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5年7种STD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5年性传播性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性病防治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7~2005年北仑区性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行趋势:1987~2005年北仑区累计报告性病(HIV/AIDS除外)14 5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7.33/10万,年平均增长38.28%;各类性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以梅毒(72.41%)、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64.33%)增长最快;性病流行病谱逐渐发生改变,NGU、梅毒构成增长迅速,淋病构成逐年减少,2003年开始NGU发病超过淋病位居首位。②人群分布:男女性别比为0.79︰1,从1996年开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占74.86%;已婚者(72.25%)占多数;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44.49%)。[结论]宁波市北仑区性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性传播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当前预防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
- 肖伟贺佩袁静儿
- 关键词:性传播性疾病流行病学
- 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淋病防治工作提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7--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淋病年均发病率为98.53/10万,位居各类性病首位(36.8%),发病呈上升趋势,淋病所占性病构成逐年减少;男性多于女性(1.2:1);发病以20~39岁中青年为主(71.8%),15岁以下儿童占有一定比例(2.0%);已婚患者4556例(71.1%);报告本地5507例(86.0%);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44.5%)。[结论]北仑区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性传播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当前预防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
- 贺佩肖伟
-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2004-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征及网络直报信息报告质量。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仑区2004-2008年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宁波市北仑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其中一般事件13起,相关信息6起,均为传染病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占78.95%;共报告病例546例,死亡1例,平均罹患率为2.16%;84.21%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事件首例病例发生到报告时间平均为11.82d,从接到报告到网络直报时间平均为10.80h;报告数据完整率均在84.21%以上,原因查明率为100%。结论应重点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事件现场处置水平。同时应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系统管理,以提高网络报告及时性。
- 肖伟贺佩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解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贺佩肖伟唐利菊
- 关键词:儿童死因主要死亡原因区域卫生规划死亡监测资料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建设效果评价
- 2009年
- 目的评价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溟村实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建设对村民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在"行动"实施前后,以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北仑区大溟村15岁以上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结果"行动"实施后,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得分由实施前的54.58±29.06分提高到72.52±15.84分(P<0.05),"切菜砧板生熟分开"、"近半年测血压"和"家养犬打疫苗"的行为形成率分别从干预前的37.05%、47.01%和19.71%提高到76.28%、76.64%和72.73%。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行动"对提高村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 罗颖芝王雪英肖伟
- 关键词:示范村
- 某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现状及对策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当前北仑区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工作的对策及建议。[方法]收集2005年北仑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资料,对该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年,北仑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累计报告发病229例,无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5.10%,其中流行性感冒(含上感)4起、其他感染性腹泻1起,罹患率分别为4.07%、21.51%。[结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波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增强法律责任意识、依法加强联合防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人员和设施配备、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依法加强监督指导等策略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有效措施。
- 肖伟徐国丰葛国川
- 关键词:学校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宁波市北仑区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09-2013年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结果 35例重症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3岁以下儿童占94.29%,年龄中位数为1岁;散居儿童30例(85.71%),发病集中在5~7月份.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出疹症状,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平均持续4.6d,最高温度≥39℃的28例(80%),出疹平均持续4.0 d;首次就诊无典型出疹临床表现的占45.71%.发病后平均0.5d就医,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平均需0.8d,确诊平均1.5d,初诊正确率为48.57%.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88.57%)为主.结论 应重点做好低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同时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预警.
- 肖伟翁幼娜李巧方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 浙江省宁波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流行现状及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作为项目点,整群抽取该镇8个行政村,采用问卷形式,对891名学龄前儿童在过去1年内(2007年1月11日至12月31日)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91名儿童中,1年内发生伤害的达120人次,伤害发生率为13.47%,其中男女性儿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5.45%和11.17%,伤害类型构成排序前5位依次为跌落(55.00%)、动物伤(10.00%)、烧烫伤(6.67%)、钝器伤(5.83%)和交通事故(5.83%)。不同户籍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时间及伤后处理结果等不一致。对学龄前儿童伤害及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儿童年龄较大、没有上幼儿园、无保姆陪护、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以及家庭中存在的某些危险环境,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应针对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措施。
- 高华肖伟张涛丁可
-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伤害死因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北仑区居民伤害年均标化死亡率为64.10/10万,占全死因的12.63%,占该地区全死因第3位;按PYLL排位,伤害居第2位,总PYLL为22354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28.74%,平均减寿年数为13.68人年/人。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溺、自杀和被杀,占伤害死亡的69.46%。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男性(27.67/10万)是女性(10.73/10万)的2.58倍。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增大,0~14岁年龄段以淹溺居首,15~44岁及45~59岁年龄段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60岁以上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是北仑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因伤害死亡外部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 肖伟贺佩陈坤
-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对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资料统一编码分类,利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分析该期间居民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结果5年间,北仑区居民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04.93/10万,全死因标化死亡率和PYLLR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起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0~14岁及15~44岁组以损伤中毒为主,45~59岁及60~岁组以恶性肿瘤为主。按潜在寿命损失年评估,恶性肿瘤(42.34%)和损伤中毒(28.79%)是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逐渐成为影响北仑区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北仑区卫生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 贺佩肖伟徐国丰葛国川陈耀荣
- 关键词:生命统计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