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胜龙

作品数:47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耕地
  • 7篇土地利用
  • 6篇农用
  • 6篇农用地
  • 5篇征用
  • 5篇农用地分等
  • 5篇价值论
  • 5篇耕地资源
  • 4篇征用补偿
  • 4篇生态
  • 4篇土壤
  • 4篇GIS技术
  • 3篇生态安全
  • 3篇土地集约利用
  • 3篇土壤有机
  • 3篇集约利用
  • 3篇建设用地
  • 3篇教学
  • 3篇耕地生态
  • 3篇耕地生态安全

机构

  • 46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国土资源
  • 2篇福建省国土资...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福茶学院

作者

  • 47篇范胜龙
  • 14篇黄炎和
  • 7篇林晓丹
  • 6篇邱凌婧
  • 5篇邢世和
  • 5篇林金石
  • 5篇张莉
  • 4篇唐南奇
  • 4篇陈训争
  • 4篇蒋芳市
  • 4篇林翔程
  • 4篇张转转
  • 4篇孙巧燕
  • 2篇谢钊
  • 2篇刘友兆
  • 2篇罗文光
  • 2篇宋羽
  • 2篇陈巧燕
  • 2篇杨玉珍
  • 2篇涂凯

传媒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福建热作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自然资源情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耕地资源价值论我国耕地征用补偿的完善--以福建省为例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从耕地资源价值的角度,将耕地资源价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现行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地管理法》的补偿标准全省最高补...
范胜龙邢世和林翔程蒋芳市罗文光
关键词:耕地资源价值土地征用
福建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以福建省65个省级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统一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各开发区集约度分值,对全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层次较低,仅3.08%的开发区达到高度集约利用水平,中低层次利用水平的开发区占比达78.56%;(2)各等级开发区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团簇状分布;(3)整体上闽东沿海地区开发区平均集约度略高于闽西内陆地区,且闽西开发区呈现出"南部较高,中部偏低,北部一般"的分布特征.
孙巧燕张莉范胜龙邱凌婧
关键词:集约利用
从耕地资源价值论我国耕地征用补偿的完善——以福建省为例
本文从耕地资源价值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现行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管理法》的补偿标准全省最高补偿与最低补偿仅相差32714...
范胜龙邢世和林翔程蒋芳市罗文光
关键词:耕地征用补偿
文献传递
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耕地需求量预测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从区域粮食安全角度出发,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满足人们生存、生活需要所需最低保障的耕地需求量。以诏安县为例,预测出符合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面积,作为确定耕地保有量的依据,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诏安县的耕地需求量对于解决特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耕地需求量预测问题是可行的,其结果更具有警示性,更能起到风险警示作用。
范胜龙谢钊林金石谢小芳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量
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可行性研究——以龙海市为例被引量:10
2003年
以龙海市为例,对该市110个样点实地调查各分等因素的属性。对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差异性和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耕层厚度等三个因素的得分值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其他因素变化不明显。分等结果表明普查与现状数据的分等结果有较大差距,为保证分等结果的准确性和现势性,建议不能对所有因素都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对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水田耕层厚度应采用现状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同时认为在南方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较高的地区以50分为分等间距分等不尽合理。
范胜龙黄炎和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张家港市、如东县和涟水县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以苏南的张家港市,苏中的如东县,苏北的涟水县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10年的土地规划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结合三个市县的环境特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规划有助于区域综合环境的改善,且发展越快的地方其环境综合效应提升也越快。
范胜龙刘友兆雷广海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评价模糊综合评判
基于GIS技术的后备宜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及潜力——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在构建后备宜建设用地分步式算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利用1∶25万DEM数据、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20万重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测算和评价了福州市后备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后备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83.8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0%,利用潜力总体较高;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集中于周边4个县,低值区集中于中心5个区,因此周边邻县可作为未来建设用地拓展的主后备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应适当控制;后备宜建设用地在不同高度、坡度及坡向空间上分布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6°~15°地区及阴坡面.
张转转范胜龙唐南奇林晓丹
关键词:GIS技术
GIS支持下的龙海市农用地分等研究
该论文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和《福建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方案》为技术依据,以龙海市为例.对该市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在全市耕地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样点110个,实地调查各分等因素的属性.对各分等...
范胜龙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淤泥质海岸水体指数比较与分析——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淤泥质海岸地区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水体环境,深入分析水体指数在该区域的性能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研究区,使用2008年、2009年和2015年的MODIS和Landsat遥感数据,从地表覆盖类型光谱特征的角度,比较分析6种水体指数(即NDWI,MNDWI,AWEI nsh ,AWEI sh ,TCW和WI 2015 )的水体提取性能。通过ROC曲线得到各水体指数的最佳阈值,研究水体指数在淤泥质海岸地区的水体提取精度和提取误差,分析不同地表覆盖因素对水体提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WEI nsh 的水体提取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97.29%,制图精度达96.84%,用户精度达97.69%。各水体指数提取海水的制图精度较高,均高于90%;陆地水体的提取效果一般,制图精度均低于80%;NDWI对潮滩水的识别能力较差,制图精度低于其他水体指数。各水体指数的陆地水体漏分率较高,海水和潮滩水体的漏分率较低,MNDWI的海水漏分率高于其他水体指数。潮滩土壤对水体提取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耕地土壤,稀疏植被、茂盛植被和建成区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淤泥质海岸水体变化监测与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吴佳平张旸张杰范胜龙杨超张小芳
关键词:MODIS水体指数ROC曲线
福建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关联性研究
2023年
福建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碳减排是推进“双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福建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关联性可为其制定低碳的土地利用策略提供依据。为此,本文将福建划分为闽北、闽东、闽中、闽西、闽南五个区域,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研究区2005—2019年碳排放强度,并进行碳排放变化地区差异分析;构建引力模型对研究区9个设区市的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逐年增长,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区域建设用地净碳排放变化程度从低到高排序为闽北<闽东<闽西<闽中<闽南,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耕地碳排放变化程度从低到高排序为闽北<闽东<闽中<闽西<闽南;林地碳吸收变化程度从低到高排序为闽北<闽东<闽中<闽西<闽南;各市之间碳排放存在普遍联系,以泉州市为核心,其他城市碳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
唐春燕翁羽奇范胜龙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引力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