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立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电影
  • 3篇媒体
  • 2篇大众
  • 2篇电影声音
  • 2篇新媒体
  • 2篇中国电影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接受
  • 2篇视频
  • 2篇媒介
  • 2篇感知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大众媒体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德勒兹
  • 1篇电视
  • 1篇电视编导
  • 1篇电视剧
  • 1篇电视剧艺术
  • 1篇电影市场

机构

  • 1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工商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3篇董立娟
  • 4篇崔茵
  • 1篇苑菲
  • 1篇裴磊
  • 1篇李法玲
  • 1篇张宁

传媒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新闻知识
  • 2篇电影文学
  • 1篇东西南北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电影世界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文化产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电影声音:火红旋律(1950——1976年)中的技术系统演进与观众的认知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从1950——1976年间的新中国电影声音技术演进史出发,讨论1950——1976年间新中国电影声音分阶段的表现,研究了"新中国十七年"和"文革十年"电影声音的主要特点。并试图通过分析1950——1976年间新中国电影观众认知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考察新中国电影历史初期的艰苦进程。
裴磊苑菲董立娟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3
2008年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迅猛发展,作为培养大众传媒人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从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定位依据与特色研究出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学生个人需求的多样化,着重提出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强能力、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以便及时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保障。
董立娟李法玲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短视频发展现状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短视频平台不断适应了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衍生出诸多垂直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当前短视频已经呈现出多平台布局、传统媒介融入、消费驱动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传播偏差、信息茧房、内容同质等问题。现结合短视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以精准传播、主流引领、机构领跑为主的发展策略,以期推动短视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吕育泽董立娟
关键词:精准传播传统媒介视频平台
艰难成长(1908—1949)中的中国电影声音技术历史演进与观众的感知
2011年
本文对1908—1949年间中国电影声音技术的发展与受众对电影声音的感知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中国电影声音在技术不断变化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音乐对电影声音"情绪"还原到音响对真实"场"效应还原再到语言对故事情节"情境"真实还原的三个质变过程,提出音乐、音响、语言作为电影声音组成的三个要素,参与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从受众感知角度论述在强烈的临场感中电影声音的三要素在早期中国电影中是如何感知环境与情绪的真实的。
董立娟
关键词:电影声音
新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风险再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新媒体在传播生态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包括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的作用越发重大。但是,新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时,常因既有报道框架的风险性触发风险再造的发生。本文基于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其风险场域的风险催化机制,考察群体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形成,梳理新媒体的风险再造过程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匡正新媒体报道框架,控制和消除传播风险。
崔茵董立娟
关键词:新媒体
德勒兹感觉美学视阈中移动短视频受众体验探析
2023年
技术赋权下的移动短视频快速发展,它有着自己独特生态景观的场域特征,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移动短视频的场域有着自身的逻辑与规则、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让多元化的主体行动者参与其中并带着重要的视听惯习,精准化信息的投递、快速性传播让受众接受后无法自拔。本文以德勒兹感觉美学理论为着眼点,从移动短视频感知中的“震颤”、感受中的“共振”、感觉中“被迫产生的运动”三个维度阐述移动短视频能够被大众接受的原因。
苍玥晨董立娟
关键词:场域惯习震颤
技术进步下电影声音媒介的审美接受特征——从感知到沉浸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是对技术不断进步下的电影声音的审美不同接受方式的嬗变进行分析,从早期“入乎其内”。在追求技术本位中电影声音听觉感知的审美接受,到“出乎其外”,模拟技术中电影声音对于画面视觉延展的感悟接受,再到数字技术发展下“入内”与“出外”的融合,即数字技术下电影声音沉浸式体验的共鸣,使接受主体对电影声音的审美接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沉浸式体验中积极地、主动地与电影艺术创作的艺术形象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超时空的审美魅力。
董立娟张宁
关键词:审美沉浸
论3D电影沉浸性感觉美学的审美体验被引量:1
2015年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电影逐渐成为影院中的主流,增加了票房的收益,同时更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感受。本文讨论分析3D电影观影时在消失的边界画框下由三维影像带来的幻象互动的感觉与3D电影在声音全方位围合沉浸的幻觉中超真实体验的生成,观众在比真实场景更加真实的模型设计的超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游走,从而生成比感知更加强烈的此时空下的超现实感,从而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体验,即3D电影沉浸性感觉美学的审美体验形成。
董立娟崔茵
关键词:幻象沉浸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董立娟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
现代印度电影中成功的表述范式
2018年
近两年印度电影引起了广大受众的注意,在中国电影市场赢得了较好的票房与口碑,从以歌舞见长的音乐片到以情感人的剧情片,从选择表达大社会到选择表达小人物,在影像表达中形成了主题表现、表述内容、表现技术等方面独特同一表述范式。印度电影一直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市场,从最早进入我们视野的《大篷车》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往事》再到《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都在关注着普通人的生存,重视人的社会属性。
董立娟尹强
关键词: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国电影市场以情感人主题表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