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莹莹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冠状
  • 5篇动脉
  • 5篇体层摄影
  • 5篇冠状动脉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率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冠状血管
  • 2篇心电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7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徐凯
  • 7篇袁莹莹
  • 7篇谢丽响
  • 5篇程广军
  • 5篇李绍东
  • 4篇胡春峰
  • 1篇汪秀玲
  • 1篇张秀丽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CA)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DSCT-CA的心律失常患者共73例(室性期前收缩29例,房性期前收缩25例,心房纤颤19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及心电编辑技术,对各段血管图像质量分级,比较无需编辑组与需编辑组的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需编辑组各段冠状动脉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73例中14例为无需编辑组,59例为需编辑组。无需编辑组的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均明显低于需编辑组(P<0.05)。心电编辑后各段冠状动脉图像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11段(11/823)未达诊断要求。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心律失常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心电编辑能够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但是控制心率和心率变化仍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
胡春峰徐凯袁莹莹汪秀玲李绍东程广军谢丽响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律失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率变化
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初步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高心率及心律失常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高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共122例,选择不同心电编辑方式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22例中12例为优良图像,110例需编辑图像,经心电编辑后108例达到合格,其余2例(长代偿间隙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心房纤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质量仍未达标。结论根据心率及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电编辑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袁莹莹徐凯胡春峰谢丽响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律失常体层摄影术
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本院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 269例患者资料,对患者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结果 3 269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7例,检出率为1.13%,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4例(64.86%),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35.14%)。所有图像通过不同后处理方法均能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及走行。结论 DS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筛查方法。
谢丽响李绍东徐凯程广军袁莹莹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
心电编辑功能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80次/min患者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按心率快慢分5组,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节段性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心电编辑的绝对值均在收缩期,其中以280ms及230ms(或240ms)应用较多;心电编辑前后各段图像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快心率患者中,利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以减轻或消除冠状动脉CTA伪影,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谢丽响袁莹莹李绍东徐凯程广军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心率
双源CT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DEBR和CoBR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双源CT(DSCT)在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双能量自动去骨(DEBR)和常规3D软件自动去骨(CoBR)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病人行DSCT血管造影检查,获双能量数据(140 kV及80 kV)及融合数据(120 kV),对双能量数据与融合数据分别采用DEBR及CoBR生成容积再现(VR)图像,然后手动去除残余骨质。比较DEBR及CoBR时间、最终后处理时间以及残余骨质情况与椎动脉缺损的长度。结果 DEBR及CoBR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但DEBR残余骨质少(t=2.69-12.96,P〈0.05),椎动脉缺如也少于CoBR(t=12.96,P〈0.05),且DEBR的最终后处理时间少于CoBR(t=6.82,P〈0.05)。结论 DEBR与传统CoBR比较,图像残余骨质少,可节省工作人员图像后处理时间,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谢丽响袁莹莹张秀丽徐凯程广军
关键词:减影技术颈部血管
双源CT不同重建间隔及层厚评价左心功能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不同R-R间期间隔及不同重建层厚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0例临床健康体检者,分别以1%、5%及10%R-R间期间隔重组获得全心动周期图像;不同重建层厚(1、2、3、4、5mm)全时相重建,并测定各间期及不同重建层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分别采用不同重建层厚进行心功能分析时,不同间隔组间测得心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层厚选择4mm以上时心室内外膜边界模糊,勾画时有困难。②采用不同R-R间期间隔重建行心功能分析,1%R-R间期间隔EDV、SV、LVEF稍高于10%,10%间隔重建用时最短,但不同间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可以评估左心整体功能,不同层厚、不同R-R间期间隔重组均能准确评价左心功能,但以3mm层厚、10%R-R间期间隔重组相对方便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胡春峰徐凯袁莹莹李绍东程广军谢丽响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对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及延迟时间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冠状动脉中,心率对图像质量及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0例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指导原则把冠脉分成15段。每例图像均经三维工作站处理重建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评分,按受检时心率分5组,分别统计各组冠脉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及延迟时间。结果:①图像显示成功率为99.9%(4540/4544),优良率95.8%(4356/4544)。②当心率≥90次/min时,RCA、LAD、LCX三支冠脉图像质量均下降明显。③心率≥90次/min延迟时间随心率增加而增加,当心率≤90次/min延迟时间随心率增加减少。结论:在自然心率状态下,99%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临诊断要求,但是图像质量及扫描延迟时间仍然受到心率影响。
谢丽响李绍东胡春峰徐凯袁莹莹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