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凯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0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鹤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鄱阳湖区獐种群生存力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鄱阳湖区的獐种群是一个孤立的种群,近年来其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漩涡模型预测了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100 a内的种群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獐种群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100 a灭绝的概率是0.37。如果鄱阳湖区獐的栖息地进一步被破坏,獐种群的灭绝概率将大幅度增加;高概率的幼仔死亡率会使獐种群在未来100 a出现灭绝的概率为100%;灾害对种群的影响也很大,在洪灾和狩猎的双重作用下,洪灾发生频率增加将使獐种群灭绝概率增大。通过本次对鄱阳湖区獐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发现幼仔的死亡率和栖息地的破碎化是鄱阳湖区獐种群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在獐栖息地之间设立生态走廊,加大对偷猎的打击力度,将有利于该地区獐种群的长期发展。
- 缪泸君李言阔叶晶李佳谢光勇袁芳凯
- 关键词:种群生存力分析鄱阳湖
-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1
- 2014年
- 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空间模拟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桃红岭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林地面积约9 488.15 hm^2,占75.90%,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1664.57、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和206.94 hm^2。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2233.99 hm^2和2980.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61%和24.83%;而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1224.04 hm^2和2164.7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0%和18.04%。由于梅花鹿的生境受到居民点、主要道路、农田耕作、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和次适宜生境丧失、隔离,景观破碎度指数由0.4345增加到0.5898。以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568±160)只,而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则只能容纳(368±105)只。适宜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可能是限制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谢光勇袁芳凯
- 关键词: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 李言阔单继红马建章缪泸君李佳袁芳凯谢光勇
- 关键词:东方白鹳鄱阳湖水位
-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被引量:13
- 2014年
- 2010年7月和2012年8月,本研究利用样线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12目39科11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种,包括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脚隼Falco amurensis、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该区夏季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56.3%、10.9%和8.4%。留鸟6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23种,分别占总数的54.6%、26.1%和19.3%。在地理区系构成上,该区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东洋界种类共60种,古北界种类达31种,广布种28种,分别占总数的50.4%、26.1%、23.5%。有7种冬候鸟在2010年和2012年的夏季调查中均被记录到。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2010年夏季优势种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2012年夏季优势种为八哥、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
- 谢光勇李言阔李佳缪泸君袁芳凯
- 关键词:鄱阳湖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 (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
- 缪泸君李言阔李佳谢光勇袁芳凯
- 关键词:鄱阳湖东方白鹳气候变化
-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和野猪秋季生境选择差异被引量:10
- 2015年
- 于2012年10—12月在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梅花鹿和野猪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梅花鹿秋季频繁在高海拔(365.5 m±141.7 m)、坡度平缓(17.80°±12.68°)、阳坡、上坡位空间活动,选择高度为0.81 m±0.36 m的灌丛或草丛,灌木高度较高(4.70 m±1.68 m)、密度较小(7.56棵±4.55棵)的生境活动,对乔木直径、郁闭度和覆盖度3个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野猪则选择灌林木生境,对其余的生态因子表现为随机选择。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坡度、海拔和灌木密度3个变量导致了梅花鹿与野猪之间的生境分离(Wilk'sλ=0.801,x2=24.89,df=3,P<0.001),判别函数方程:F=0.653×坡度-0.546×海拔+0.840×灌木密度+0.144,正确判别率达82.4%。
-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谢光勇袁芳凯
- 关键词:梅花鹿野猪生境选择
-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被引量:10
- 2012年
-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 蒋志刚徐向荣刘武华李春林李春旺卢学理肖金朋李言阔汤宋华平晓鸽李峰罗振华方红霞余斌章建华陈启俊高依敏吴建冬吴问国王淋波吴业飞朱欢兵王超代杰应霞王洁清刘钊陈静李琳琳陈代强张小伟崔绍朋李佳袁芳凯张斌斌朱建华高红志李洪宾陈裕禄陈永江林忠华王缘张楚周倩涵
- 关键词:梅花鹿种群扩散植被演替
- 越冬地气候条件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为(4 632±470)只,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白琵鹭的种群数量与白琵鹭越冬期当年冬季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小,且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越冬地的气候条件对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期的月值气候变量与1—9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几乎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10月降水量与2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1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8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地2a前的10月平均最高气温、4a前的11月平均最高气温、8a前的11月降水量、4a前的12月平均气温是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白琵鹭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8.9%;其中前3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72.1%,这两个月份正是白琵鹭的越冬初期,是结束长距离迁徙的阶段,可能是白琵鹭补充能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越冬地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白琵鹭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不利于能量的恢复,从而可能给种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谢光勇袁芳凯黄燕许鹏
- 关键词: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气候变化越冬地
-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4年
-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 袁芳凯李言阔李凤山李佳缪泸君谢光勇
- 关键词:鄱阳湖白鹤活动节律年龄集群生境
-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分析了1983—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鹤种群动态与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年最大数量平均为(2 130±153)只,呈显著地线性增长趋势(R2=0.454,F=22.441,df=28,P=0.000),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越冬当年10月、11月、12月的气候变量与白鹤种群数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越冬初期10月份和越冬后期翌年3月份的气温变量与第4年、第5年、第6年及第7年的白鹤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越冬地气候对白鹤种群大小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白鹤补充能量的关键阶段,而且越冬初期的气候可能也与冬季食物的数量或质量相关,因此这两个阶段的适宜气温可能有利于个体尤其是幼鹤的存活,使更多的个体参加繁殖,由于白鹤的性成熟年龄在3—5a,因此其对白鹤种群增长的有利影响会在3a以后表现出来。白鹤种群数量变化与繁殖地繁殖期的降水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7月份的气温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a前的10月份平均最低温度、2a前的10月最高温度及5a前的10月平均气温是白鹤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种群数量变化的74.8%(F=23.807,df=27,P=0.000)。
- 李言阔钱法文单继红李佳袁芳凯缪泸君谢光勇
- 关键词:白鹤鄱阳湖种群数量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