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奇林

作品数:232 被引量:793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4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8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7篇病毒
  • 75篇番鸭
  • 52篇原体
  • 48篇支原体
  • 47篇呼肠孤病毒
  • 40篇番鸭呼肠孤病...
  • 37篇基因
  • 36篇山羊
  • 30篇疫苗
  • 26篇羊肺炎
  • 26篇细小病毒
  • 25篇病毒病
  • 21篇免疫
  • 20篇引物
  • 20篇绵羊
  • 20篇绵羊肺炎
  • 20篇绵羊肺炎支原...
  • 20篇番鸭细小病毒
  • 19篇丝状支原体
  • 17篇丝状支原体山...

机构

  • 196篇福建省农业科...
  • 23篇广东省农业科...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福清市畜牧兽...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广州格雷特生...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莆田县畜牧兽...

作者

  • 226篇胡奇林
  • 87篇江锦秀
  • 76篇陈少莺
  • 74篇程晓霞
  • 61篇林锋强
  • 58篇陈仕龙
  • 58篇游伟
  • 52篇朱小丽
  • 46篇程由铨
  • 42篇江斌
  • 39篇林天龙
  • 36篇欧阳岁东
  • 29篇李怡英
  • 26篇孙敏华
  • 26篇王劭
  • 23篇董嘉文
  • 18篇李林林
  • 16篇林甦
  • 11篇袁建丰
  • 9篇张云

