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挥
- 作品数:92 被引量:3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 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田敏吕毅王博刘学民于良刘亚民薛挥雷新军秦皓张晓刚沙焕臣师建华李伟之
- 汉防己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索用超声法和高压乳匀法将中药汉防己甲素(TET)制备成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并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TET-SLN的主要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超声法和高压乳匀法制备TET-SLN。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用Mastersizer2000粒度分析仪和ZetasizerNano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SLN的稳定性。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TET-SLN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片状,形态不规则,但高压乳匀法制备的TET-SLN粒径较小。超声法制备的TET-SLN平均粒径为(92±6)nm,Zeta电位为(-21.11±2.12)mV,平均包封率为95.27%;高压乳匀法制备的TET-SLN平均粒径为(47±3)nm,Zeta电位为(-32.99±2.54)mV,平均包封率为97.82%。室温保存90d后,高压乳匀法制备的TET-SLN的粒径为(52±5)nm,与初始粒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法制备的TET-SLN的粒径为(168±12)nm,显著大于初始粒径(P<0.05)。结论高压乳匀法制备的TET-SLN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和包封率高的特点,优于超声法。
- 厉英超董蕾贾皑苌新明薛挥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超声法高压乳匀法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N组)、单纯移植组(NT组)、损伤组(I组)、移植治疗组(IT组)。I组和IT组在移植前24h腹腔注射50%CCl_4溶液(3ml/kg),N组、NT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使用DAPI标记第3代hUCBMSCs,NT组、IT组大鼠经外周静脉途径移植入(5~6)×10~6个hUCBMSCs,N组、I组大鼠注入1ml生理盐水。在造模前、造模后24h,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收集血清检测ALT和AST;移植后第3天、第7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第14天处死剩余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染色及冰冻切片,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hUCBMSCs在肝脏内的迁移定植情况。移植后第14天,取IT组和NT组的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脏中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4h,I组和IT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损伤组(I)相比,移植治疗组(IT)的肝脏病理学损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移植后第14天接近于正常。无论在移植后的第3天、第7天还是第14天,IT组蓝色荧光标记的细胞数均多于NT组(P均<0.05)。在移植后的第3天,hUCBMSCs主要位于汇管区的周围,第7天和第14天主要定植于肝实质中。移植后第14天,IT组、NT组大鼠的肝组织中均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人源性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IT组的阳性细胞数(35±7.3)个明显多于NT组(7±3.4)个(t=1.377,P<0.05)。结论:肝脏受损后形成的微环境能够促使hUCBMSCs向受损肝组织中迁移、定植,并诱导其横向分化为肝样细胞来修复肝脏功能及组织。
- 李培杰王佳李伟之马富权郭雯莹齐丽薛挥
- 关键词:肝细胞药物性肝损伤脐血干细胞移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分为TIPS组和内科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成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及生化分析法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TIPS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改善明显,TIPS术后1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40例患者血清NOI、L-6及血浆MDA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与内科组治疗一周后相比明显升高(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显著,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术后血清NO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IPS引起门脉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MDA无明显变化,表明肝脏总的血流灌注减少不明显。
- 薛挥焦婕英吕良山厉英超
- 关键词:TIPS液递物质门脉高压症肝硬化MDA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2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 IPS )是一项专门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合并症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道胃静脉曲张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T IPS术后支架发生再狭窄或闭塞,致使分流道失效;通常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打通原支架或重新建立分流道,但仍有部分病例失效的分流道无法打通[1]。2014年我们对2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 T 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成功打通原支架。现总结如下。
- 李伟之魏炜沈灿刘梦莹苏静文李培杰马富权薛挥
-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超声引导再通术术后
- 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征(BCS)的血管内介入诊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征(BCS)的血管内介入诊治方法。方法对39例布加氏综合征,依据窦后性门脉高压症和(或)下腔静脉阻塞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彩超、血管造影进行临床诊断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血管内支架放置术(PTA+IVStent);经颈内静脉途径肝静脉穿刺或下腔静脉穿刺肝内肝静脉或门静脉,行肝静脉血管内支架放置术(PTA+HVStent),或下腔静脉-肝静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IVC-HVStent),或下腔静脉-门静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TCTips)。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2.3%(36/39),介入治疗后,患者胸腹水、侧腹壁静脉曲张明显减轻,肝脏回缩,尿量增多。随访最长8年,支架血流通畅。结论适用于多种BCS且安全有效。
- 薛挥吕良山厉英超乔文贾皑郝志明段蓉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球囊
- NF-κ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及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研究发现,核因子κB(NF-κB)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转录因子,在肝脏炎症、纤维化及肝细胞再生、凋亡等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NF-κB通过调控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而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生、急性期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及对病毒感染的反应等。由于广泛参与许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及细胞的凋亡调控和转化,故NF-κB在许多疾病中高度表达。
- 陈博婷薛挥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核转录因子炎症凋亡
- TIPS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 薛挥李培杰李伟之马福全刘梦蓉
- 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现状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现状。方法对于2004年至2013年间自愿行TIPS的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追踪,了解其手术成功率及手术难度、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脾功能亢进改善等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平均时间约60min。术后随访期间无支架成角畸形者;15例患者TIPS术后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亦无患者死亡。有4例于术后8周内发生肝性脑病;4例患者贫血较术前改善。结论TIPS对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预防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或可成为肝硬化无出血患者的一级预防治疗方案。
- 袁佳薛挥和水祥李伟之李培杰
- 关键词:胃肠出血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门体分流术
- 彻底栓塞肝外自发门腔分流道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一例被引量:2
- 2020年
- 肝性脊髓病(H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其发生与肝功能障碍和广泛门腔分流有关,包括自发性门腔分流和医源性门腔分流。有报道称肝移植等能够改善早期HM患者症状,但对于晚期HM患者无明显效果。现报道1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晚期HM患者,在接受附脐静脉栓塞后,患者HM症状改善,表明彻底栓塞肝外自发门腔分流道对TIPS术后HM治疗有效。
- 马富权李伟之李培杰刘梦莹郑君仪薛挥
-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栓塞附脐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