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贲银银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
  • 3篇病毒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小鼠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活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协同
  • 1篇药物协同作用
  • 1篇乙基
  • 1篇阴道

机构

  • 4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贲银银
  • 4篇李亮助
  • 4篇张晓燕
  • 3篇徐建青
  • 2篇袁松华
  • 1篇李良峰
  • 1篇杨瑜

传媒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优势免疫活化策略摸索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免疫后前期抗原分布情况以及最终各个次级淋巴结的T细胞反应,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尝试建立一种方法学,通过前期抗原分布来预测最终次级淋巴结中的反应强度,为最终的定向诱导活化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
贲银银
关键词:T细胞反应抗原分布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利用小鼠炎症模型评价苯扎氯铵的黏膜毒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小鼠黏膜炎症因子模型,研究不同浓度苯扎氯铵(BZK)对生殖道黏膜的刺激毒性,以探究BZK作为黏膜用药物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方法连续三天用浓度为0.02%、0.2%和2%的BZK凝胶处理小鼠阴道黏膜,每天收集小鼠阴道灌洗液,用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其中的6种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情况;利用苏木紫-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对小鼠阴道黏膜的病理学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的BZK凝胶诱导了较为明显的小鼠阴道黏膜上皮损伤,0.02%和0.2%的BZK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明显病理改变;但是0.2%的BZK显著上调了IL-6和TNF-α在阴道灌洗液中的表达,而0.02%和2%的BZK诱导的各炎症因子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和0.2%的BZK具有一定的黏膜毒性;0.02%的BZK展现了较好的安全性,该浓度下BZK的病原体感染抑制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袁松华贲银银李亮助
关键词:艾滋病苯扎氯铵病理学观察炎症因子
实时相对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小鼠阴道黏膜炎症因子的表达
2011年
目的建立实时相对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Q RT-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种炎症因子在阴道黏膜的转录表达情况,从而评价包括杀微生物剂在内的生殖道或直肠黏膜用候选药物的刺激毒性。方法以Eppendorf Mastercycler ep realplex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为检测平台,选择小鼠β-actin基因为内参,建立基于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对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IL-4、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炎症因子在生殖道黏膜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进行检测,并用2-⊿⊿Ct方法计算实验组小鼠目的基因相对于空白组小鼠的表达差异情况。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使用real-time RQRT-PCR能对小鼠阴道黏膜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快速检测,结果与CBA检测结果相吻合。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价格低廉、高通量。可用于杀微生物剂等生殖道或直肠黏膜用候选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
李亮助杨瑜袁松华贲银银徐建青张晓燕
关键词:阴道黏膜炎症因子安全性评价
三将丹体外抗HIV感染的活性研究及其机制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三将丹体外抗HIV感染的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用蒸馏法从三将丹中抽提出主要活性成分,在细胞水平采用3种亚型的HIV假病毒(B亚型、C亚型、CRF01_AE亚型)对其体外抗病毒感染的活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研究三将丹对HIV宿主免疫细胞表面受体以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以探寻其可能的抗病毒机制。最后采用4种不同来源的细胞系(上皮细胞Caco-2细胞,TZM细胞,肝来源细胞Huh7细胞,淋巴细胞Jurkat—T细胞)对三将丹进行细胞水平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三将丹在1.6ms/ml和0.16mg/ml的浓度时能够很好地抑制HIV假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当浓度为0.16mg/ml时的抑制率为30.9%(B亚型)、36.6%(C亚型)以及65.0%(CRF01_AE亚型)。而当浓度为1.6mg/ml时,抑制率上升为96.4%(B亚型)、97.4%(C亚型)以及99.5%(CRF01_AE亚型),且不对宿主细胞造成毒性,同时三将丹能够抑制TZM-bl细胞表面CIM、CXCR4以及CCR5的表达,且三将丹能够诱导T细胞分泌IL-2。结论三将丹在体外能够在不对宿主细胞造成毒性的情况下,抑制HIV假病毒的感染,同时还能够促进诱导T细胞分泌IL-2,对免疫细胞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这可能与三将丹抗HIV的活性机制有关。
贲银银李亮助张晓燕徐建青
关键词:HIV抗病毒免疫调理
马纳维诺凝胶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体外评价
2014年
为了在体外评价马纳维诺凝胶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用TZM-bl和Jurkat-T细胞系检测马纳维诺与0.015%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而成的凝胶制剂的细胞毒性,对其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VPB16和SVPC12亚型假病毒感染的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将马纳维诺溶于1.5%HEC中,终浓度为6mmol/L,分别置于4℃、室温、30℃和40℃,保持相对湿度75%,每隔1周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马纳维诺与HEC复合后,其细胞毒性并没有增加,而抗病毒活性轻微增强。马纳维诺凝胶置于上述4个温度,持续8周,在高于人体温度的40℃仍保持较好的抗病毒活性。综上所述,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马纳维诺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
李良峰贲银银李亮助张晓燕
关键词:羟乙基纤维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杀微生物剂
马纳维诺与西夫韦肽体外联合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效果评价
2015年
本文旨在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辅助受体拮抗剂马纳维诺(MRV)与膜融合抑制剂西夫韦肽(SFT)在抗HIV感染中的协同作用。利用TZM-bl细胞系检测SFT和MRV单用或联用对3种CCR5噬性(SVPB16、SVPC12和CRF01_AE)HIV假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采用CalcuSyn软件对2种药物的协同性进行预测,联合指数(CI)〈1为有协同作用,CI=1为有相加效应,CI〉1为有拮抗作用。同时,应用噻唑蓝(MTT)法对MRV和SFT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种药物单用时对SVPB16、SVPC12和CRF01_AE的EC50:SFT为0.91、0.17、0.71nmol/L,MRV为4.84、0.47、0.45nmol/L。针对这3种假病毒,联用比单用EC50均有所降低,SFT(0.45、0.09、0.15nmol/L)降低1-4倍,MRV(1.52、0.12、0.11nmol/L)降低2-3倍。2种药物联用对3种假病毒抑制率达90%时的CI值分别为0.28、0.59和0.36。等效线法显示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作用。综上所述,联用MRV与SFT在不产生细胞毒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协同抗HIV效果。
贲银银朱景玙徐建青张晓燕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协同作用半数有效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