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彦辉

作品数:51 被引量:3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水稻
  • 17篇粳稻
  • 15篇杂交
  • 12篇基因
  • 10篇性状
  • 8篇野生
  • 8篇野生稻
  • 8篇杂交粳稻
  • 7篇蛋白
  • 5篇驯化
  • 5篇育种
  • 5篇四倍体
  • 5篇柱头
  • 5篇柱头外露
  • 5篇倍体
  • 5篇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性状基因
  • 4篇植物
  • 4篇柱头外露率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遗...
  • 13篇天津天隆农业...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天津市水稻技...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中江种业...

作者

  • 51篇荆彦辉
  • 17篇东丽
  • 17篇余泓
  • 17篇李家洋
  • 17篇刘贵富
  • 16篇孟祥兵
  • 11篇杨飞
  • 9篇徐正进
  • 9篇谢辉
  • 7篇陈温福
  • 7篇邓华凤
  • 5篇赵飞
  • 4篇华泽田
  • 2篇付永彩
  • 2篇王嘉宇
  • 2篇何强
  • 2篇杨飞
  • 2篇李金泉
  • 2篇王象坤
  • 2篇张培江

传媒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北方水稻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粮食经济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粳型杂交稻制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属于水稻种子生产技术领域。利用柱头外露率高,性状稳定性好的粳型不育系17A作母本,以偏粳型恢复系R1415作父本,通过三系的方法生产高纯度、高产量的杂交粳稻组合隆优1715的种子。
荆彦辉华泽田谢辉傅先来
文献传递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 1和 1 2以外的 1 0条染色体上 ,共定位到 1 5个控制穗一、二次枝梗数和穗颖花数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大多表现负效 ,能显著减少群体的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和颖花数 ,说明从野生稻演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 ,可能淘汰了一些对产量不利的QTL ,保留了有利的QTL。相当一部分控制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及颖花数的QTL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或紧密连锁 ,且加性效应的方向一致 ,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些性状表型显著相关的遗传基础 ,同时也说明在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下 。
荆彦辉孙传清谭禄宾付永彩张培江徐正进陈温福王象坤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维管束颖花数
中国杂交粳稻
邓华凤华泽田杨飞王付华王守海王德正卢义宣东丽吕川根刘学军何强杨忠义荆彦辉袁勤隋国民舒服谭学林
我国现有水稻面积4.5亿亩,其中籼稻3.3亿亩,粳稻1.2亿亩,是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杂交籼稻年播种面积2.6亿亩,占籼稻总面积的80%以上,而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只有500万亩,仅占粳稻的5%。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粳稻杂交育种
一种体外重组水稻SCF(D3)E3连接酶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重组水稻SCF(D3)E3连接酶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运用从转基因愈伤组织中获取的SCF<Sup>D3</Sup>E3连接酶复合体,筛选鉴定到与SCF<Sup>D3</Sup>E3连接酶高效特异协同工...
李家洋王冰刘会会孟祥兵余泓刘贵富陈明江荆彦辉
水稻穗颈及第2节间维管束数的遗传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以沈农 8936 6等 4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水稻穗颈和第 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采用加性 -显性模型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维管束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狭义遗传力介于 0 4 15 1~ 0 5 5 19之间 .显性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的杂交组合和性状不多 ,杂种优势较弱 .穗颈大维管束数与 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颖花数、结实率、穗颈小维管束数与 1次枝梗数、第 2节间小维管束数与 2次枝梗数及 2次枝梗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
李金泉徐正进荆彦辉姜健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穗颈加性-显性模型
OaAn-1蛋白、编码基因及其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OaAn‑1蛋白、编码基因及其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该OaAn‑1蛋白为如下a1)或a2)或a3)蛋白质:a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蛋白质;a2)将序列表中SE...
李家洋余泓孟祥兵张静昆刘贵富荆彦辉陈明江
一种粳稻不育系快速转育方法
一种粳稻不育系快速转育方法,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及云贵高原海拔1400米以上开展本地育种,选择对三系杂交粳稻不育系有保持能力的优良粳稻品系作为父本,与不育系杂交;将杂交1代带到海南与保持系同时种植,对不育彻底的株系用相应的...
荆彦辉杨飞东丽
文献传递
植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光合适应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近年来围绕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植物光合适应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植物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升高适应的可能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2浓度升高下所增强的光合作用导致碳水化合物的过量积累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与过氧化氢(H2O2)的氧化还原信号对光合作用发生反馈抑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 isco)的含量及其活性的下降;气孔状态的变化。此外,植物体内C/N平衡、生长调节物质和己糖激酶对光合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等多个方面也会对光合适应产生影响。
谢辉范桂枝荆彦辉东丽邓华凤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气孔
抑制OaGS3基因表达的物质在调控四倍体野生稻籽粒长度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调控OaGS3基因的物质在调控四倍体野生稻产量/籽粒长度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证明通过编辑基因OaGS3,可实现籽粒长度的增加,从而选育产量较高的四倍体野生稻,推进四倍体野生稻的驯化与利用。
李家洋余泓孟祥兵张静昆刘贵富荆彦辉陈明江
一种部分利用杂种优势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稻遗传育种领域,选育可以部分利用杂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技术。遗传物质杂合的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其后代随着自交世代增加,遗传物质逐渐纯合而杂种优势逐步降低。通过1次杂交后通过多代选择,在株高、株型、生育期、粒型...
荆彦辉杨飞东丽谢辉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