传媒

  • 27篇福建农业学报
  • 20篇中国预防兽医...
  • 16篇动物医学进展
  • 11篇福建畜牧兽医
  • 8篇中国兽医学报
  • 7篇中国兽医杂志
  • 5篇广东畜牧兽医...
  • 4篇中国动物传染...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福建省科协第...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病毒学报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畜牧兽医科技...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福建省畜牧兽...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21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16篇2006
  • 12篇2005
  • 15篇2004
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评价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对番鸭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的免疫机理;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7~35d观察番鸭生长发育,检测免疫番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和法氏囊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免疫番鸭生长发育正常,免疫器官中胸腺明显增大;免疫后35d血清中和抗体才开始上升;外周血和胸腺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5);而外周血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对LPS增殖反应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功能增强(P<0.05)。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免疫后主要刺激提高番鸭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的能力。
林锋强陈仕龙陈少莺朱小丽程晓霞胡奇林王劭
关键词:番鸭免疫应答细胞免疫
从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羊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无胆甾原体
为了明确福建省某羊场发生的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的病原,本研究利用支原体培养基对肺组织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通过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显示:病羊肺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上传代后,培养1~2 d后,...
江锦秀林裕胜江斌林甦胡奇林
四种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抗原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4
2000年
用 L PA、VI、FA和 EL ISA四种方法平行检测了 9羽人工感染鸭和用 L PA、VI及 FA三种方法平行检测了 2 8羽野外送检鸭肝、脾及肝和脾混合组织中 MPV抗原 ,结果显示 :L PA、FA和 EL ISA均有很强的特异性 ;四种方法对人工感染鸭 MPV抗原的检出率均在 88.9%以上 ,任何两种方法之间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在 88.9%以上 ,无显著性差异 (X2 检验 ,P>0 .0 5 ) ;三种方法中两两之间检测野外送检鸭 MPV抗原结果的符合率均在 82 .1 %以上 ,亦无显著性差异 (X2 检验 ,P>0 .0 5 ) ;L PA检测肝和脾混合组织的阳性率 (6 4.3% )高于单个组织 (肝 6 0 .7%、脾 5 7.1 % ) ,表明 L PA、 VI、 FA和 EL ISA检测病鸭组织中MPV抗原均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检出率 ,都可用于诊断番鸭细小病毒病。L PA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判定直观等优点 ,易于基层单位和专业户推广应用 ,是诊断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实用方法。
胡奇林程由铨陈少莺李怡英林天龙
关键词:疫病
福建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B2L和VIR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明2014年-2015年在福建省流行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遗传变异情况,对10株ORFV流行毒株的F1L、B2L和VI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6%~100%,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7%,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7.1%;同NZ2参考株比较,FJ-YT2014缺失2个氨基酸;10株ORFV B2L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9.9%,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5%,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7.7%;10株ORFV VIR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8%~99.5%,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9.6%,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6.4%。基于基因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与福建省分离株、山西株和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B2L基因与新疆、山西、德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VIR基因与台湾、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结果提示,当前福建省流行的ORFV F1L、B2L和VIR基因尚未出现明显变异,但是其F1L、B2L和VIR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普遍存在异质性。
林裕胜江锦秀江斌游伟胡奇林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病毒B2L基因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福清一山羊养殖场发生的山羊肺炎病原进行确诊,为福建山羊溶血性曼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剖检采取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随后对溶血性曼氏杆菌、羊口疮病毒、绵羊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簇等羊常见呼吸道病原进行PCR检测,对分离菌进行16SrRNA基因克隆测序,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PCR检测结果显示,除溶血性曼氏杆菌有扩增条带外,未检测到其他病原;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其他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7.1%~100.0%,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美国D171参考株同源性高达100%;以上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命名为FJ-FQ2018。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高敏,对氨苄西林中敏,对多粘菌素B、林可霉素低敏。【结论】福建某养殖场引进的山羊发生肺炎后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分离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林裕胜江锦秀张靖鹏游伟胡奇林
关键词:山羊药敏试验
番鸭细小新型疫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番鸭细小新型疫苗的制备方法:以番鸭细小病毒弱毒P1株(MPV-P1株,保藏编号:CCTCC NO:V201013)和番鸭源鹅细小病毒弱毒D株(GPV-D株,保藏编号:CCTCC NO:V201014)为种毒,应...
陈少莺程晓霞林锋强陈仕龙程由铨朱小丽林天龙胡奇林王劭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σC表达蛋白为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2
2006年
将鸭呼肠孤病毒小外壳σC蛋白编码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经EcoRⅠ和SacⅠ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获得了重组质粒pET32a-σC,转化DH5α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融合蛋白能够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康复鸭血清发生特异反应;以0.15 mmol/L IPTG诱导,5 h后融合蛋白σC表达量可达高峰,分子质量为50ku;融合蛋白纯化后被用作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经对检测条件优化,最佳包被浓度为5μg/mL,标准阳性血清的最适稀释倍数为1∶40。用该方法对50份鸭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与琼脂扩散抗体检测法相比,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耿宏伟郭东春张云胡奇林刘明张序王立群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原核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被引量:41
2004年
参考 Gen 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 (m uscovy duck reovirus,MDRV ) S1基因序列 ,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HP11、HP12 ,以此引物用 RT- PCR对番鸭呼肠孤病毒 S1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 :引物 HP11、HP12能从所有供试的 4株分离毒 MDRV- MW9710、MW980 6、MW980 9、MW9810扩增出 30 0 bp S1基因 c DNA片段 ,而不能从禽呼肠孤病毒 (ARV) S1133株和番鸭胚成纤维 (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任何片段 ;该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为 1pg的病毒核酸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对含毒细胞培养液和尿囊液只需用氯仿进行简单处理 ,即能检测出 MDRV核酸。因此认为 ,该 RT-
胡奇林林锋强陈少莺朱小丽程晓霞陈仕龙林天龙江斌李怡英程由铨
关键词:RT-PCR番鸭呼肠孤病毒基因序列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培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培育出适应CEF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并测定了该弱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弱毒株已失去对一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在雏番鸭体...
陈少莺胡奇林程晓霞陈仕龙程由铨林天龙江斌林锋强朱小丽李怡英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选育的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C)培育出适应MDEFC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的鹅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株 ,同时测定了该弱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 :该弱毒株已失去对 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 ,在雏番鸭体内连续肓传 5代 ,未见毒力反强现象 ;该弱毒株对MDEFC的TCID50 稳定在 10 -5~ 10 -6/0 .1ml;1日龄雏番鸭免疫接种后 7天攻毒可获 10 0 %保护 ,表明该弱毒株安全。
陈少莺胡奇林程晓霞李怡英程由铨
关键词:雏番鸭鹅细小病毒弱毒株选育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