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丽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8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Niagara瀑布样T波1例 被引量:1 2003年 李玉冰 杨健威 莫丽丽 李海珍 吴优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NIAGARA瀑布样T波 罕见病例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456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特点。结果 456例房颤患者中,年龄60~94岁,男女比例1∶0.67;房颤病因中,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房颤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衰等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杨健威 李玉冰 李海珍 莫丽丽 吴优 黄翔明关键词:心房颤动 老年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9 2004年 用Holter监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2 5 6例 ,观察静息心率 (RHR)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RH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80 .14± 8.6 5次 /分vs 72 .0 6± 6 .82次 /分 ,P <0 .0 1) ;RHR≥ 80次 /分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与RHR 75~ 79次 /分及RHR <75次 /分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84 8.5± 2 30 .1次 /分vs 385 .7± 14 4 .2次 /分、2 83.3± 96 .2次 /分 ,P <0 .0 1) ;RHR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呈正相关 ;冠心病组的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RHR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心律失常及HRV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李玉冰 杨健威 莫丽丽 李海珍 吴优关键词:冠心病 静息心率 HRV 心律失常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8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每位患者均测静息心率、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成4组:亚组1(有1项异常,n=106),亚组2(有2项异常,n=85),亚组3(有3项异常,n=69),亚组4(有3项以上异常,n=48)。另设102例正常血压组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各亚组间随着危险因素聚集性增多,静息心率逐渐增高。其中与对照组比较,亚组2、3和亚组4有显著差异(p<0.05,p<0.01和0.001),但与亚组1无差异(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展、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代谢异常有关。 李玉冰 杨健威 莫丽丽 陈青青 李海珍 吴优 莫淑明 潘爱萍 刘雪玲关键词:静息心率 高血压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临床探讨 2004年 用Holter监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56例,观察静息心率(RHR)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RH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0.14±8.65次/分vs 72.06±6.82次/分,P<0.01);RHR≥80次/分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与RHR 75~79次/分及RHR<75次/分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848.5±230.1次/分 vs 385.7±144.2次/分、283.3±96.2次/分,P<0.01);RHR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呈正相关;冠心病组的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RHR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心律失常及HRV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李玉冰 杨健威 莫丽丽 李海珍 吴优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损害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与尿微球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 (EH)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2 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A组 )、节律正常 (B组 )各 30例 EH和 30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 ,并对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 ,偶测血压 (CBP) ,日间血压无显著差异 ,而血、尿 β2 - MG均较对照组高 (P<0 .0 0 1 )。尿 β2 - MG在早期时即出现异常 ;A组的 2 4小时血压、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及尿 β2 - MG均高于 B组 (P<0 .0 1 )。ABPM昼夜节律消失者 ,肾功能损害明显 ,而CBP不能揭示两组病人之间的这种差异。结论 :ABPM和尿 β2 - MG能更好地反映肾损害的关系 。 李玉冰 李海珍 莫丽丽 杨健威 吴优 张振千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 昼夜节律 肾损害 Β-2微球蛋白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3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调查。每位患者均测RHR、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按RHR频率分RHR1组<75次/min(76例),RHR2组75~79次/min(131例),RHR3组80~85次/min(91例),RHR4组〉85次/min(25例)。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RHR与FBG、TC、TG、I,DI,一C、FINS、IR正相关(r分别为0.61,0.28,0.45,0.41,0.36,0.54,P<0.01),并随着RHR逐渐增加而升高。HDL-C随着RHR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r=-0.41,P<0.01);RHR2与RHR3组之间腰围、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RHR1、RHR4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不同RHR与MS所聚集危险因素有关。结论 RHR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有关。 李玉冰 莫丽丽 杨健威 陈青青 潘爱萍 李海珍 吴优 莫淑明关键词:高血压 静息心率 代谢综合征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1)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Ⅱ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李玉冰 杨健威 莫丽丽 李海珍 吴优关键词:老年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电图 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643例房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特点。结果 643例房颤患者,年龄40~94岁,男女比例为1∶0.68;房颤病因中,<50岁患者最常见的是孤立性房颤,≥60岁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房颤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衰等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杨健威 李玉冰 李海珍 莫丽丽 吴优 黄翔明关键词:心房颤动 老年人 房性期前收缩伴交替性左右束支蝉联现象2例 2009年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是一种生理性心室内干扰现象,一般无需治疗,但往往提示存在心脏原发性病理改变。如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常提示可能有潜在的心脏疾患。现对两例典型病例分析如下(图1、图2)。 杨健威 吴优 莫淑明 李玉冰 莫丽丽 李海珍关键词:房性期前收缩 蝉联现象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右束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