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成彬

作品数:37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10篇杆菌
  • 9篇耐药
  • 7篇耐药性
  • 6篇儿童呼吸道
  • 5篇嗜血杆菌
  • 5篇双歧杆菌
  • 5篇分离株
  • 4篇细胞
  • 4篇流感
  • 4篇流感嗜血杆菌
  • 4篇基因分型
  • 3篇新生儿
  • 3篇乙肝
  • 3篇乙肝表面抗原
  • 3篇支原体
  • 3篇重组乙肝表面...
  • 3篇肽聚糖
  • 3篇完整肽聚糖
  • 3篇免疫

机构

  • 29篇四川省妇幼保...
  • 14篇成都医学院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妇女儿...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34篇谢成彬
  • 14篇王频佳
  • 8篇吴雨露
  • 7篇王跃
  • 6篇苏喆
  • 3篇易娟
  • 3篇石艳艳
  • 3篇颜源
  • 3篇张静
  • 3篇罗红权
  • 3篇梁开如
  • 2篇余绍兰
  • 2篇李渠
  • 2篇刘海婷
  • 2篇廖志
  • 2篇陈淑惠
  • 2篇刘明方
  • 2篇罗娜
  • 2篇简洁
  • 1篇李宁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查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1 941例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34.2±16.9)ng/mL,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14)。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3.4%、3.1%、7.0%、18.8%。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x^2=8.1;均P<0.05)。结论研究对象中2~3岁幼儿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2岁后维生素D缺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李薇聂晶谢成彬王红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25-羟维生素D
108例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病原学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慢性咳嗽108例患儿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细菌培养,取血清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IgM。结果检出病原体例数78例(占患儿例数72.2%)。其中一种病毒感染4例(3.7%),两种以上病毒感染1例;一种细菌感染16例(14.8%),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例;单纯支原体感染29例(26.9%);单纯衣原体感染9例(8.3%);混合感染15例(13.9%),其中细菌+病毒2例,病毒+支原体1例,细菌+支原体4例,细菌+衣原体3例,细菌+病毒+支原体2例,支原体并衣原体感染3例;肺结核1例,肺吸虫1例。未检出病原30例(27.8%)。结论感染因素仍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谱主要表现为革兰阴性菌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存在较多混合感染。
蔡艳罗泽民廖志谢成彬谭玲刘海婷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病原
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微生物培养结果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到2017年5月住院产妇剖宫产术中羊水5U2份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集门诊孕中期孕妇行羊水穿刺术中羊水标本443份进行细菌学培养,对比分析两组羊水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的差异结果:剖宫产术中羊水标本与孕中期羊水标本培养均有病原菌生长,两组标本培养结果阳性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不同时间段羊水标本均易污染,羊膜囊暴露于环境中开放通道越大,羊水污染率越高,羊水微生物培养阳性不能作为孕产妇感染的指标。
张静谢成彬李芹吴雨露苏喆李渠
关键词:剖宫产羊水穿刺羊水微生物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I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颜源易娟苏喆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
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耐药性与BRO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 401株卡他莫拉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6.5%(387/401);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酶株BRO基因阳性率为99.2%(384/387),其中BRO-1型为93.0%,BRO-2型为7.0%;BRO-1+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阿齐霉素的MIC50和MIC90明显高于BRO-2+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高,产酶株主要携带BRO-1基因,其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影响明显高于BRO-2型菌株。
王频佳谢成彬吴雨露
关键词:卡他莫拉菌耐药性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正常免疫力及免疫力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LTA处理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时间以及肾组织真菌负荷量的影响。结果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经BLTA处理后,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下降减慢。对于正常免疫力小鼠,BLTA15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而对于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无论免疫力正常还是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的肾组织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与未处理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BLTA能够有效地改善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状态,而且这种作用与BLTA呈剂量依赖关系。
王频佳谢成彬王跃
关键词: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白色念珠菌小鼠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连接酶链反应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SAT)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LAMP)对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或)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PID患者186例,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LCR、SAT和LAMP方法检测CT、UU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86例PID患者中,CT感染率为20.43%,UU感染率为40.32%,CT+UU感染率为16.13%。不同年龄段PID患者CT、UU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率在20~35岁患者中最高,UU感染率在36~40岁患者中最高(P<0.05)。SAT检测CT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和LAMP(P<0.05),LCR和LAMP检测CT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P<0.059),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患者中,20~35岁患者CT感染率较高,36~40岁患者中UU感染率较高;SAT在检测PID患者宫颈CT感染方面效果优于LCR和LAMP,检测UU感染方面效果与LAMP相当,且优于LCR。
石艳艳罗红权龙方懿梁开如陈本祯谢成彬李宁成春岚朱巧英
关键词:盆腔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成都市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以及HPV16单一与多重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 057例HPV阳性患者中,352例感染HPV16,CINⅢ中HPV16构成比最高,各级别病变中HPV16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级别增加,HPV16构成比有增高趋势(P<0.05)。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HPV16单一、双重与三重以上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感染型别种类增加,患病率降低(P<0.05)。本研究显示,HPV16与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老年HPV16阳性患者检出宫颈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HPV16持续性感染,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简洁梁开如余绍兰王青青易晓恋赵清平石艳艳谢成彬夏春高丽丽罗娜左凤琼李婉宜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患病率年龄
15902例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为宫颈疾病的防治提出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15 902例患者HPV检测及病理诊断结果,统计分析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阳性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患病情况、21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在≥CINⅡ患者中分布情况。结果 2013~2015年,检测基数逐年增加,HPV感染率逐年增高,且有递增趋势(P<0.05),但≥CINⅡ构成比逐年降低,且有递减的趋势(P<0.05);所有患者中,主要感染亚型为HPV 52、16、58、53、18;在≥CINⅡ患者中,主要感染亚型为16、58、52、33、18,与总体感染亚型分布有一定差异。结论 2013~2015年,我院宫颈门诊HPV感染率增高,≥CINⅡ构成比低,感染亚型及其致病性存在地区性。
梁开如罗娜罗真常军石艳艳余绍兰谢成彬闫梅简洁
关键词:宫颈癌防治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成都部分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成都部分地区近2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儿进行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为本地区临床医师提供目标治疗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痰培养1164例。检出细菌551株(47.3%),其中革兰阴性(G^-)菌373株(67.7%),以G^-杆菌最多,且大肠埃希菌多见于小婴儿。主要G^-杆菌对常用G^-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多〈30%,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革兰阳性(G^+)球菌165株(29.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前者多见于〈6个月婴儿,后者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真菌6株(1.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CAP住院患儿细菌检出率较高,且以G^-杆菌最多,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存在一定的变迁。
陈丽洁叶飘施红刘海婷刘敬涛罗洪权谢成彬胡莉敏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