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萐

作品数:123 被引量:1,496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9篇土壤
  • 45篇丘陵区
  • 45篇黄土丘陵
  • 45篇黄土丘陵区
  • 23篇植被
  • 14篇侵蚀环境
  • 14篇微生物
  • 13篇有机碳
  • 13篇胁迫
  • 11篇酶活性
  • 10篇撂荒
  • 9篇羊草
  • 9篇退耕
  • 8篇盐碱
  • 8篇植被恢复
  • 8篇黄土高原
  • 7篇氮沉降
  • 7篇芽孢
  • 7篇芽孢杆菌
  • 7篇幼苗

机构

  • 103篇西北农林科技...
  • 70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西安理工大学
  • 17篇贵州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聊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中国林学会

作者

  • 123篇薛萐
  • 74篇刘国彬
  • 23篇张超
  • 23篇戴全厚
  • 15篇余娜
  • 14篇李鹏
  • 13篇王国梁
  • 11篇李占斌
  • 9篇兰雪
  • 8篇肖列
  • 7篇吴阳
  • 6篇张昌胜
  • 5篇郑郁
  • 5篇景航
  • 4篇翟胜
  • 4篇姚旭
  • 4篇李小利
  • 4篇孙彩丽
  • 4篇辛奇
  • 3篇杨婷

传媒

  • 15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草地学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林学会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演变被引量:41
2009年
【目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碳变化的重要量化指标,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非活性有机碳(NLOC)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态恢复过程中碳库各组分和恢复年限进行拟合。【结果】营造刺槐林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并随恢复年限呈显著线性关系,50a时TOC、LOC、NLOC和碳库指数(CPI)分别较坡耕地增加271%、174%、467%和271%,其中NLOC增加速率略高于LOC,表明植被恢复增加的土壤碳素绝大多数以非活性形态贮存起来,而为了满足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活性物质来源,土壤碳库必须维持一定的活度状态来满足碳素的动态转化平衡,碳库管理指数在营造刺槐林初期显著降低,随后先增加后降低,与刺槐林生长特性密切相关;但与天然林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恢复50a时TOC、LOC和NLOC仅为侧柏林的49%、34%和61%。【结论】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干扰,土壤碳库含量偏低,并处于高速低效率物质转化过程中,人工刺槐林促进生态恢复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增加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水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薛萐刘国彬潘彦平戴全厚张超余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碳库管理指数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被引量:15
2012年
以9种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沙裸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沙生植被土壤易氧化有机碳(Coc)各组分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有机碳活性系数和敏感指数,探讨不同沙生植被对改善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Coc各组分和总有机碳(Ctoc)含量显著增加,但Coc各组分占Ctoc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与其他沙生植被相比,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对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的作用更加显著。敏感指数表明Coc中第1部分(Cfrac1)和第2部分(Cfrac2)活性较强,其中Cfrac1对土壤质量变化更加敏感,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Cfrac1,Cfrac2,Cfrac3,Cfrac4,Coc与Ctoc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与碱解氮和全氮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Cfrac4和Ctoc与速效钾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Cfrac1,Cfrac2,Cfrac4,Coc,Ctoc与pH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综上所述,Cfrac1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状况的良好指标,刺槐、花棒、臭柏和樟子松这4种植物可作为毛乌素沙地改善土壤质量的优先考虑植被。
孙彩丽刘国彬马海龙薛萐张超
不同海拔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地区,海拔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综合酶指数总体呈线性关系,其中在海拔705—920m无显著变化或者呈上升趋势,随后显著升高,在1005—1235m基本达到最大值,其后有所降低或趋于稳定.1005—1400m之间可以作为受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且变化规律相似,干季土壤酶活性显著低于湿季.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酶指数与酶活性和养分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从生态恢复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干热风和水分对土壤和植被的胁迫作用,促进该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李鹏李占斌薛萐刘国彬郑郁
关键词:海拔土壤酶活性
黄土高原丘陵区坡改梯后的土壤质量效应被引量:53
2011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不同年限梯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改造梯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通过工程措施改造为梯田当年,在土壤扰动和水土流失双重作用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质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或没有显著变化。随着改造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著提高,表现为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显著增强,化学性质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属性及活性显著增加。土壤质量指数(SQI)作为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随改造年限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说明采用工程技术进行坡改梯后,土壤经营和管理趋于科学化,土壤质量向良性方向发展。
薛萐刘国彬张超樊良心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壤质量坡改梯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被引量:31
2010年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张超刘国彬薛萐余娜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黄土丘陵区
一株槐树类芽孢杆菌CL321及其在缓解植物铜胁迫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槐树类芽孢杆菌CL321及其在缓解植物铜胁迫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修复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槐树类芽孢杆菌CL32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848。本发明公开的槐树类芽孢杆菌CL321,...
杨志远薛萐杨锦秋姜尧琨李冠稳赵子文毋政博鲍芳辰
苹果树VA菌根真菌接种效应被引量:6
2002年
综述了 VA菌根真菌对苹果吸收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含量、水分吸收和利用、抗病性、生长的影响 ,以及影响
唐明任嘉红薛萐
关键词:苹果树VA菌根真菌接种效应土壤因子内源激素含量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水溶性碳氮及其光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解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白羊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氮添加的方式模拟氮沉降,选取3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N1(2.5g/m^2),N2(5g/m^2)和N3(10g/m^2),并选取裸地(BL)和不施氮(CK)作为对照处理,分析了对土壤水溶性碳、氮组分及其光谱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降低了WSOC/TOC和WSOC含量,随着氮添加水平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对水溶性氮素组分影响较弱,仅在N2中WSN和WSON显著降低,对WS-NH+4-N,WS-NO-3-N和WSON/WSN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质光谱特性影响显著,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均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主要腐殖质类型均为富里酸,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腐殖化程度增强,结构趋于复杂化。
辛奇梁楚涛张娇阳姜欣禹王国梁薛萐
关键词:光谱特征白羊草
一株梓树类芽孢杆菌DM182及其在耐盐碱和解磷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梓树类芽孢杆菌DM182及其在耐盐碱和解磷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梓树类芽孢杆菌DM182,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26842;梓树类芽孢杆菌DM182,具有耐盐碱的特性,适生的...
薛萐杨志远姜尧琨吴阳赵子文杨锦秋
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土壤酶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侵蚀环境下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次生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酶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改造为灌木林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并随种植年限增长逐渐升高,相同林龄的沙棘林酶活性高于柠条林;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淀粉酶、脲酶外,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显著。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指数较低,改造为灌木林后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但是仍显著低于该地区植被破坏前顶级群落(天然次生侧柏林)。土壤酶指数可以表征各种酶活性大小的综合作用,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演变过程。
魏振荣刘国彬薛萐李鹏
关键词:人工灌木林土壤酶活性黄土丘陵区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