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旭丽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植物
  • 6篇克隆
  • 6篇克隆植物
  • 3篇生理整合
  • 3篇生态学
  • 2篇生态效应
  • 2篇生态学效应
  • 2篇结缕草
  • 2篇环境资源
  • 1篇冬小麦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密度
  • 1篇生态影响
  • 1篇时空异质性
  • 1篇碳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肥力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种群生态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范旭丽
  • 6篇王超华
  • 6篇李德志
  • 6篇柯世朕
  • 4篇李红
  • 4篇周燕
  • 4篇宋云
  • 3篇王春叶
  • 3篇孙玉冰
  • 2篇王绪平
  • 2篇盛丽娟
  • 2篇石强
  • 2篇朱志玲
  • 1篇申芳芳
  • 1篇王长爱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克隆植物结缕草在两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以克隆植物结缕草为对象,研究了其在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根、Ta和Tb分蘖的形成顺序依次后移,且形成速率均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关系.但在温室内,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时间一般均较温室外晚.复合节间的形成是逐渐完成的,在温室外,一个复合节间的70%完成于该复合节形成后和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前,而其余则完成于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之后.在温室外,二级匍匐茎上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规律与主匍匐茎相似,但Tb的形成速率较慢.这与各级匍匐茎之间以及各相应构件器官之间资源传输与分配格局存在差异有关.通过主匍匐茎的向前直线型生长和次级匍匐茎的侧向伸展,结缕草分株被放置到更加广阔的生态空间,分株种群规模扩大,资源摄取能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提高结缕草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能力.
李德志申芳芳王长爱柯世朕王超华范旭丽宋云李红周燕
关键词:克隆植物结缕草匍匐茎发育
土壤肥力和植株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肥力和植株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群体茎、叶特征的变化。[结果]冬小麦起身期的总茎数略低于成穗数,群体最大时期株型呈现梭形,开花期叶面积系数为4是较为合理的冠层结构;土壤肥力对小麦前期的茎、叶生长影响显著,在中后期也有一定的影响;密度则在形成最大群体前影响茎叶的生长,到小麦开花后影响不明显。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土壤肥力更为显著。[结论]合理群体的小麦叶片会随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当群体在早晚获得充分光照时,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总效率和总产量。该研究为培育新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石强李德志朱志玲王绪平盛丽娟柯世朕王超华范旭丽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肥力
克隆植物结缕草对环境资源时空耦合异质性格局的响应策略
环境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是自然环境的基本属性。任何植株都生长于时空异质分布的生境中。克隆植物以克隆生长为基础形成的克隆构件性以及生理整合特性使克隆植物获得比非克隆植物更为丰富的可塑性,以其独特的方式适...
范旭丽
关键词:克隆植物结缕草环境资源
文献传递
环境资源时空耦合异质性及其对克隆植物的生态影响
2008年
分析了环境资源的同质或异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克隆植物的一些特性,如生理整合、形态和生理可塑性、觅食行为、劳动分工、风险分摊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通过对一些经典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扩展和引申,提出了有关克隆植物对各类时空耦合异质生境响应对策的一些新的理论预测。同时对迄今为止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作了预测和展望。
范旭丽李德志王超华柯世朕李红周燕宋云孙玉冰王春叶
关键词:克隆植物时空异质性生态效应
克隆植物中的劳动分工及其生态学效应被引量:8
2008年
劳动分工是经济进步的发动机,克隆植物也具有与经济学相类似的劳动分工现象。环境异质性、分株专化与合作以及分株潜在的生长独立性是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发生的基本条件。根据发生条件可以把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分为环境诱导型和遗传型两种。克隆植物能够通过利用形态或生理可塑性和生理整合、劳动分工机制实现对生境中异质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生态学效应在于:提高对局部资源的摄食效率、克服局域资源限制、实现生物量的增益与适合度的提升,上述效应的机理可以用经济学边际成本分析和规模报酬规律来解释。同时,劳动分工还能提高种间竞争力、增强觅食有效性、减弱种内自疏,但同时,克隆植物在不稳定环境下的劳动分工效应也会增加生存风险。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应用,有关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柯世朕李德志范旭丽王超华周燕李红宋云王春叶孙玉冰
关键词:劳动分工克隆植物空间异质性生理整合
丛生型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植物种群的结构、生理整合作用、生长格局及形态可塑性、种群空间扩张等方面,对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生态学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同时提出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王超华李德志柯世朕范旭丽宋云李红周燕孙玉冰王春叶
关键词:丛生种群结构生理整合
克隆植物的碳素生理整合及其生态学效应被引量:10
2007年
碳素整合是克隆植物生理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克隆植物生存、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基本机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但克隆植物的种类不同、所处生境以及发育阶段不同或所受到的干扰、胁迫的程度不同,其碳素整合的范围、强度、方向、过程等也有所差异.本文对克隆植物碳素生理整合的基本特征、生态效应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迄今有关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碳素整合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认为在今后研究中,应加强对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同时对于碳素整合的生理学、解剖学和生态学机制的研究也亟待深入.
盛丽娟李德志朱志玲王绪平石强王超华范旭丽柯世朕
关键词:克隆植物生理整合碳素生态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