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叶俊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铜陵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ML4-ALK融合基因与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EML4-ALK融合基因与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FISH和ARMS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08~2011年手术切除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肺腺癌60例石蜡包埋组织分别进行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病理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33%,EGFR基因突变率61.67%,女性患者突变率76.92%(20/26)较男性患者突变率50.0%(17/34)高,P=0.034;吸烟<400年支突变率74.29%(26/35)较吸烟≥400支突变率44.0%(11/25)高,P=0.017;≥60岁患者突变率42.86%(12/28)较<60岁患者突变率78.13%(25/32)低,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ML4-ALK和EGFR在肺腺癌患者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134,P=0.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ML4-ALK在肺腺癌中低表达,EGFR基因突变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
- 方平封国红林林胡斌吴昊糜叶俊
- 关键词:肺腺癌EML4-ALKEGFR荧光原位杂交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冷冻组织进行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分析EGFR基因的突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2份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24份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57.14%。突变类型主要包括L858R点突变(41.67%)、19-delE746-A450缺失突变(41.67%)、L858R+19-del(12.50%)、G719X点突变(4.17%)。未检测出第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75.00%)较男性患者突变率(40.91%)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吸烟〈400年支突变率为70.37%,较吸烟≥400年支突变率(3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病理学类型为腺癌突变率为60.61%(20/33),而鳞癌突变率为40.00%(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年龄〈60岁患者突变率为64.00%,较≥60岁患者突变率(47.06%)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不同TNM分期之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结论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不吸烟或少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林琳方平封国红糜叶俊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 腰椎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兔椎体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椎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兔椎体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4只骨质疏松模型兔(去势法制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模型组,各12只。观察组于L4椎体侧方注入唑来膦酸0.4 mg,模型组只穿刺,不注药。处理后4、8、12周两组各随机处死4只,取出L4椎体,比较两组各时间点骨小梁数量、骨皮质厚度、椎体骨密度(BMD)、骨小梁相关参数[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数量(Tb N)、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间隙(Tb Sp)]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骨小梁数量逐渐增多,骨皮质逐渐增厚。处理后4、8、12周,观察组椎体BMD、Tb Th、Tb N、BV/TV逐渐升高,Tb Sp逐渐降低;模型组椎体BMD、Tb Th、Tb N、BV/TV逐渐降低,Tb Sp逐渐升高。处理后4、8、12周观察组BMD、Tb Th、Tb N、BV/TV均高于模型组,Tb Sp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观察组较模型组骨皮质增厚,成骨细胞增多;骨小梁增粗,数量增加,分布较规律,连续性更好。结论腰椎局部注射唑来膦酸有助于骨质疏松兔的椎体骨形成。
- 邓英虎于峰李胜华林天增糜叶俊韩德明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椎体骨折局部注射
- 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403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138例、B组142例、C组123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0 d;B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C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观察三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三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83.33%、83.80%、71.54%,A组与B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2.11%、0.81%,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2.09、2.0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均未达到Hp根除率>90%的理想方案。但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含铋剂10 d与14 d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较高,接近理想方案。含铋剂10 d四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最好,建议临床使用。14 d三联疗法Hp根除率仅达71.54%,远低于理想标准,不建议临床使用。
- 束庆文余海叶献词汪斌林天增糜叶俊程四八刘太平钟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疗效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林琳方平胡斌吴昊糜叶俊封国红杨莉
-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药卫生,呼吸临床2、主要内容:课题《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疗效的相关性研究》为安徽省卫生厅立项项目,基金号为:09C226。目的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观察...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吉非替尼疾病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观察EGFR基因的突变与吉非替尼的疗效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NSCLC 34例,对其病理标本使用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18~21外显子的检测。所有病例均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1次/d,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观察症状的控制、临床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铜陵地区34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阳性率59.09%。34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总有效率(16/34)47.06%,经Fisher精确检验显示无吸烟史、EGFR突变、肺内有播散有效率高,与有吸烟史、无EGFR突变、无肺内有播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EGFR突变、肺内有播散为独立影响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使肿瘤进展的风险降低了70%。结论铜陵地区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EGFR突变可以较好地预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降低了肿瘤进展的风险,且安全性好。
- 林琳方平胡斌吴昊糜叶俊封国红杨莉
- 关键词: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