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惠莉

作品数:3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斜视
  • 9篇弱视
  • 8篇手术
  • 8篇疗效
  • 8篇儿童
  • 6篇双眼
  • 6篇双眼视
  • 6篇斜视性
  • 5篇屈光
  • 5篇屈光不正
  • 4篇双眼视觉
  • 3篇视网膜
  • 3篇术后
  • 3篇年龄
  • 3篇外斜
  • 3篇外斜视
  • 3篇网膜
  • 3篇疗效分析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近视

机构

  • 19篇深圳市眼科医...
  • 7篇暨南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新疆煤矿总医...
  • 1篇深圳眼科医院

作者

  • 34篇贾惠莉
  • 19篇刘春民
  • 19篇邓宏伟
  • 11篇韩冰
  • 7篇钟华红
  • 5篇周凤
  • 4篇廖瑞端
  • 4篇朱文珲
  • 3篇张醇
  • 3篇冯涓涓
  • 3篇陈咏冲
  • 2篇严宗辉
  • 2篇周继容
  • 2篇叶琳
  • 2篇朱小丽
  • 2篇顾宝文
  • 2篇成洪波
  • 2篇黎明
  • 2篇汪瑞娟
  • 1篇刘桂琴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眼科...
  • 9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2014年斜...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广东省康复医...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8例记录资料完整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分为两组,A组(49例)以减弱外直肌为主设计手术,B组(49例)以加强内直肌为主设计手术,并于术后1a内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手术后1a正位率总体为88%。A组为86%,B组为90%,两组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集合功能比较,两组集合近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采用加强内直肌或减弱外直肌为主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以加强内直肌为主手术,术后集合功能恢复更好。
韩冰刘春民贾惠莉周凤邓宏伟
关键词:外斜视手术
内直肌缩短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收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的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81例,术前及术后1wk;2,6mo均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斜视角测量、眼球运动及同视机检查,分别对眼位、视功能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2,6mo,患者正位率分别为80.1%,83.7%和81.3%,眼位同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双眼视功能同术前相比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于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钟华红麦光焕刘春民邓宏伟贾惠莉韩冰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
7-12岁学龄儿童双眼视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全面地研究学龄儿童双眼视觉发育状况,并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异常的主要因素,本文对7-12岁学龄儿童双眼视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廖瑞端沈孝军冯涓涓陈咏冲朱文珲贾惠莉
关键词:儿童眼科双眼视觉
文献传递
B超检查眼球穿孔伤患者球内各种强回声的分析及鉴别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B超对眼球穿孔伤中出现的各种强回声信号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眼球穿孔伤患者,进行B超检查,观察晶状体、玻璃体腔及球壁、球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眼球穿孔伤经B超检查球内出现强回声的患者176例176眼中,玻璃体积血146例,晶状体脱位4例,球内异物(包含球壁异物)105例,玻璃体腔内气泡1例,视网膜脱离34例,脉络膜脱离23例,后巩膜破裂9例。每例患者都同时合并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征,每例患者的B超均表现有强回声信号。对以上病例出现的各种强回声信号总结如下:(1)浓稠的玻璃体积血;(2)球内异物;(3)脱位的晶状体;(4)玻璃体腔内气泡。结论:眼球穿孔伤由于前房出血,白内障、玻璃体积血或因眼睑肿胀,患者不合作,使眼后段检查很难进行,B超给眼科医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B超对视网膜脱离、球内异物、后巩膜裂伤、出血性脉络膜脱离等都十分敏感,并有特异性的影像。复杂的眼球穿孔伤球内常会出现一些易混淆的强回声信号,B超检查可以对这些声像进行鉴别,这是其他检查方法难以替代的。
汪瑞娟黄先进魏花贾惠莉
关键词:B超眼球穿孔伤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DVD患者,17例伴下斜肌亢进,8例不伴下斜肌亢进。下斜肌亢进或不伴下斜肌亢进,但垂直斜视度≥10^△均行下斜肌转位术。结果(1)25例患者行下斜肌转位术后,2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0^△,1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0^△,2例术后残余垂直斜视度≥15^△。(2)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术前、术后斜视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伴或不伴下斜肌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垂直斜视度〉15“的患者。
贾惠莉刘春民邓宏伟汪瑞娟叶琳
关键词:分离性垂直斜视下斜肌转位术斜视
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04年
目的 :探讨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结合文献 ,对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的病理特征、在眼部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5篇韦格纳肉芽肿论文中 74例累及眼部 ,其6 .8%仅为眼局部表现。结论 :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易被误诊为局部炎症。全面掌握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知识 ,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廖瑞端贾惠莉朱文珲马翠萍黄静文杨岫岩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病误诊眼表现
弱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与弱视患者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PhNR)对比分析,探讨PhNR在弱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人30名60只眼(年龄5-35岁),弱视48例60只眼(5~35岁),选择蓝色背景光(亮度为25cd/m^2),刺激光为红色光(亮度2cds/m^2)下进行明视负波检查,再根据视觉发育敏感期分为〈12岁和≥12岁两个年龄组,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1)弱视组PhNR反应振幅均值均较正常组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弱视组PhNR潜伏期和正常组相似,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正常人≥12岁年龄组PhNR反应振幅均值较〈12岁年龄组降低,潜伏期延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弱视患者PhNR反应振幅降低,与正常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hNR可以作为弱视患者的一个视功能评价指标,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2)≥12岁PhNR的反应振幅较〈12岁降低,潜伏期延迟,提示PhNR反应与年龄有关联。
周继容顾宝文贾惠莉
关键词:弱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斜视性弱视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短期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斜视手术后3mo内对斜视性弱视眼的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研究。方法:对2006-06/2008-03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合并有弱视的98例患儿,年龄3.5~15(平均7)岁,其中共同性外斜76例,共同性内斜22例,手术前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的检测、同视机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及睫状肌麻痹下屈光状态的检查,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术后1wk;1,3mo的弱视眼视力、双眼视功能以及屈光状态与术前对比,统计学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术后1wk弱视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眼融合范围较术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立体视觉的产生在术后1mo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mo的屈光状态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斜视性弱视经过斜视手术后可以迅速改善斜视性弱视眼的注视性质,使弱视眼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在术后1wk即可得到有效的提高,屈光状态无明显改变,眼位的正常是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邓宏伟刘春民贾惠莉韩冰周凤
关键词:斜视弱视双眼视功能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与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经治疗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状况及其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近立体图检查法和同视机对138例同龄屈光不正性中度弱视儿童检测其近立体视觉、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结果】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觉定性结果、近立体视锐度分别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辐辏和分开范围分别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负的直线相关(r1=-0.562,r=-0.454,P均<0.05)。近立体视锐度与弱视治疗开始年龄呈正的直线相关(r=0.752,P<0.05)。治愈组与未治愈组的弱视治疗开始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儿童双眼视功能比未治愈的明显提高。弱视治疗开始年龄越早,其双眼视觉恢复越好。
朱文珲廖瑞端陈咏冲贾惠莉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年龄双眼视觉
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不同年龄不同肌力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肌力的重症上睑下垂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观察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上睑下垂32例(40眼)术后1年的效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手术效果分为良好、尚好、差及过矫4级。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0—5岁组及6—25岁组),并且按上睑提肌肌力又分为两组(〈2mm,32mm)。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达I级疗效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力组之间进行比较:达I级疗效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不影响视功能,可等待至6岁以后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对肌力≥2mm者的疗效优于肌力〈2mm者。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叶琳刘桂琴贾惠莉
关键词: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下垂先天性年龄肌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