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振国

作品数:3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褐斑
  • 10篇褐斑病
  • 10篇斑病
  • 8篇家蚕
  • 7篇叶螨
  • 7篇桑褐斑病
  • 6篇桑树
  • 5篇杀虫
  • 5篇杀螨
  • 5篇朱砂叶螨
  • 4篇桑园
  • 4篇杀菌剂
  • 4篇组合物
  • 4篇二斑叶螨
  • 3篇毒力
  • 3篇天牛
  • 3篇基因
  • 3篇复配
  • 3篇抽样技术
  • 2篇丁醚脲

机构

  • 33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海南省热带农...

作者

  • 36篇苏振国
  • 19篇江秀均
  • 17篇杨振国
  • 17篇柴建萍
  • 16篇谢道燕
  • 14篇倪婧
  • 13篇罗雁婕
  • 12篇白兴荣
  • 11篇张永红
  • 5篇邵榆岚
  • 5篇刘建波
  • 5篇达爱斯
  • 5篇刘永辉
  • 4篇李玲利
  • 3篇黄俊荣
  • 3篇朱红涛
  • 2篇黄平
  • 2篇符悦冠
  • 2篇韩冬银
  • 2篇陆鹏飞

传媒

  • 9篇蚕业科学
  • 3篇中国蚕业
  • 2篇农药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7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植物性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性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植物性杀虫组合物的原料包括:辣椒碱和天然柠檬烯。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性杀虫组合物,通过将辣椒碱和天然柠檬烯按特定配比混合,具有更加优越的杀虫效果,可大大降低复配植物性杀虫组合物的使用...
杨振国倪婧谢道燕苏振国张永红白兴荣罗雁婕柴建萍江秀均
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病菌的抑制活性和对家蚕的毒力测定被引量:6
2018年
为筛选对桑褐斑病病原菌有高效抑制作用且对养蚕生产安全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病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家蚕(Bombyx mori)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5种杀菌剂对桑褐斑壳丰孢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嘧菌酯,以上排序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6 6、0.020 5、0.028 9、0.258 0和2.265 0 mg/L;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以上排序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2.835 5、16.996 4、19.491 8、20.466 1和30.025 2 mg/L。5种杀菌剂对3龄起蚕的24 h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嘧菌酯、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以上排序杀菌剂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99.075 8、1 728.665 7、1 914.126 6、3 283.528 3、6 058.064 5 mg/L,均表现为低毒性。试验结果提示,嘧菌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桑园中对桑褐斑病的预防;其余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的治疗。具体的施药方案,则需要进一步评估田间用药对家蚕的安全风险性后确定。
苏振国江秀均杨振国谢道燕罗雁婕
关键词: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家蚕
椒碱烯酰胺对桑褐斑病的防效及对家蚕的毒性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探索杀菌剂椒碱烯酰胺用于蚕业生产上防治桑褐斑病的可行性,采用菌丝抑制法测定椒碱烯酰胺对其病原真菌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的毒力,采用田间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其对非靶标生/L,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田间用药2次后,椒碱烯酰胺300倍稀释液防效最高为4458%,500倍稀释液为3249%,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1000倍稀释液为004%。椒碱烯酰胺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8166 mg/L,约为甲基硫菌灵的19倍。椒碱烯酰胺对家蚕龄期经过、茧层量和健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影响眠蚕的体质量。研究结果可以为用椒碱烯酰胺与化学农药配伍防治桑褐斑病提供依据。
苏振国倪婧江秀均谢道燕柴建萍
关键词:家蚕毒力防效
桑园常规农药组合对8个家蚕原原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2020年
通过5组常规农药组合喷施桑树后,经过2次不同时间采叶添食3龄家蚕后,发现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草胺磷(喷地面) 2个组合的云7B、云8B、菁松B、皓月B有0.67%~6.67%的中毒蚕,其他处理及品种未出现中毒蚕,但发育不整齐;特别是清水对照和各处理的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抗性较弱,眠起不齐,且出现大小蚕。4个处理对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死笼率影响较大,其次是箐松A、箐松B,而对皓月A、皓月B的影响较小。4个处理对茧层率无影响,但不同处理的龄期经过比对照提前或延迟,眠蚕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的少数经济性状与对照相比无差别,但多数经济性状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建议重视桑园管理,生产用叶病虫害防治需科学、合理用药。
谢道燕杨继芬杨振国柴建萍范永慧江秀均苏振国
关键词:毒性安全性
防治桑树褐斑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桑树褐斑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它包括质量比为5~75:1:0.05~0.5的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复硝酚钠。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将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复硝酚钠按特定的质量比复配,使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复...
