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肿瘤
  • 1篇神经离断
  • 1篇神经重建
  • 1篇手术
  • 1篇疼痛
  • 1篇疼痛行为
  • 1篇痛行为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肿瘤相关
  • 1篇肿瘤相关物质
  • 1篇转移性肿瘤
  • 1篇外伤
  • 1篇离断
  • 1篇颅脑
  • 1篇颅脑外伤
  • 1篇脑外伤
  • 1篇脑肿瘤
  • 1篇脑肿瘤患者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胡军
  • 2篇徐军
  • 2篇孙祥冬
  • 1篇李键
  • 1篇张蓉
  • 1篇郑拥军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可预防和逆转神经离断后大鼠的疼痛行为
2024年
靶向肌肉神经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是一种预防或减轻残肢痛的干预措施。与早期TMR相比,伤后较长时间TMR的效果较差。由于在TMR中控制断端神经疼痛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该研究使用了一个临床前模型作为机制研究的平台。在保留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之后,大鼠接受TMR、单纯神经瘤切除术或损伤部位的假手术。干预措施在SNI后立即或延迟(3或12周)进行。疼痛行为通过对机械刺激(针、vonFrey和动态刷)和冷热刺激(丙酮和辐射热)的敏感性来衡量。SNI对所有机械刺激和寒冷产生超敏反应,并且在假手术后持续存在。SNI时行TMR可阻止大鼠疼痛行为的发生,3周后行TMR可使大鼠疼痛行为恢复至基础水平。相比之下,SNI术后3周行神经瘤切除术较TMR对痛觉过敏的改善更明显,但在术后12周时无明显效果。此模型中,在伤后3周内进行TMR可以减轻神经切断引起的疼痛表型,伤后12周延迟TMR未能缓解疼痛行为。该研究重现了截肢手术的临床经验,证明该模型用于研究TMR镇痛机制的有效性。
胡军郑拥军
关键词:截肢手术机械刺激超敏反应
老年人颅脑外伤的特殊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的特殊性。方法将227例病人分成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各组中跌伤的百分比、车祸的百分比、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百分比及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病人的死亡率。结果老年颅脑外伤病人跌伤的发生率为66.7%(P<0.0001),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为49.46%(P<0.0001),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死亡率为40%(P<0.05),都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跌伤是老年人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于老年人。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后死亡率高。
孙祥冬徐军胡军
关键词:老年人颅脑外伤
脑肿瘤患者检测肿瘤相关物质的意义
2006年
目的通过对脑肿瘤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生长因子(TSGF)的检测,探讨对于脑原发性肿瘤和脑转移性肿瘤的鉴别。方法67例脑肿瘤患者术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SGF,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原发性恶性肿瘤组和颅脑转移性肿瘤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组20例、其中3例阳性,阳性率15%;原发性恶性肿瘤组27例,其中6例阳性,阳性率22.22%;转移性肿瘤组20例,其中12例阳性,阳性率60%。转移性肿瘤组病人的血清TSGF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的病人,P<0.01。结论血清TSGF的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
孙祥冬李键胡军徐军张蓉
关键词: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