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庆利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恢复系
  • 2篇基因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稻褐飞虱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新恢复系
  • 1篇育种
  • 1篇生物型
  • 1篇水稻恢复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瘟病
  • 1篇抗病
  • 1篇抗病虫

机构

  • 4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4篇刘丕庆
  • 4篇裴庆利
  • 3篇王春连
  • 3篇赵开军
  • 2篇于洁
  • 2篇王坚
  • 1篇吴世民
  • 1篇梁云涛
  • 1篇王传之
  • 1篇林纬
  • 1篇张磊
  • 1篇杨培忠
  • 1篇杨晓杰
  • 1篇蔡中全
  • 1篇马文清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王坚杨晓杰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
关键词: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被引量:26
2011年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因到同一品种,可以提高品种抗性、拓宽抗谱,是水稻抗病虫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
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王坚赵开军
关键词:水稻抗病性抗虫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
水稻品种抗稻褐飞虱育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阐述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王传之于洁裴庆利刘丕庆蔡中全张磊吴世民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生物型抗源育种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9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8(t)选育水稻恢复系被引量:10
2014年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粮食作物,在全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危害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培育并利用水稻抗性品种能经济有效地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培育抗性品种在水稻安全生产中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抗病品系75-1-127为抗病亲本,以携带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8(t)的水稻材料C4064为抗虫亲本,以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测679作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并辅以田间多代选择。在分离群体中,使用与Pi9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p B8跟踪目标基因Pi9,利用与Bph18(t)紧密连锁的标记KC16跟踪目标基因Bph18(t)。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评价和抗病抗虫鉴定,选育出聚合了Pi9和Bph18(t)基因、对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抗性水平接近抗病亲本或抗虫亲本的恢复系。
马文清裴庆利梁云涛刘丕庆赵开军王春连林纬杨培忠于洁
关键词:稻瘟病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