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青海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叶相思
  • 2篇印楝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1篇幼龄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学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人工林
  • 1篇混交
  • 1篇混交林
  • 1篇根系
  • 1篇根系生物量

机构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2篇高成杰
  • 2篇唐国勇
  • 2篇谢青海
  • 2篇李昆
  • 1篇孙永玉
  • 1篇张春华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以元谋干热河谷10年生印楝和大叶相思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总生物量为2.707 t/hm2,介于印楝纯林(2.264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3.405 t/hm2)之间。混交林内主根总生物量为1.057 t/hm2,为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的69.9%和69.7%,而除粗根外,混交林内其它径级的侧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介于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之间,分别为印楝纯林的228.7%、120.1%、450.0%,为大叶相思纯林的71.3%、65.8%和48.8%。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在土壤表层分布比例大,尤其是0—0.2 m土层内,其根系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3.6%—76.3%。根系垂直累积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可用二次方程拟合,拟合方程的二阶导数表明,垂直方向上,印楝纯林根系分布较混交林均匀,而混交林较大叶相思纯林均匀。
高成杰唐国勇李昆谢青海
关键词:印楝大叶相思干热河谷混交林根系生物量
不同恢复模式下干热河谷幼龄印楝和大叶相思生物量及其分配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解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而评价该地区树种的混交效益。以元谋干热河谷9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与大叶相思混交林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内印楝单株生物量(5.713 kg.株-1)比纯林印楝(4.898 kg.株-1)高16.6%;大叶相思(14.943 kg.株-1)比纯林大叶相思(17.377 kg.株-1)低14.0%,但差异均未达到95%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林分生物量(16.525 t.hm-2)介于印楝纯林(7.837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27.802 t.hm-2)之间。②在纯林和混交林恢复模式下,印楝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分别为干>根>枝>皮>叶和干>枝>根>叶>皮;大叶相思分别为枝>干>根>叶>皮和干>枝>根>叶>皮。混交林印楝根冠比(0.280)较纯林(0.400)小(P<0.05),而混交林大叶相思(0.163)较纯林(0.132)大(P>0.05)。③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及其与测树因子(D或D2H)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不同恢复模式下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速率差异较小,印楝表现现为枝>叶/干>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大叶相思为枝>干/根>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混交种植9 a后,提高了印楝生物量,而大叶相思生物量有所下降,不同恢复模式下同一树种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高成杰唐国勇孙永玉张春华谢青海李昆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干热河谷印楝大叶相思生物量分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