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骨折
  • 9篇内固定
  • 7篇股骨
  • 6篇固定术
  • 6篇关节
  • 5篇腰椎
  • 4篇胸腰椎
  • 4篇内固定术
  • 4篇钢板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置钉
  • 3篇置换术
  • 3篇椎骨
  • 3篇螺钉
  • 3篇骨折内固定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关节置换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东莞市石龙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4篇苏厂尧
  • 19篇姚汉刚
  • 19篇谢文伟
  • 17篇余占洪
  • 12篇廖德允
  • 10篇李再学
  • 7篇黎明华
  • 7篇余颖锋
  • 5篇熊秉刚
  • 5篇王志坤
  • 5篇曾兴栋
  • 2篇李素香
  • 1篇侯之启
  • 1篇夏虹
  • 1篇黎润超
  • 1篇马立敏
  • 1篇张余
  • 1篇方祥仔
  • 1篇李素香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苏厂尧谢文伟姚汉刚余占洪李再学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三踝骨折内固定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34例三踝骨折,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岁。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应用外踝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空心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 34例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优2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正规的功能锻炼对改善远期疗效,对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苏厂尧余占洪曾兴栋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冷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3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后急性期存在着疼痛、肿胀、失血等不良反应。不仅加重患者术后痛苦,还影响康复进程。冷敷疗法(coldtherapy)是利用寒冷刺激皮肤或黏膜以治疗疾病的物理方法,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某些医疗机构,
余占洪李素香苏厂尧余颖锋谢文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冷敷疗法影响因素术后康复进程物理方法
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比较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25.5岁,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2组:前臂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单切口组)和前臂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双切口组),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骨间背神经损伤情况,并于术后2、12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定前臂功能,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12周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切口长度、术后5d的VAS评分和术后2周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出现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 结论 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术中暴露及中期疗效均满意,但前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且较美观。
余占洪王志坤谢文伟苏厂尧廖德允姚汉刚
关键词:尺骨骨折
髋动力螺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不同年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同年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54例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患者以65岁为标准分成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5.5个月(11~26个月),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愈合率90.47%,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4.44%,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上DHS内固定组愈合率69.70%,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1.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髋关节功能MerleDaubigne标准评价,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优良率62.96%,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为80.9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折,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均是内固定的理想选择。高龄患者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疗效明显优于DHS,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姚汉刚余占洪苏厂尧余颖锋曾兴栋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器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40例。年龄49~83岁,中位数69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1型15例,A2.1型11例,A2.2型27例,A2.3型16例,A3.2型6例,A3.3型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至8 d,中位数2.5 d。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1例骨折获得愈合;15例内固定手术失败,其中螺钉松动、退出10例,断钉2例,股骨头切割3例。10例螺钉松动、退出者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能早期负重及下床活动,其中3例在术后1年死亡,其余7例自主生活能力缺失;2例断钉及3例股骨头切割者因术后长期疼痛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按照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3例,良35例,中13例,差15例。结论:除患者自身骨质量较差外,骨折复位不满意、骨折粉碎较严重、内固定安装位置不恰当也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余占洪苏厂尧余颖锋曾兴栋李素香
关键词:髋骨折转子间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缓解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PVP。骨水泥用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含显影剂),注射量3~5 ml。分析该技术对本症的止痛效果和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过8~18个月的随访,42例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有效率为91.7%。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仅表现为注射局部椎体的胀痛。结论 PVP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疗效显著,创伤少,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苏厂尧谢文伟李再学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
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02—2013-02诊治的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36例,随机分成背侧单切口组及背侧双侧切口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神经损伤、显露骨间背神经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而切口长度及术后5 d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2组术后2、4周前臂旋转功能有明显差异,术后8、12周无明显差异。结论 2组手术方法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术中显露及远期疗效均满意,但是单切口组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且美观,值得在临床推广。
王志坤余占洪谢文伟苏厂尧廖德允姚汉刚
关键词:骨折重建钢板单切口双切口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来治疗患者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42例,对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受伤椎体在手术前后的具体矢状面指数(si)的差异。结果该研究组患者切口均无感染,手术以后脊髓神经症状没有加重现象。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5个月,植骨在术后6个月均融合。患者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和矢状面指数变化与手术以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该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现象。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方法来治疗胸腰椎的骨折,其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较好,手术以后伤椎的高度丢失减少,且内固定牢固,非常有利于伤椎的快速融合与预后。
余占洪黎明华李再学谢文伟姚汉刚苏厂尧
关键词: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
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维CT扫描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44.5岁(23~56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术前均投照患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并进行后期三维重建。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方法,对普通X线片与结合CT扫描的两种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例中7例改变原有分型(18.3%),有4例最终依据CT图像分型改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36例中经CT证实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共7例(18.3%),而普通X线检查仅发现较明显移位的4例髁间骨折。结论 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余占洪李素香李再学余颖峰苏厂尧姚汉刚
关键词:胫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