苏振国罗雁婕杨振国江秀均谢道燕柴建萍倪婧达爱斯
文献传递
螺旋粉虱对10种寄主植物的趋性研究
2008年
本文通过随机摆放寄主植物(呈圆形)和采用Y形嗅觉仪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螺旋粉虱成虫对多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趋性差异,寻找诱集植物,为螺旋粉虱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0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螺旋粉虱成虫趋向于在番木瓜和番石榴上停落、取食和产卵;在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的Y形嗅觉仪实验中,螺旋粉虱雌成虫对番木瓜、番石榴的趋向性最强。
郑凌燕符悦冠韩冬银毕仁军黄华苏振国
关键词:螺旋粉虱寄主植物趋性
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对桑褐斑病病菌的联合毒力
2022年
为明确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对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嘧菌酯和戊唑醇单剂对桑褐斑壳丰孢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毒力;在单剂毒力的基础上采用毒性比率法测算了嘧菌酯和戊唑醇的增效配比范围,并采用共毒系数法明确了最佳增效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和戊唑醇对桑褐斑壳丰孢菌菌丝的半抑制浓度(EC 50)分别为2.27 mg/L和0.26 mg/L,对桑褐斑壳丰孢菌分生孢子的EC 50分别为12.84 mg/L和20.47 mg/L;增效系数测定在嘧菌酯与戊唑醇的质量比分别为35∶1、20∶1、13∶1、9∶1、6∶1、4∶1时对桑褐斑壳丰孢菌的毒性比率分别为1.86、1.69、1.78、1.75、1.73、1.70,均大于1.69,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嘧菌酯与戊唑醇的质量比在25∶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260.91,对桑褐斑壳丰孢菌的EC 50为0.67 mg/L。该结果可以为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防治桑褐斑病提供参考。
苏振国江秀均李玲利杨振国柴建萍白兴荣
关键词:嘧菌酯戊唑醇桑褐斑病
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致死剂量效应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明确联苯肼酯对害螨的致死效应。[方法]采用Potter喷雾塔分别喷施并比较不同浓度联苯肼酯在不同药量下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差异。[结果]喷施0.1~3.0 m L的联苯肼酯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显著递增,二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沉积量介于0.60~13.61μL/cm2;100、50 mg/L的联苯肼酯在0.2~3.0 m L的药量范围内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即不受施药量及沉积量的影响;而3.125~25 mg/L的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的死亡率随药量和沉积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药量范围的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的LC50与药量及沉积量间呈幂函数关系,其LC_(50)值随药量及沉积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结论]联苯肼酯对害螨存在明显致死剂量效应。
杨振国谢道燕倪婧苏振国罗雁婕
关键词:杀螨活性朱砂叶螨
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云南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云南省不同养蚕地区收集了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蚕样品,分离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并提取基因组,克隆SSU rD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DNA)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蚕区Nosema bombycis分离株SSU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遗传距离小于0.006,它们在长度和多个位点存在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ITS遗传差异较为显著,序列中存在多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单碱基的转换和颠换。基于SSU rDNA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分离株系间存在遗传分化,种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无直接联系。研究结果丰富了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张永红苏振国罗家福李春峰敖宝林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转录间隔区
7种常用杀虫剂对桑树天牛的防治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桑树天牛的杀虫剂。[方法]采用蛀孔注射药剂法,测定7种杀虫剂对桑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7 d,2.5%敌杀死EC 2.5 g/L和20%吡虫啉SL 20 g/L对黄星天牛的防效分别为93.55%和90.41%,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10%顺式氰戊菊酯EC 10 g/L、40%毒死蜱EW 40 g/L和20%吡虫啉SL 20 g/L的对桑天牛防效分别为100%、94.34%和93.88%,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药后15 d,2.5%敌杀死EC 2.5 g/L、10%顺式氰戊菊酯EC 10 g/L、20%吡虫啉SL 20 g/L和40%毒死蜱EW 40 g/L对黄星天牛和桑天牛的防效更好,与其他处理的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0%顺式氰戊菊酯EC、40%毒死蜱EW、20%吡虫啉SL和2.5%敌杀死EC稀释10倍蛀孔注射可有效防治桑树黄星天牛和桑天牛,可作为田间桑树天牛的防治用药。
苏振国刘建波刘永辉朱红涛
关键词:桑树天牛杀虫剂防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