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吉全

作品数:210 被引量:3,153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8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3篇玉米
  • 30篇玉米品种
  • 29篇性状
  • 25篇高产
  • 24篇胁迫
  • 22篇栽培
  • 22篇籽粒
  • 21篇水分
  • 21篇自交
  • 21篇自交系
  • 19篇基因
  • 18篇饲用
  • 18篇干旱
  • 16篇玉米自交系
  • 16篇饲用玉米
  • 16篇抗旱
  • 16篇抗旱性
  • 13篇籽粒产量
  • 12篇叶绿
  • 12篇叶绿素

机构

  • 199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榆林学院
  • 7篇陕西省农科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北京农林科学...
  • 3篇榆林市农业科...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榆林高等专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榆林市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09篇薛吉全
  • 95篇张仁和
  • 79篇路海东
  • 69篇张兴华
  • 60篇马国胜
  • 42篇郝引川
  • 27篇徐淑兔
  • 18篇郭东伟
  • 16篇高杰
  • 14篇李凤艳
  • 13篇刘建超
  • 11篇邰书静
  • 11篇毛建昌
  • 10篇吴权明
  • 10篇任建宏
  • 9篇卜令铎
  • 9篇南文华
  • 7篇李亚楠
  • 6篇胡富亮
  • 6篇鲍巨松

传媒

  • 33篇玉米科学
  • 27篇西北农业学报
  • 17篇作物学报
  • 7篇陕西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作物杂志
  • 3篇种子
  • 3篇草业学报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第一届玉米产...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西安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17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16篇2005
  • 8篇2004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素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源库性状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在低氮(105 kg/hm2)和高氮(337.5 kg/hm2)2个施肥水平下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群体产量、LAI、群体源库性状和籽粒灌浆...
路海东马国胜张仁和张兴华李凤艳郝引川薛吉全
关键词:玉米氮素胁迫基因型灌浆特性
文献传递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路海东薛吉全赵明马国胜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源库性状和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2007和2008年连续2年在低氮(105kg·hm-2)和正常施氮(337·5kg·hm-2)两种施肥水平下,分析了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产量、叶面积指数(LAI)、群体源库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影响明显,在低氮胁迫下,先玉335、郑单958等耐低氮能力较好品种的籽粒活跃灌浆期较长、最大灌浆速率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期较长,群体库源关系比较协调;陕单902和豫玉22等耐低氮能力较差品种吐丝后的籽粒活跃灌浆时数、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及LAI较低,源的供应能力显著下降;低氮胁迫明显加剧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间的产量差异·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张仁和张兴华
关键词:玉米氮肥基因型灌浆特性源库性状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被引量:114
2002年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 (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群体内光分布合理与否是衡量品种耐密性的重要指标 ,叶面积系数(LAI)、净同化率 (NAR)和作物生长率 (CGR)的动态发展规律是反映耐密性的本质特征 ,群体库源关系协调与否是鉴定品种耐密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
薛吉全梁宗锁马国胜路海东任建宏
关键词:玉米株型耐密性透光率生理指标
陕西玉米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6
2008年
分析了陕西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的现实产量潜力不大、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组织协同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强化和改进育种选择方式,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玉米育种和栽培的合作等对策。玉米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农业资源(水分、土壤等)的约束和玉米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杂种优势)+株型(结构、生理)+广适(生态)"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薛吉全张仁和李凤艳张兴华
关键词:玉米选育适应性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9
2008年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任建宏
关键词:氮肥籽粒产量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选用6个玉米品种,设置45 000、75 000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按照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将其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6、豫玉22、陕单902)2组,比较分析其叶片光合性能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与转运。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较其低密度提高9.41%,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提高53.74%。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作物生长率(CG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36.94%和16.54%,较适应性差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LAI和CGR分别提高17.51%和48.08%。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平均干物质转移率(MR)和转换率(T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7.13%、5.04%、8.52%、4.83%和9.17%、8.18%、6.62%、18.70%,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的平均MR和TR分别提高31.60%、29.15%、29.19%、37.43%和52.48%、48.47%、62.63%、89.61%。
朱韵哲马国胜张仁和薛吉全
关键词:玉米
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通过对不同用途(青贮型和粮饲兼用型)饲用玉米科多8号、科青1号和陕单310 进行52500、67500和82500株/hm等3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1000株/hm左右,粮饲兼用型玉米...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
文献传递
四论陕西关中灌区吨粮田的实践与开发被引量:2
1994年
四论陕西关中灌区吨粮田的实践与开发程寅生,薛吉全,杨成书,马国胜(陕西省农科院杨陵712100)由于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等矛盾的不断加剧,关中灌区吨粮田的建设与开发已成为我省90年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农业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然而,现有中、...
程寅生薛吉全杨成书马国胜
关键词:灌区吨粮田
转SAMS基因玉米自交系获得及抗旱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以玉米自交系‘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抗旱SAMS基因转入玉米中,用PCR和RT-PCR法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并以18%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对T1代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1)共转化518个玉米芽,得到453株转化苗。获得T0代阳性植株16株,转化率为3.53%,有14株自交结实,经RT-PCR检测,T1代转基因玉米有9个株系为稳定遗传阳性株系。(2)在同一水分胁迫时间下,转基因玉米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在60 h水分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比非转基因玉米上升8.16%、20.02%、32.21%、22.77%,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比非转基因玉米下降14.38%、29.41%。研究表明,通过导入SAMS基因,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
杨政伟胡银岗王琨张仁和徐书举薛吉全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玉米抗旱性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