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国人乳头体磁共振形态学测量
- 2010年
- 目的研究国人正常乳头体MR形态学。方法对1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乳头体薄层MR平扫。层厚为2mm,间隔为0mm;扫描序列为SET1WI,分别测量左右两侧乳头体的左右径(经乳头体中心最内侧端点至最外侧端点的距离)、前后径(经乳头体中心的最前端点至最后端点的距离)及上下径(经乳头体中心的最上端点至最下端点的距离)。结果乳头体各径线均值为(4.282±0.596)mm,95%的置信区间为2.967~5.502mm。乳头体的左右侧差与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体各径线正常测量值可为相关疾病导致的乳头体形态异常改变提供诊断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状态下的病理改变提供参照。
- 曹卫民沈龙山成明富阮风华付宏伟罗宏刘三春
- 关键词:乳头体磁共振成像
- 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IA)破裂危险因素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I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通过CTA后处理图像分析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数目、位置、形态、最大径、瘤体高度/瘤颈宽度、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血流入射角。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IA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IA破裂的诊断效能。结果CTA共检查出58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30个,未破裂动脉瘤28个。破裂和未破裂IA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在形态学参数方面,数目、位置和瘤体高度/瘤颈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瘤形态、最大径、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和血流入射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和血流入射角是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1.985,曲线下面积是0.7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6.7%和64.3%;当血流入射角>117.5°,曲线下面积是0.6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3.3%和75.0%。结论瘤体最大径/近端载瘤动脉直径>1.985和血流入射角>117.5°是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之怀罗宏潘景娥邹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 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帕金森病(PD)患者均进行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将患者分为2组,融合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融合组在Lead-DBS融合图像辅助下实施开机程控策略,对照组进行传统的逐个触点尝试的程控策略,统计2组患者开机耗时、开机后3个月来程控次数、不良反应次数及UPDRS-Ⅲ改善率,统计术后3个月组织激活体积(VTA)与丘脑底核(STN)重叠部分占STN的百分比及UPDRS-Ⅲ评分改善率、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改善率及术后非运动症状评分(NMSS)改善率。结果纳入60例病人并全部接受随访3个月。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首次开机程控时为(103.83±12.21)min,对照组开机耗时(160.20±15.47)min,P<0.05;融合组开机程控不良反应次数平均为1.63次,而对照组平均出现2.4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人均程控次数融合组为(4.33±1.40)次,对照组为(4.97±1.13)次,开机后UPDRS-Ⅲ改善率融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进行影像融合,所有患者VTA与STN重叠部分占STN的百分比与UPDRS-Ⅲ评分改善率、PDQ-39改善率及非运动症状改善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r=0.47、r=0.28。结论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术后首次开机程控,可减少首次开机耗时,减少程控次数,提高程控效率,为术后程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在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周金山梁立志束汉生辛玲代凤罗宏胡元亮王大巍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
- 基于CT血管造影的形态学特征预测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 2022年
- 目的比较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囊状动脉瘤临床指标和形态学特征,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后交通囊状动脉瘤患者131例。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否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利用单因素比较分析临床基本资料和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建立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模型。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在性别、动脉瘤顶指向、是否伴有子囊、瘤体最大径、瘤体宽度、瘤体高度、纵横比、尺寸比、长宽比以及入射角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动脉瘤顶指向外下方(OR=29.526,95%CI:3.205~271.987,P=0.003)、入射角度(OR=1.038,95%CI:1.002~1.077,P=0.014)、纵横比(OR=4.979,95%CI:1.046~23.712,P=0.044)、尺寸比(OR=6.233,95%CI:1.432~27.135,P=0.015)为影响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模型,用预测模型的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877(0.815~0.93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后交通动脉瘤顶指向外下方、入射、纵横比和尺寸比是形态学预测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后交通囊状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 李松沈龙山罗宏仝贺王震寰
- 关键词:形态学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功能障碍程度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功能障碍程度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5—2021-04诊治的6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例为轻中度功能障碍(ODI指数<40%,Ⅰ组),30例为重度功能障碍(ODI指数40%~60%,Ⅱ组),21例为严重功能障碍(ODI指数>60%,Ⅲ组)。比较3组硬膜囊面积(S1)与椎管面积(S2)的比值(S1/S2)、S2与椎体面积(S3)的比值(S2/S3)、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Cobb角,分析ODI指数、疼痛VAS评分、S1/S2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Cobb角、S2/S3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S1/S2、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Cobb角、S2/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组低于Ⅱ组,Ⅱ组低于Ⅰ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DI指数、疼痛VAS评分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Cobb角、S2/S3呈负相关(P<0.05);S1/S2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Cobb角、S2/S3呈正相关(P<0.05)。结论椎间隙高度丢失、腰椎生理曲度强直、骨性椎管狭小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功能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预测指标。
- 蒋维利牛国旗周功程嘉伟刘涛张青波罗宏李松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血管变异相关性的颅脑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大脑前动脉变异类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三维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检查显示大脑Willis环的形态结构并记录大脑前动脉变异类型。回顾性分析106例头颈部CTA诊断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Willis环前循环变异的类型,分成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组、A1段发育不良、纤细组及A1段均衡组,另外选组120例健康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的差异性。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组、A1段发育不良组及A1段均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49,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的变异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性相关。CTA能准确地展示颅脑Willis环的变异类型及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尤其是发现A1段的缺如,为临床的诊疗方案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 李松王大巍罗宏仝贺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大脑前动脉血管变异
- CT颅脑动脉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颅脑动脉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检出率、瘤体最大直径、瘤颈径、图像质量,评价CTA的诊断价值。结果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126个,CTA检出颅内动脉瘤121个,CTA正确检出率为96.0%。CTA检出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径均略大于DSA检出结果,但与DSA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图像形态显示、三维关系、光滑度评分与DSA检查图像评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显示评分低于DSA检查图像评分(P<0.05)。结论CTA检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可靠手段,对颅内不同位置的病变均有较高诊断率,可做为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方法。
- 卫军吴广培李松罗宏仝贺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A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