • 7篇色素细胞

机构

  • 160篇山西农业大学
  • 12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治市畜牧兽...
  • 2篇太原动物园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保定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奶业协会

作者

  • 160篇赫晓燕
  • 72篇董常生
  • 42篇范瑞文
  • 39篇王海东
  • 31篇贺俊平
  • 28篇耿建军
  • 26篇曹靖
  • 26篇于秀菊
  • 14篇薛霖莉
  • 13篇董彦君
  • 12篇张俊珍
  • 12篇刘丹丹
  • 12篇高淑媛
  • 11篇游蓉丽
  • 11篇张巧灵
  • 11篇白瑞
  • 11篇郝欢庆
  • 11篇牛姝
  • 10篇刘宁
  • 9篇邢海权

传媒

  • 16篇畜牧兽医学报
  • 10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动物医学进展
  • 7篇中国生物化学...
  • 6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激光生物学报
  • 5篇畜牧兽医杂志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畜牧兽医科技...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畜牧与兽医
  • 4篇科技情报开发...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当代畜牧
  • 3篇经济动物学报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畜禽业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GF/c-met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HGF及其受体c-met是很多系统中间充质-上皮互相作用的主要的介导者,毛囊周期性生长是典型的间充质-上皮互作模型,为证实HGF/c-met信号在小鼠毛囊周期生长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HGF/c-met在ICR小鼠毛囊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进行组织定位。结果 HGF主要位于真毛乳头和皮脂腺,c-met主要位于毛基质、根鞘部和表皮。HGF及其受体在小鼠毛囊生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在退化期基本不表达,在休止期-生长期过渡时HGF及其受体表达量均上升。结论 HGF/c-met信号在ICR小鼠毛囊生长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于秀菊高淑媛程笳琪赵兵令赫晓燕董常生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ICR小鼠免疫组织化学
羊驼的生物特性与养殖技术
羊驼(Lamapacos,Alpaca)是重要的毛用型经济动物,属偶蹄目、骆驼科、南美洲驼属。我国于2002年5月,由山西农业大学首次从澳大利亚引进美洲单驼23只优良畜种,进行纯种繁育,扩大种群,建立良种羊驼繁殖基地。本...
刘宁赫晓燕耿建军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生物特性养殖
内皮素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被引量:1
2015年
旨在探索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差异以及对毛色的影响。以不同毛色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DN3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EDN3蛋白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1)qRT-PCR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5.540 6±0.030 7,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1.005 8±0.062 0。黑白花色绵羊的白色区和黑色区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41 9±0.087 7和1.150 1±0.005 3。2)ELISA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为128.424 7±2.223 4,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25.114 4±3.248 3。在黑白花色绵羊白色皮肤中的表达量为93.945 3±7.562 2,黑色皮肤的表达量为28.606 0±9.295 9。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DN3在绵羊皮肤毛囊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综上表明,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可正常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EDN3是维持黑色素细胞存在不可缺少的基因,但不影响绵羊黑白花的形成。
李亚楠赵兵令马淑慧赫晓燕范瑞文王海东耿建军董常生
关键词:绵羊免疫组织化学
EDAR参与绵羊毛发性状与生长的调节被引量:5
2016年
绵羊的背部、耳部和腹股沟部的毛发性状、生长速度存在差异,背部毛发弯曲、细长、密度高、生长速度快,耳部、腹股沟部毛发粗直、密度低、生长速度慢。研究表明,EDA/EDAR、IGFBP5/Krox20、WNT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对毛发纤维弯曲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技术、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外异蛋白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在绵羊背部、耳部和腹股沟皮肤中的m 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定位进行研究,以探讨EDAR与绵羊毛发的生长和性状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DAR在绵羊背部皮肤中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绵羊腹股沟皮肤的4.9倍(P<0.01),耳部是腹股沟部的1.4倍(P<0.05),背部是耳部的3.4倍(P<0.0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DAR基因m RNA和蛋白质在背部、耳部和腹股沟部毛囊均有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可知,背部表达量最高,耳部次之,而腹股沟部最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绵羊皮肤组织蛋白质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EDA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绵羊皮肤背部平均蛋白质表达量最高,耳部次之,而腹股沟部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EDAR可能参与绵羊毛发卷曲的形成和调控,对毛发密度、生长速度等可能也有影响。
刘宁曹靖卫盼莹于秀菊高淑媛程笳琪张昱申艳王海东牛姝赫晓燕
关键词:绵羊背部耳部腹股沟部毛发生长
