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银陶
- 作品数:23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被引量:3
- 1998年
-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 翁银陶
- 关键词:《周易》人格理论卦爻辞
- 《山海经》作于楚怀王末年考被引量:3
- 1987年
- 《山海经》共十八篇。袁珂等人以为《海内》四经多秦汉地名,应作于秦汉以后。按,这些地名为:象郡、余暨、下隽、桂阳、彭泽、朝阳、淮浦、雁门、倭、列阳、朝鲜、大夏、月支、天毒、桂林、番禹等,其中前七个出自《海内东经》末的“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段。此段乃他书所误入:一,《山海经》记叙水流时,均以山为主体,言某山也某水,如甘枣之山,共水出焉;海内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而此段却以水为主体,言某水出某山,如北江出曼山,南江出南山,与全书体例不符。二,
- 翁银陶
- 关键词:楚怀王仙人燕昭王
- 从原始文化看华夏先民的审美追求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 :一 ,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 ,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 ,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 ,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 ,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 ,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 ,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如华夏先民的文身 ,既是为了保护自身 ,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 翁银陶
- 略论先秦诸子的个性独立意识
- 1998年
- 翁银陶
- 关键词:先秦诸子庄子从众心理孔子家族成员墨子
- 元散曲中的写景抒情之作
- 2007年
- 元散曲的写景抒情之作在内容主题方面,或纯写景,或抒发爱景、归隐、离别、羁旅之情,而元代社会十分突出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的现象,却得不到应有的反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蒙元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外,还与当时汉族作者汉民族意识有所弱化有关。在艺术手法方面,元散曲作家还大大发展了以人物入景、以作者自我形象入景的艺术手法,值得后代诗词家借鉴。
- 翁银陶
- 关键词:元散曲民族意识
- 自我展示——汉大赋作家的创作驱动力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认为,促使汉大赋产生的驱动力,既不是为讽谏而作、献纳而作,也不是因帝王之命而作,而是缘于汉大赋作家的自我展示心理。这一观点,不仅可以从古代学者“见异于世”的赋论、赋家“猥欲逮及”的言谈中得到印证,而且汉大赋的冷僻诡异之字、广博的内容、宏大的篇幅以及劝百讽一的规谏,也无不与“自我展示”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汉大赋作家的这种自我展示心理,是因当时“高自称誉”的社会心理、汉王朝的强盛国力以及扬名于时、流芳后世的时代思潮而产生的。
- 翁银陶
- 关键词:汉大赋文学创作自我展示作家
- 物占神话与《易经》的非理性思维被引量:2
- 2005年
- 物占神话与《易经》都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都认为自然及社会的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由神决定的,二者的知识都是古代的巫所必须掌握的。但二者又有颇多差异:一,前者的预示指向集体的人,后者则指向个人;二,前者征兆物的出现是自发的、偶然的,后者的吉凶则可由问卦者主动求取;三,前者的征兆物多为怪异的物,后者的吉凶暗示则为一般常见的物;四,前者的征兆物及灾难都是具体的,后者的吉凶说明,既有具体的物,又有抽象的说理,其灾难,均为概括性的“吉”、“凶”;五,前者所预示的现象,几乎全是灾难性的,后者则吉凶各半。
- 翁银陶
- 关键词:《易经》非理性思维
- 试论古神话的悲剧美
- 2005年
- 具有悲剧美的远古神话有以下几种 :反映早期人类为求生存而同自然力作斗争的悲剧神话 ;为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健康水平而牺牲生命的神话 ;反映原始人为反抗黑暗势力、维护人类道德而英勇献身的神话。前两种悲剧性神话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力的矛盾 ,而第三种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矛盾 ,因而 ,其悲剧美的价值最高。上述悲剧神话具有以下共同点 :都属崇高型悲剧 ;给人的感受不是哀痛 。
- 翁银陶
- 关键词:远古神话悲剧崇高
- 略论先秦两汉的阴阳五行学说被引量:7
- 2003年
- 阴阳五行学说是由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融合而成的。西周以后,原始的阴阳与五行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阴阳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阴阳平衡、阴阳相克、阴阳转化三大理论的形成。从西周初年箕子对原始五行学说作了某些发展后,经过300多年,至西周末年,五行家又将五行与万物构成说相联系,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到了战国中期《管子》一书,有关学者始将二者作了初次的融合。董仲舒是西汉的大儒,同时也是当时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他承接《易传·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将阴阳观念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东汉以后,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发展史上,又出现了与谶纬之说相融合的新的走向。两汉以后,阴阳五行学说又与占卜术、堪舆术相融合,其学术走向又呈新的趋势。
- 翁银陶
- 关键词:阴阳天人感应谶纬
- 略论当代诗词创作中的惯常思维与超常思维
- 2007年
- 当代诗词作品,在内容方面,多局限于写作者个人日常生活之事、之情、及所见、所闻,这是沿袭古人创作思路的"惯常思维"的表现,但只有惯常思维是不够的,当今广大诗词家还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还应创作出以"虚构"为主的作品。在艺术手法方面,也应有"超常思维"的思考,在情景交融、衬托渲染等传统艺术手法之外,再创造出一些诸如意识流、荒诞想象等新的艺术手法。
- 翁银陶
- 关键词:超常思维内容题材艺术手法当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