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莹莹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湿地
  • 3篇土壤
  • 2篇湿地管理
  • 2篇湖滨湿地
  • 2篇固定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芦苇
  • 1篇水深
  • 1篇水体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土壤化
  • 1篇土壤化学
  • 1篇土壤化学性质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环境质量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苏莹莹
  • 4篇张银龙
  • 3篇徐明喜
  • 2篇薛建辉
  • 2篇李川
  • 2篇孙磊
  • 1篇王丹
  • 1篇沈家禾
  • 1篇赵蓉
  • 1篇赵兵
  • 1篇庞博
  • 1篇范雅君
  • 1篇许鹏成
  • 1篇刘栋
  • 1篇陆珺

传媒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湖滨湿地芦苇收割生态环境效益研究
近年来,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如何解决湖滨湿地退化及水体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针对太湖的现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在污染和退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开展湖滨湿地恢复工程,促使太湖生态系统...
苏莹莹张银龙徐明喜孙磊
关键词:土壤化学性质
文献传递
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除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小球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氨氮和硝酸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铜存在时第5天,pH为4、5、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0%、0.6%、5.9%、6.0%和4.4%,悬浮态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0.9%、22.4%、15.5%、14.5%和20.2%;pH为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1%、2.8%和4.2%,但pH为4、5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却上升了0.8%和0.2%,在pH为4、5、6、7、8时悬浮态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则分别下降了4.4%、9.2%、5.3%、10.6%和10.2%。总体而言,铜抑制了小球藻的除氮能力,尤其对悬浮态小球藻的除氮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抑制性,而固定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铜对小球藻除氮能力的影响。
李川薛建辉苏莹莹许鹏成刘栋沈家禾
关键词:固定化小球藻除氮效果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川薛建辉赵蓉苏莹莹
关键词:固定化藻类
芦苇收割对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芦苇收割最为敏感,碱性磷酸酶次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种处理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磷在两种处理对应土层的差异性都较为显著,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极显著相关。说明芦苇收割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可能是土壤酶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徐明喜张银龙陆珺范雅君苏莹莹
关键词: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湿地管理
花桥国际商务城天福区水体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2011年
根据花桥国际商务城天福区水体及土壤质量本底值调查数据,参照GB 3838-2002中V类水质标准和GB15618-1995中的Ⅱ类土壤质量标准,运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天福区水体、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为规范区域开发行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和集约型城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福区河流水体达到V类水标准,其中新开河污染最严重,厚泽塘水质较好,氮磷等营养元素是该区河流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天福区土壤符合二级标准,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低,在重金属元素中,铜是主要的污染因子,而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土壤污染相对较轻,葡萄园土壤污染较严重。因此,应对天福区水体及土壤污染的治理有足够的重视。通过构建适合水体特征的水生植物群,利用超累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达到降低该区水体土壤污染的目的。
苏莹莹张银龙赵兵孙磊李海富
关键词:水质评价土壤质量评价
苏州太湖湿地芦苇生物量与水深的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淡水湖泊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部分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通过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湿地整个生长季的芦苇群落的调查,分析芦苇生物量的季节分配规律及水深与芦苇根冠比、株高和密度的相互关系,为苏州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芦苇地上生物量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呈先增后减的趋势,10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 219.46±280.86)g/m2);10月下旬的芦苇根冠比最高,达到了2.4,而4月底的芦苇根冠比最低(1.5);(2)季节性淹水区(简称SFF区)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干旱区(简称AF区),淹水区(简称FF区)居中;AF区根冠比稍高于FF区和SFF区;(3)10月下旬芦苇地下0~100 cm深处根系生物量最高,达到了(5 113.41±313.86)g/m2;地下50~7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28.33±4.15)%)明显高于20~4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19.85±1.59)%),而0~20、80~10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较低,仅分别为(13.05±2.35)%和(15.87±3.52)%;(4)芦苇的根冠比及密度与水深呈反比,芦苇的株高与水深呈正比。
王丹张银龙庞博徐明喜苏莹莹
关键词:芦苇生物量水深根冠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