孕酮对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_1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2005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 ,研究了外源性孕酮对妊娠小鼠着床早期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 β1 型受体(TGFβR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1)孕 4 d,注射 2 mg孕酮组 ,子宫表面上皮、腺上皮及基质中 TGFβR 表达增加 ,与对照组和注射孕酮 4 mg组差异显著 (P <0 .0 1)。注射孕酮 4 mg组 ,表面上皮 TGFβR 表达无显著增加 ;腺上皮细胞 TGFβR 表达稍有下降 ,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基质细胞 TGFβR 表达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1)。 (2 )孕 5 d,试验组表面上皮和腺上皮 TGFβR 随着孕酮剂量的加大 ,其表达下降 ;基质细胞 TGFβR 表达则随孕酮剂量的增加而增多 ,且 3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3)孕 6 d,注射 2 mg组 ,表面上皮及基质细胞 TGFβR 表达增加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1) ,而腺上皮 TGFβR 表达呈下降趋势。注射 4 m g组 ,表面上皮、腺上皮及基质表达变化趋势同孕 5 d。结论 :外源性孕酮对妊娠小鼠着床早期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 型受体表达有一定影响 ,即孕酮可显著提高基质 TGFβR 表达 ,但对腺上皮 TGFβR 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对表面上皮 TGFβR 的表达作用不定 ,2 mg使表面上皮 TGFβR 表达增多 ,4 mg使 TGFβR
任玉红董常生范瑞文赫晓燕
关键词:TGFΒ上皮孕酮
羊驼人工采精技术的研究与精液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羊驼的卧式交配姿势、交配时间长以及子宫角射精等特性给羊驼人工采精技术带来很大困难。结合羊驼生殖生理特性,建立和优化了假阴道法羊驼人工采精技术,建立了羊驼采精异性刺激持续辅助诱情法。在假阴道的设计中,用特殊的温控装置,保证了内胎温度保持长时间恒定;在内胎中放置一“仿宫颈结构”模拟了羊驼子宫角射精。运用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多次成功采集了3只种用公羊驼的精液。对采集的羊驼精液进行了品质评价,羊驼人工采精交配时间为(22.88±4.64)min;一次性射精量为2.25±0.38ml;精液粘稠度为(2.4±0.6)cm;精子活率为82.55%±3.57%;精子密度为(276.11±37.64)×106/ml;pH值为7.51±0.15;精子畸形率为28.95%±1.80%。
陈明华姜俊兵贺俊平耿建军赫晓燕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精液
TGF-βR1在青年羊驼耳部与背部皮肤的定位和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是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黏附、迁移和凋亡等过程的细胞因子,其对于毛囊形态的发育及毛囊周...
申艳赫晓燕耿建军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皮肤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毛发生长
文献传递
《鱼类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被引量:3
2009年
《鱼类组织胚胎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鱼类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特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对《鱼类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几年来在该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赫晓燕
关键词:教学方法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研究KIT基因对羊驼毛色的影响及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在分析羊驼KIT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表达引物,将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成功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KI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KIT。同时进行诱导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采用长程免疫程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兔抗羊驼多克隆抗体,从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1)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编码含1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2)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KIT诱导下,表达的KIT蛋白为可溶性蛋白;(3)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白毛色羊驼皮肤毛囊内根鞘周围组织有KIT蛋白的表达,外根鞘和结缔组织也有少量表达,而黄色羊驼皮肤毛囊周围即内外根鞘则不表达KIT蛋白。
张巧灵姜俊兵张维军贺俊平赫晓燕董常生
关键词:羊驼KIT基因毛色CDNA克隆免疫组织化学
FGF7亚家族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的表达被引量:5
2018年
旨在研究FGF7亚家族(FGF7、FGF10和FGF22)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各阶段的表达情况,阐明其表达规律。取出生后第1、3、5、8、16、18、20和23天正常小鼠背部皮肤各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7、FGF10和FGF2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FGF7主要在毛囊内根鞘及表皮表达;FGF10和FGF22广泛表达于毛囊各部。FGF7在毛囊退化期(16d)表达量最低,静止期(18d)和生长期(1~8、20~23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退化期(16d);FGF10在毛囊生长期末期(8d)表达量最低,生长期(1~5、20~23d)、退化期(16d)和静止期(18d)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生长期末期(8d);FGF22在毛囊退化期(16d)表达量最高,静止期(18d)和生长期(1~8、20~23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退化期(16d)。综上表明,FGF7、FGF10在毛囊第一生长周期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新的循环周期有重要作用,而FGF22则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退化期有重要影响。
牛姝程笳琪高淑媛曹校瑞吴晋强陆娜闫瑞琴赫晓燕
关键词:小鼠毛囊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