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成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叶螨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品种
  • 2篇微卫星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2篇分子标记
  • 1篇地上部
  • 1篇地下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营养类群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量
  • 1篇片段
  • 1篇群落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葛成
  • 3篇洪晓月
  • 2篇刘满强
  • 2篇孙荆涛
  • 2篇邵波
  • 2篇苏昱
  • 2篇李辉信
  • 2篇王峰
  • 2篇黄菁华
  • 2篇汤英
  • 2篇胡锋
  • 1篇赵婧妤
  • 1篇徐敏
  • 1篇杨思霞
  • 1篇崔玉楠
  • 1篇杨现明
  • 1篇陈小云
  • 1篇陈法军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微卫星和线粒体DNA分子标记的截形叶螨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Ehara)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一种多食性的重要害螨,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葛成
关键词:截形叶螨种群遗传结构分子标记
基于形态与RFLP技术相结合的快速叶螨鉴定法被引量:6
2013年
叶螨属的叶螨具有个体微小、可用于鉴定的形态特征少、表型可塑性强及存在生物型分化现象的特点,给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叶螨科内个别种的鉴定和描述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手段,依据雄性叶螨阳具的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不同寄主、地理区域的叶螨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项技术的结合能够准确鉴定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豆叶螨Tetranychus phasel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叶螨属的分类提供快速鉴定方法。
崔玉楠孙荆涛葛成杨思霞徐敏赵婧妤洪晓月
关键词:叶螨分子鉴定ITS
中国叶螨属常见种的PCR-RFLP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中国叶螨属常见种的PCR-RFLP鉴定方法。该方法通过DNA提取,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片段(ITS)后经过四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得到种特异性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RFLP),...
洪晓月葛成靳鹏宇
文献传递
褐飞虱对水稻苗期生长及地下部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地上部植食者对地下部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陆地生态学者的浓厚兴趣。报道了盆栽条件下褐飞虱取食不同品种水稻后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土壤活性碳氮水平的评价采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可溶性碳和氮及无机氮等指标,它们是反映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变量。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降低了苗期水稻茎叶、根系的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与水稻品种的抗褐飞虱能力存在交互作用。褐飞虱也显著影响土壤活性碳氮水平(P<0.05),并强烈依赖于水稻品种特性。一般的,褐飞虱导致感虫品种广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碳下降,而对抗虫品种IR36的影响则相反。在褐飞虱的危害下,抗虫品种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氮及硝态氮的促进程度较大。中感品种汕优63与汕优559在褐飞虱作用下对水稻茎叶、根系生物量及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也不相同。汕优63的影响趋势与感虫品种广四一致,而汕优559的影响与抗虫品种IR36更接近。总之,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对褐飞虱危害的响应程度和趋势因水稻品种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抗虫品种在褐飞虱侵害时有利于土壤活性碳氮水平的维持,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从而可能进一步促进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
汤英刘满强王峰陈法军邵波苏昱葛成黄菁华李辉信胡锋
关键词:水稻品种根系生物量
地上部植食者褐飞虱对不同水稻品种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地上和地下部生物群落的交互作用对于调控陆地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盆栽条件下利用2×2析因设计研究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后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水稻9d后,感虫品种(广四和汕优63)的土壤线虫总数、属数及自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性线虫)数量增加,并且一般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上述指标在抗虫品种(汕优559和IR36)土壤中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植食性线虫数量在强感虫品种广四上显著增加(P<0.05),而在强抗虫品种IR36上显著减少(P<0.05)。褐飞虱和水稻品种对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线虫通道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可能与供试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单一及褐飞虱作用时间较短有关。总之,褐飞虱强烈影响土壤线虫数量、群落组成和营养结构,并且作用的方向(促进或抑制)和程度依赖于水稻的品种特性,揭示出地上部植食者的短期侵害将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刘满强黄菁华陈小云王峰葛成苏昱邵波汤英李辉信胡锋
关键词:线虫群落营养类群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上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微卫星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由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而成。由于其具有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共显性遗传、变异丰富、易于被扩增及对DNA要求质量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微卫星的开发技术革新进行综述,以应用实例阐述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微卫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讨论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孙荆涛杨现明葛成洪晓月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