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龙

作品数:82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细胞
  • 33篇关节炎
  • 20篇诱导性
  • 20篇胶原
  • 20篇胶原诱导
  • 20篇胶原诱导性
  • 19篇性关节炎
  • 19篇胶原诱导性关...
  • 17篇外周
  • 17篇外周血
  • 14篇狼疮
  • 14篇类风湿
  • 14篇类风湿关节炎
  • 14篇基因
  • 14篇胶原诱导性关...
  • 14篇关节炎大鼠
  • 13篇调节性
  • 13篇节性
  • 13篇滑膜
  • 11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55篇浙江省中西医...
  • 27篇浙江中医药大...
  • 26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82篇蔡龙
  • 40篇刘喜德
  • 24篇周红娟
  • 19篇叶丽红
  • 19篇马纪林
  • 17篇王云卿
  • 15篇施华萍
  • 14篇陶筱娟
  • 13篇于健宁
  • 12篇杜静
  • 11篇冯莹莹
  • 10篇刘风云
  • 8篇王芳
  • 8篇张金禄
  • 8篇陈滢
  • 7篇朱敏
  • 7篇李召东
  • 5篇叶丽红
  • 5篇余建明
  • 5篇杨梦霞

传媒

  • 14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浙江医学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刘喜德刘风云陈滢蔡龙张金禄叶丽红
关键词:细胞凋亡滑膜
CIA大鼠PBMC微小RNA-146a通过Ras-MARK通路发挥对DNA甲基化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Ras-MARK通路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 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微小...
刘喜德蔡龙周红娟王珊珊叶丽红刘敏王安琪
重症脓毒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及调节性T细胞的监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的Th17及Treg的表达,探讨其在重症脓毒症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入住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30例组成重症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组成对照组。所有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入住ICU第1、3、5天进行采血,同时进行SOFA评分,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的比率,比较2组间差异。分析重症脓毒症组患者Th17细胞及各类Treg表达率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1天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3天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5天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2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表达率与SOFA评分正相关(r=0.461,P=0.000);CD4+CD25+、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无相关性;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负相关(r=-0.375,P=0.000)。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CD4+CD25+、CD4+CD25high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增高,Th17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李国辉马纪林石占利李志会方堃蔡龙施华萍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及临床的相关性,以及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6个月后随访转归情况,探讨其在RA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对9l例RA患者,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TNF-α,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与TNF-α水平、PLT、关节肿胀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00;r=0.882,P=0.000;r=0.318,P=0.002;r=0.486,P=0.001;r=0.291,P=0.005;r=0.731,P=0.000),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分别与握力呈弱负相关(r=-0.228,P=0.030)、与ESR呈弱正相关(r=0.365,P=0.013);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患者(P=0.000);其他风湿病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对照组(P=0.011)。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有24例抗CCP抗体阳性,6个月后随访,有32例为早期RA,抗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2%(23/32),96%(23/24)的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结论抗CCP抗体反映了RA一定的病情活动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及利于早期RA的鉴别诊断;抗CCP抗体水平升高,伴有TNF-α、ESR、PLT升高及关节肿胀时,有助于RA早期诊断。
刘喜德蔡龙李召东张金禄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肿瘤坏死因子-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低剂量组(n=10,简称中药1组)、温化蠲痹方中剂量组(n=10,简称中药2组)、温化蠲痹方高剂量组(n=10,简称中药3组)。中药1、2、3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45.8 g/kg·d、68.7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提取各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X组比较,中药1、2、3组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X比较,中药1、2、3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2、3组比较,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升高。中药温化蠲痹方下调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其可能通过下调miRNA-146a表达,而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等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刘喜德冯莹莹蔡龙周红娟叶丽红余建明王云卿杜静杨梦霞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GeneXpert MTB/RIF和TB-DNA两种荧光PCR方法检测肺外结核脓液样本的效能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PCR荧光探针法(简称“TB-DNA”)检测肺外结核脓液样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外结核并在病灶部位获取脓液样本的患者388例,分别对脓液样本进行Xpert、TB-DNA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三项检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种荧光PCR方法在脓液样本中诊断肺外结核的效能。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Xpert和TB-DN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15%(276/328)、100.00%(60/60)、0.92和84.45%(277/328)、100.00%(60/60)、0.92。以MGIT 960培养为参考标准,Xpert和TB-DN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9.90%(89/99)、35.29%(102/289)、0.63和92.93%(92/99)、35.99%(104/289)、0.65。一致性分析显示:TB-DNA和Xpert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62和0.63),MGIT 960培养与临床诊断为极低一致性(Kappa值为0.12)。在388例患者样本中,TB-DNA和Xpert同时检测出MTB阳性262例,两种方法均未检出97例,TB-DNA阳性Xpert阴性15例,TB-DNA阴性Xpert阳性14例。Xpert检测MTB阳性276例,利福平耐药12例,利福平耐药率为4.35%(12/276)。结论:初治肺外结核患者获得脓液样本后可以先使用TB-DN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样本再通过其他检测方法获得耐药信息。
邵燕琴朱明智戴玲珊彭利君梅宾方婷婷蔡龙
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而治疗CIA。
刘喜德叶丽红王云卿蔡龙周红娟杜静冯莹莹杨梦霞
关键词:滑膜VEG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失衡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38例)及22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Th17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无相关性。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SLE中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说明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马纪林蔡龙施华萍周红娟刘小贤汪卫郑红霞于健宁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
基于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表达研究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增效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汤(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P-g P表达、安全性指标等,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g P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DAS28、HAQ评分、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P-g P、ESR、CRP、RF、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压升高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温化蠲痹方可降低RA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 P表达,改善患者对DMARDs多药耐药,可能是其治疗RA提高临床疗效机制之一,该方治疗RA患者安全、有效。
刘喜德杨梦霞叶丽红蔡龙周红娟王珊珊杜静刘敏王安琪贺利群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多药耐药P-糖蛋白
Foxp3+CD4+CD25+T细胞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马纪林陶筱娟郑颂国蔡龙于健宁程军王璞陈立红施华萍
该项目分别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阐明Treg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机制。在动物实验中,课题组选择采用MRL/lpr狼疮小鼠为研究对象。MRL/lpr小鼠24只,按周龄分为未发病组(4w)轻度病变组(12w)重度病变组(2...
关键词: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T细胞免疫治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